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荊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2日 周志紅)

2021年03月02日 16:12   來源:荊州市人民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2日在荊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代理市長?周志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荊州歷史上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為難忘的一年。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自部署指揮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奮力打贏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展現了“挑戰前所未有、斗爭艱苦卓絕、成效好于預期”的擔當作為,交出了一份讓黨中央和省委放心、讓人民引以為傲的滿意答卷。

  這一年,我們共克時艱,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市人民守望相助、命運與共,6256名本地醫護人員和855名廣東、海南援荊醫療隊員逆行出征,31450名黨員干部、12455名社區村組干部、36540名志愿者下沉社區、駐守基層,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勢頭,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實現了確診病例“清零”。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注重強化發熱門診等“哨點”作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人物地”同防,形成閉環管理。積極向上爭取資金45.9億元,開工建設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34個,建成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實驗室24家。偉大的抗疫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荊州這座城市,激勵著我們乘風破浪、奮發有為。

  這一年,我們同心協力,牢牢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奪取了防汛救災的全面勝利。2020年,長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荊州先后遭遇8輪強降雨襲擊,荊江全線長時段超警戒,荊南四河和四湖流域多條河流、多個湖泊水位超歷史。面對外洪內澇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搶險救災并舉、人防技防物防結合,長江干支流布防67天,江河湖庫布防2857.7公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沖鋒在一線、戰斗在前沿,高峰時近10萬人上堤防守,實現了“不垮一堤、不潰一垸、不亡一人”的目標。

  這一年,我們攻堅拔寨,決戰脫貧攻堅,奪取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歷史性成就。全面落實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兜底保障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年初剩余的6280戶、13227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扎實做好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動態監測,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清零,未出現返貧致貧。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效明顯,建成省級“擦亮小城鎮”示范鄉鎮8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整治村分別達到146個、557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9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達到90%以上。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食品安全責任制,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61%。

  這一年,我們砥礪實干,因時因勢調整戰略戰術,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跑出了疫后重振“加速度”。千方百計推進復工復產,4月中旬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復崗率超過99%,從5月份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單月同比增速連續實現正增長,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家,工業用電量增幅排名全省第4位。千方百計推進復商復市,1827家批零住餐業統計單位全面復蘇。文化旅游業恢復至2019年的80%。千方百計發展農業生產,糧食產量89.96億斤,生豬出欄300萬頭,水產品產量114萬噸。千方百計狠抓爭資引資,爭取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資金411億元,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52個,投資過百億元的山鷹紙業二期、玖龍紙業、華魯恒升現代煤化工和美的集團新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51個,金茂華中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建成開園,荊州江陵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初具雛形,復興大道主線全線通車,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基本建成,荊荊高鐵開工建設,沙市洋碼頭項目基本完工。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9.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4.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41億元,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94%、77%、76%,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551元、19081元。

  這一年,我們風雨同舟,堅守初心、踐行使命,促進了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省首趟赴粵返崗專列從荊州發出,組織外出返崗76萬人,穩定市內就業崗位21萬個,新增城鎮就業4.6萬人。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97%。中心城區增加學位4900個。成功舉辦湖北省第十五屆中學生運動會。荊州中心醫院荊北新院、荊州一醫門診住院大樓投入使用。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26個。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32條”,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6次考核排名均居前三,并獲得3次第一。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城鄉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始終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抓落實,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監督,辦理本級人大代表建議134件、政協提案243件。積極開展審計監督。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政府效能明顯提升。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首2020年艱辛歷程,我們感慨萬千,每一份收獲和喜悅,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全國人民尤其是廣東、海南兩省人民鼎力支援的結果,是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頑強拼搏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荊州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荊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這五年,是荊州建市26年來發展最好的五年、交通建設投入最多的五年、城鄉面貌發生變化最大的五年、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五年。

