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內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1日 鄭莉)

2021年03月05日 14:40   來源:內江市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1日在內江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內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鄭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圍繞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貫徹“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工作部署,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全市經濟逐季向好、穩定恢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3.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6.3%、8.9%。

  ——這一年,我們快速應對、全民動員、科學防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形成并堅持“村子為戰、社區為戰,劃片包干、網格管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24字防控策略,全市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用1個月左右的時間有效控制住疫情傳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確診病例救治,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堅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則,實行“一人一策一方案”精準治療,全市22例確診病例全部治愈。《中醫防控公眾手冊》和“扶正克感顆粒”在全省推廣。27名援助湖北等地醫務工作人員圓滿完成任務。因時因勢調整防控策略,較早實施分區分級防控。科學調配醫療防疫物資,向全球461戶醫療企業采購重點醫療物資,推動13戶本土企業緊急轉產防疫物資,向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有關城市捐贈口罩4.8萬只。強化組織調度和市場監測,有力保障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穩定。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和重點項目復工開工系列政策措施,深化“311”干部幫扶基層行動,在全省較早實現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復工復產復市。實施“點對點”“一站式”輸出服務,實現返鄉農民工全員返崗復工。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建臨時黨支部750個,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志愿服務隊3045支,5.3萬余名黨員在疫情防控一線踐行初心使命。扎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從1家增加到25家,核酸日單樣檢測能力由180份增加到3萬余份,醫療救治專用床位達826張,集中隔離房間達5457間,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穩步提升。

  ——這一年,我們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深入研究謀劃,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扎實起步。聚力建設“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四區塊”,實施“五項重大行動計劃”,高規格組建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及開發建設指揮部,謀劃生成“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平臺”事項340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涉及內江事項38項。積極融入成渝雙核,簽署全方位合作協議81個。落實川南經濟區“六個一體化”要求,編制內自同城化總體方案和發展空間戰略規劃,公積金貸款、衛生健康、警務司法等八大領域同城化全面深化。強化毗鄰地區合作,啟動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實施跨區域重大項目,成渝客專提速成為全國第四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川南城際鐵路、成內自宜高鐵、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成渝鐵路擴能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擴容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全面推進,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工程可研報告獲批。

  ——這一年,我們大力實施“產業項目提升年”,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項目投資支撐有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0.9%,投資增速連續9個月排名全省前列。開展重點項目“一策一專班”幫扶,省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73.20億元、523.57億元,蘇寧易購電商智慧產業園等137個項目開工建設,金鴻曲軸柔性智能化生產線等198個項目加快推進,成宜高速公路威遠段等68個項目建成投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戶,川威集團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第322位、四川百強企業第9位,匯宇制藥名列全國醫藥企業百強,9戶企業進入“四川機械工業50強”。實施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151”計劃,完成國家毫米波雷達外場測試,通過“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復審驗收,“四新一大”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預計提高3.7個百分點。成功創建全省首批院士(專家)產業園1個、省級綠色園區1個,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省級綠色工廠2個。新入駐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8個,建成標準廠房47.56萬平方米。服務業逐步回升。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增長3.0%,獲評全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單位,成功納入四川省消費中心城市三年培育計劃。川南郵政快遞物流集散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第三方物流企業營業額增長10.8%,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1.67億元、增長23.7%。27個重大文旅項目完成年度投資23.17億元,隆昌“3·27”車間紅色工業文化傳承區建成投用,威遠石板河、資中羅泉古鎮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舉辦2020四川電商年貨節、第六屆川南電商博覽會等展會活動24場次,電商網絡交易額連續7年居全省第3位。內投集團、路橋集團入股四川銀行成為重要股東,內投集團成功發行3.1億美元境外債,全市各項存款余額2022.74億元、增長12.2%,貸款余額1180.71億元、增長15.6%。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增長5.8%。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糧食產量達172.2萬噸。促進生豬穩產保供,出欄生豬225.55萬頭。隆昌市成功承辦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現場會暨高峰論壇,威遠縣獲“無花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資中縣入選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全市新增“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80個,新增萬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9個,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個,3個園區被納入省星級園區培育名單。

  ——這一年,我們統籌推進改革創新,發展活力動力進一步釋放。各項改革深入推進。中央、省部署的25項改革試點順利實施,集體協商企業民主管理“內江模式”在全國推廣。做實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社區建制和村民小組優化調整全面完成。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完成自貿試驗區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放權賦能,形成包裝材料免稅循環進出綜保園區等制度創新成果21項。開展“一事一次辦”“一網通辦”改革,啟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行“兩微一端”、12345“一號辦理”、“甜城釘”政企服務平臺,政務服務更加便民利企。隆昌市被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首批試點。對外開放持續擴大。開展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點對點招商,召開重點產業招商網絡推介會,舉辦知名民營企業和臺商內江行等活動,引進萬達·內江文旅城、匯宇原料藥及制劑生產基地、30萬噸德國海德堡精釀啤酒生產等5億元以上項目62個,招商引資到位市外資金721.34億元、增長15.6%。市中區現代物流集聚區獲批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主體封頂。德國“三方共贏”城市聯盟體驗店、新華“全球購”正式營業。新增外貿備案登記企業31戶,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9.7%,增速居全省第1位。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推動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高質高效推進首批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97戶,建成省級以上創新服務平臺37個,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2項。2個科技項目入圍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社會研發投入達10.3億元,同比增長77.6%,增速居全省第2位。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均被考評為“優秀”。內江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A類優秀”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建設“數字內江”,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19個,建成覆蓋各縣(市、區)中心城區主干道、高鐵站、重點商圈的5G基站1066個,推廣數字校園、智慧河長、5G華為ICT學院等一批示范應用場景。

  ——這一年,我們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雙百”城市建設目標如期實現。城市規模有序拓展。推進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成高新區城北片區、東興區舊城片區等11個控制性詳規編制、修編和維護。實施“雙百”城市建設項目93個,完成投資53.4億元,鄧家壩片區、謝家河片區、高鐵片區、城南新區、白馬組團、東興新城、椑木新城進一步提質擴面,中心城區面積達10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101.9萬人。沱江大橋加寬改造工程、黃荊壩大橋及連接線建成通車,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及高橋互通連接線加快建設,水心壩大橋開工建設。城市面貌持續改善。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建成玉峰路中橋、銀杏街大橋,打通城市斷頭路7條,新(改)建公廁335座。建成梅嶺公園、花萼濕地中北段等公園綠地8個,新增綠地面積47萬平方米。強化城市管理服務,治理違法建設453處、9.3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項目94個。縣域經濟競相發展。市中區獲評全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區,東興區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區,隆昌市入選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資中縣獲評首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百強縣,威遠縣獲評中國西部百強縣,內江經開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內江高新區成功創建省科技服務業產業集聚示范區。東興區田家鎮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村、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村入選全省名村50強。新(改)建農村公路624公里,威遠縣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這一年,我們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有效補齊。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大行動”,落實“十項配套措施”,全面完成15個扶貧專項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2.71億元,歷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實現整改清零,順利通過國省脫貧攻堅普查調查和省級交叉考核,脫貧退出質量全面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完成突出環境問題整改1242項,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2個PPP項目完成投資43.19億元,建成市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工程等子項目100個,成為全省首批生態環境建設試點城市。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消除劣Ⅴ類水質水庫108座。開展沱江流域禁捕退捕,834名退捕漁民得到妥善安置。深入開展“五清”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7.2%,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83.5%,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和63.6%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償還政府債務本息23.34億元,隱性債務年度目標化解率達100%。建立中小微企業融資分險基金,全市不良貸款率下降0.52個百分點。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7個、全國安全社區3個。公共衛生、地震等領域應急響應和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食品藥品等行業領域安全形勢平穩。抓實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十五件事”,整改火險隱患2381處,全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沉著應對1981年以來沱江內江段最大洪峰過境,首次啟動Ⅱ級防汛應急響應,緊急避險轉移群眾21.98萬人,實現零死亡、零失蹤、零重傷。

  ——這一年,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民生實事圓滿完成。“30件民生實事”和民生“十有行動”全面完成,民生支出187.2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7.7%,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4.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8%,獲評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先進市和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發放高齡津貼5300余萬元,發放特困老人照料護理補貼1100余萬元。實施危舊房棚戶區住房改造2406套,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1980戶。積極實施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為群眾減少醫藥費用1.11億元。“9·8”威遠5.4級地震和“12·18”資中5.2級地震受損住房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惠民惠農財政資金“一卡通”管理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社會事業全面加強。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8所、義務教育學校23所、高中學校14所,共新增學位4.93萬個,入園難、入學難得到有效緩解。內江師院新校區、川南幼專擴建工程等項目推進有序,內江一中擴建項目開工建設,內江職院獲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承辦省第七屆篆刻藝術作品展,舉辦“民間手藝人”技能大賽,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700余場,免費開放公共文化場所137個,在內江拍攝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在央視播出。開展“周末快樂體育”等群眾體育活動175場次,建成市體育中心,國家南方·連界足球競訓基地揭牌投運。居民電子健康卡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婦幼保健院二期開工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深化平安內江、法治內江建設,打好禁毒人民戰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意識形態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資中縣獲評省文明城市。妥善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群眾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舉辦首屆退役軍人就業雙選會,隆昌市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圓滿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年度任務。國家安全、國防教育和動員、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統計調查、氣象水文、宗教事務、國資國企、無線電管理、知識產權保護、檔案保密、史志、供銷社等工作實現新發展。新聞出版、紅十字、老齡、慈善等事業開創新局面。

  ——這一年,我們矢志不渝加強自身建設,政府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批評意見103件,辦結政協委員提案220件。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僑聯等群團組織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堅持依法治市,協助制定《內江市違法建設治理條例》。行政復議、應訴、調解和仲裁工作持續加強,深化府院聯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7.8%。加快建設市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規范管理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主動公開政務信息10萬余條。政務服務綜合排名保持全省前三。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義,會議、文件數量分別下降15.4%、23.6%。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下降20.6%。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依法開展審計工作,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整治工程招投標等領域不正之風,漠視侵害群眾利益行為得到有效治理。

  各位代表,隨著2020年重點工作的順利完成,政府承擔主體責任的“十三五”規劃20項約束性目標如期實現。總體來看,全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5+4+5”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170萬噸以上,工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第三產業比重大幅提升,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成功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全域覆蓋。“雙百”城市建設目標成功實現,城市品質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1.7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403元增加到2020年的9020元。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財政用于民生支出達821.74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37.4%。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4.37萬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8.7%,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現縣域全覆蓋,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群眾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廣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全國首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任務,城區11條黑臭水體全部改造為生態公園。新(改)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08座,新建城鎮污水管網700余公里,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域內三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相比2015年,2020年內江城區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6.3%、37.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45天。2018年以來,空氣質量排名有13個月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20位。營造林63.5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2.8%。改革開放亮點紛呈。230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部完成,農村改革、政府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成效顯著。“一點三線”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加快形成,開放通道不斷完善,公路網面積密度居全省第1位,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內江海關掛牌運行,自貿試驗區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正式揭牌。累計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360余個,年均到位市外資金500億元。

  過去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拼搏中奮進、在砥礪中前行,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開創的局面值得珍惜!五年的進步和變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市委科學謀劃、統籌指揮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傾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干部群眾忘我工作、銳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20萬內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戰員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關心、支持、參與內江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產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協調發展不足、開放程度不深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政務服務水平和群眾辦事便利程度還有差距,營商環境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勇于擔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人民期望。

  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總體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五年。根據市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查。

  《綱要(草案)》把五年發展規劃和十五年遠景目標一起謀劃,體現了堅持系統觀念的重要原則,突出了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要求,在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情況下未雨綢繆、把握主動。

  展望2035年,《綱要(草案)》提出了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采取定性描述為主、蘊含定量的方式,描繪了經濟、科技、法治、文化、生態、開放、民生等方面的遠景目標。從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民生福祉、文明程度、生態建設、治理效能六個方面,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了五大類26項主要指標,包括15個預期性指標和11個約束性指標。“十四五”時期,保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力爭邁上2000億元臺階;保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幅度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5+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城市實現提質升級,邁進“100萬至200萬人口大城市”行列,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上臺階,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全市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治理效能取得新突破,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綱要(草案)》從10個方面對“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進行了系統謀劃安排。推動各項重大部署落地落實,需要重點把握以下五點。

  一是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認真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等重大戰略部署,堅持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向發力,進一步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有效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不斷提升內江戰略位勢、發展格局、城市能級。

  二是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大力發展“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建設成渝重要交通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完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集約高效、經濟惠民、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撐。

  三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深化經濟領域重點改革,著力破除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開放合作,促進與成渝雙核和毗鄰地區在制度創新、平臺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協同配套,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打造成渝改革開放新高地。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四是有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構建完善現代城鎮體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建設公園城市、韌性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市人口和經濟綜合承載能力,建設成渝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五是統籌推進發展治理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合理布局、優化配置,推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堅持治理與發展相結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治理中的難點,以治理之效破解發展之困。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提升應對風險挑戰、戰勝艱難險阻的能力,筑牢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的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挺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江迎來難得歷史機遇。我們堅信,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十四五”規劃的美好藍圖一定能夠實現。

  三、2021年工作安排建議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抓好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決策部署落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穩農業、強工業、促消費、擴內需、抓項目、重創新、暢循環、提質量”的工作思路,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大力實施“產業項目深化年”,深化“5+4+5”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開啟內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6%以上;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以上;建筑業總產值增長16.0%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0%、9.0%;完成省下達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圍繞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著力推進交通樞紐建設。以建設五個“30分鐘內江”為目標,完善物流大通道和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成渝重要交通樞紐。建成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連接線、內自快速通道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資中至銅梁高速公路,做好成渝高速公路擴容改造、G348榮昌至隆昌段、內江至南溪高速公路、資中至樂山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資陽經內江至榮昌公路納入普通省道路網規劃。建成川南城際鐵路,加快建設成內自宜高鐵,開工建設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內江火車南站改擴建等工程,扎實做好綿遂內鐵路和成渝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推動雅自內渝城際鐵路自渝段規劃研究。啟動內江機場前期工作。確保完成綜合交通領域投資40.6億元。

  著力推進毗鄰地區合作。突出支撐引領,共推重大項目、共建重大平臺、共抓重大改革、共謀重大政策,協同推動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突破。加快建設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著力培育川渝合作榮昌·隆昌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共建“中國西部陶都”,積極爭創省級園區品牌。落實《內自同城化發展規劃》,推動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內自合作園區)。

  著力提升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更加主動融入成渝、配套成渝,發展壯大機械汽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探索“總部+基地”“研發設計+轉化生產”“產業教育+實訓基地”等有效產業協作配套模式。協同遂寧、資陽、大足等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質量打造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共建成渝中部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聯動集聚食品飲料、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節能環保等產業。

  著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加快構建縣域競相發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支持市中區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型經濟先行區和生態宜居城南新區;支持東興區建設全省川渝毗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區、全省經濟強區、內江全域開放門戶和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支持隆昌市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現代產業新城、綠色生態新城,培育省級優秀縣城;支持資中縣建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成渝中部經濟強縣;支持威遠縣打造全省縣域經濟強縣、制造強縣;支持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打造改革開放高地,增強產業發展帶動能力。

  (二)大力實施“產業項目深化年”

  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加快成渝現代制造業配套基地建設,深入實施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151”計劃,推行“兩圖兩清單”,大力發展“四新一大”產業,力爭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開工建設匯宇原料藥及制劑生產基地、共同管業生產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福伊爾動力高端曲軸生產線、威士凱智能綠色電子元器件生產等項目,建成明泰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基地等項目。推進成渝“氫走廊”建設,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實施“育苗壯干”攻堅行動,培育重點小微企業100戶、“專精特新”和行業小巨人企業7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加大傳統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確保工業投資增長9%。實施“園區特色”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畝均論英雄”評價工作,大力發展特色園區和智慧園區,新入駐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5個,新開工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

  大力促進投資增長。強化領導包聯、重點項目幫扶等機制,實施31個省級、600余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分別完成投資136億元、420億元以上。加大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應急保障、生態環保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加快建設“兩新一重”項目。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00個以上,總投資5000億元以上。準確把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優化新增債券項目儲備,全力爭取地方政府新增債券。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用好增減掛鉤政策,盤活存量土地。

  大力推進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服務業恢復振興,推動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落實培育發展新消費三年行動計劃,打造省級商業步行街,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發展電商,實施好蘇寧易購電商智慧產業園、新發地成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中農聯·成渝電商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確保電商網絡交易額穩居全省前三位。加快建設新華集團內江國際物流中心、川南冶金建材物流港等項目,確保全市第三方物流業營業額增長7%以上。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新增上市企業3戶。實施好高新科創城、新經濟園區等項目。加快建設萬達·內江文旅城、藍城“花萼里”文旅小鎮、德國海瑪啤酒風情小鎮等項目,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12345”現代農業提升行動和“351”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方案,推進內江黑豬、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特色水產成鏈發展,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0家。加大道地藥材種植推廣,打造“中國天冬之鄉”。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支持威遠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提升“甜城味·大千故里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70萬噸以上。抓好非洲豬瘟聯防聯控,加強內江黑豬、內江漁業等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保障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穩定,確保完成生豬出欄任務。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以上,開展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評定工作,每個縣(市、區)建設農產品集中加工區1個以上。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成內江智慧城市及大數據運營中心,建成5G基站600個以上,加快建設成渝數據基地。支持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加快建設內江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信息安全產業園、北斗信息產業園,打造成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協同區,實現服務外包業務總量超過8億元。實施數字政府三年行動計劃,聚焦“連、通、辦”問題,打破“信息孤島”,全力推進“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醫療”等數字化建設,深入開展全國數字鄉村試點。

  (三)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著力建設濱水宜居公園城市。高質量完成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構建“一核三片一帶兩軸”總體空間開發格局,確保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1個百分點。加快推動鄧家壩片區整體開發、漢安湖片區建設,協同推進主城區各片區擴容提質。完善城市路網,開工建設迎霞路、花園灘路,有序推進康寧路、白馬西站配套工程,建成石羊大道、漢渝大道南延線B段;加快建設水心壩大橋,力爭開工建設麻柳壩大橋。完善城市功能,開工建設鄧家壩濱江濕地、小青龍河創客等城市公園,實施“百里碧道”建設計劃,建成濱水步道20公里,提升現有公園濕地管理水平,建成區綠地率超過36%;實現內江三水廠向城區供水,加快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啟動內江師院老校區規劃建設,開工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1個,用市場化手段、社會化資金加快城市建成區老舊片區、城鄉結合部、閑置工礦區改造,著力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實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抓好衛生保潔、拆違控違、甜城湖保護管理、鐵路沿線環境整治。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開展“做大做強中心鎮行動”,創建一批省級百強中心鎮和小城鎮。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持續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治理,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推動長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一步內江供水管道工程建設和一期二步隆昌供水管道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資中縣兩河口水庫主體工程和威遠縣大石包水庫,完成2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構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支持隆昌市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支持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推動城鄉公交一體化。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新建“美麗內江·宜居鄉村”100個。

  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和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發展,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注重扶貧產業長期培育,延長產業鏈條,抓好產銷對接,增強內生動力。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持續發展和脫貧人口穩定增收。

  (四)全面提升改革開放創新水平

  推進關鍵領域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試點,扎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各級農業融資擔保體系,更好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功能。擴大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完善預算績效評價機制。優質高效完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國試點工作。加力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實施國企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做強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中歐創新產業園、臺商工業園等專業園區招商承載能力,以展為媒、以貿為媒,舉辦好川渝國企內江行、川南電商博覽會等活動,積極參加進博會、西博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活動,常態化開展專業化、精準化、個性化招商,高水平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制造業產業轉移,深入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回家工程”,確保引進投資額5億元以上項目50個以上,招商引資到位市外資金增長15%。創新推進自貿試驗區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加快建設內江國際物流港、“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內江基地等開放平臺,建成保稅物流中心(B型),積極爭創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力爭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個。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以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內江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引領,加快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全力推動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支持隆昌市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和研發機構達55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超過200戶。持續優化人才引進辦法,大力實施“甜城英才”等招才引智政策,加大力度、拓寬渠道引進一批優秀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開展“內江智造”行動,推動先進適用技術轉化運用,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企業注冊、刻章4小時辦結”改革,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依法賦予鄉鎮(街道)辦理,實行鄉鎮(街道)可辦及村級代辦制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掌上化、即時化。全面推行“互聯網+監管”,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推廣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實現投資項目全程網辦。實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精準推送工程,繼續落實減稅降費和“內江民營經濟25條”等政策,常態化舉辦甜商政企座談會,用好“甜城釘”政企服務平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實施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切實抓好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大力推進省級生態環境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抓好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2個PPP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完成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任務,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加強臭氧和PM2.5協同防控,深入實施“減排、抑塵、壓煤、治車、控秸”五大工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開展土壤重點監管企業用地監督性監測,確保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大力推進生態修復。持續推進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大力建設沱江流域(內江)文化生態廊道。深入實施沱江流域十年禁漁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水生態修復和廢棄礦山治理修復,實施沱江左岸老沱橋至小青龍河段綜合整治工程。推行“林長制”,實施人工造林行動,森林覆蓋率達33%。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統籌管制和協調管控,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三條紅線”。實施產業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強化和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確保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全面實行垃圾分類,積極倡導“光盤行動”。

  (六)推進重大風險防范化解

  筑牢公共衛生安全屏障。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強化疫情監測和信息報告,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加快建設城市核酸檢測基地和公共實驗室。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意識,加快建設“健康內江”。

  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嚴格執行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限額管理,積極償還政府債務,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依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持續降低不良貸款率,維護良好金融生態。抓好“僵尸企業”處置,完成“空殼公司”處理,清理釋放低效無效資產,防范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繼續開展房地產行業整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鎮燃氣、民爆物品、特種設備、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守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完善信息共享和災害聯防機制,做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高質量完成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任務,開工建設內江區域性綜合應急救援基地,提升地質災害、洪澇干旱、地震等災害防御能力。

  持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統籌推進綜治中心、“雪亮工程”等基層基礎建設,推動“多網合一”和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攻堅行動,深入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工作。加強“傘狀+警務網格”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好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提升平安內江建設水平。

  (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抓實基本民生保障。扎實推進“30件民生實事”和民生“十有行動”,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實穩就業18條措施,加強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服務,啟動建設“甜城·成渝綜合實訓基地”,新增城鎮就業3.56萬人以上。建立醫保個人賬戶跨統籌區家庭成員共濟機制,健全門診和住院救助保障機制,逐步建立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提高“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難群體服務保障水平,持續開展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強化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實施養老服務“八大工程”,落實22條具體措施。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1.8萬個以上,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建成投用內江師院新校區,加快建設內江一中擴建工程,推進內江職院后期建設,做好內江二中城南新校區等項目前期工作。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抓好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市中醫醫院內科大樓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開工建設市大劇院、市檔案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全力支持部隊建設,鞏固提升雙擁成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踐行十愛·德耀甜城”活動。積極申辦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加快建設國家南方·連界足球競訓基地。

  (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實。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凝聚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蓬勃力量。

  堅定不移建設法治政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配合做好《內江市物業管理條例》《內江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立法工作,加強政府規章制定工作。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殘聯、紅十字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接受監察監督,支持司法監督,重視輿論監督。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開展“八五”普法。提升政務公開水平,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確保行政應訴敗訴案件數量和敗訴率“雙下降”。

  切實增強抓落實能力。勤勉履職、苦干實干、提高效率,增強干部隊伍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眼光和專業水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支持奮斗者、激勵創新者、保護擔當者、宣揚奉獻者,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著力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督查檢查考核實效,切實為基層減負。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非必要非剛性支出。推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全覆蓋,全面推行基層“小微權力”公開規范運行,堅決懲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扎實開展廉潔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奮發有為、團結拼搏,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開啟內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內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1日 鄭莉)

2021-03-05 14:40 來源:內江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