  一是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打響了長江生態保衛戰,拆除長江干線碼頭340處,騰退岸線55公里。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61家。洪湖、長湖拆除圍網22.7萬畝,退垸還湖還濕20萬畝。10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面投入運行。植樹造林230萬畝。秸稈露天禁燒工作連續六年全省第一。荊州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

  二是產業質量明顯提升。荊州開發區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荊州高新區獲批國家級高新區,紀南文旅區基本建成。培育工業細分領域國家單項冠軍企業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134家。新增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252家、高新技術企業210家、上市公司2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到7家。方特園、園博園等一批新景區景點建成運營,荊州的游客更多了、人氣更旺了。

  三是區位優勢明顯凸顯。浩吉鐵路荊州段開通運營,鐵路通車里程增至219公里。建成荊州長江公鐵大橋、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洪監、沙公、潛石、江北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里程增至714公里。建成一、二級公路941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7543公里。鹽卡、松滋車陽河、江陵郝穴港多式聯運體系逐步完善。荊州沙市機場即將通航。鐵路“十字交叉”、高速“五縱三橫”、“一江五橋”、“一港九區”的綜合立體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四是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城市新區擴容提質,中心城區100多條城市道路建成通車。完成棚戶區改造15.42萬套,新改建給排水管網609公里,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22.8公里。中心城區7個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綠化覆蓋率達到37%。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公安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審。松滋市獲評全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市。六個縣市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監利撤縣設市。

  五是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深入推進“互聯網+放管服”改革,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99%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企業開辦實現全流程1日辦結。政府機構改革、公車改革順利完成。外貿出口總額是“十二五”末的近3倍。湖北自貿區荊州協同區正式獲批。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連續十一年榮獲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稱號,貸存比由47.9%提高至58.6%。

  六是民生福祉明顯增進。3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00524人全部脫貧出列,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新增就業33.47萬人,失業再就業14.8萬人。投入資金27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50多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中小學布局不斷優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通過國家驗收。成功創建“中國楹聯文化強市”“中華詩詞之市”。建立市域醫聯體和12個縣域醫共體,新增國家衛生鄉鎮13個。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達到35張。血吸蟲病防治達到國家傳播阻斷標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納入國家試點。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中心城區配建公租房6420套。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圓滿收官,平安荊州、法治荊州建設成效顯著,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國防動員、人防、消防救援、氣象、郵政、供銷、公益慈善等工作取得了新進步。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夠,工業經濟、縣域經濟、城鄉融合發展短板突出;產業結構不優,一產業偏重、二產業偏低、三產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對外開放不夠,開放的平臺少、功能弱;民生保障欠賬較多,縣鄉公共衛生建設滯后,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任重道遠;政府系統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夠、作風不扎實,營商環境需要持續優化等。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大多負增長。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想方設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從全球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國際貿易仍然不暢。從國內看,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全省看,省委提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布局,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為我們加快復興提供了重大機遇。從荊州自身看,“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荊州區位、人口紅利等綜合優勢更加顯現。當前的荊州,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政策紅利匯聚期、發展格局構建期、積蓄勢能迸發期、市域治理提升期。我們要準確標定荊州所處歷史方位,在變局中把握新機遇,堅定發展的信心和勇氣,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根據《中共荊州市委關于制定荊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確定今后五年的主要發展目標是: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2236元、28036元。

  實現以上目標,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在市委領導下,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見效。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利益作為定政策、作決策、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辦好民生實事,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融入全省區域布局戰略,堅定不移打好創新牌、轉型牌、強鏈牌,全力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

  始終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把市委確立的“轉型趕超、加快復興、繪就新畫卷”作為謀劃工作的根本基點,作為推動工作的根本目標。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發展,加快建設長江中游兩湖平原中心城市,奮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發展、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荊楚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現代綜合交通物流“五個示范區”。

  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供給側和需求側、市場和政府、發展和安全,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2021年重點工作

  2021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市委五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建設“一個中心城市”和“五個示范區”,突出工業經濟和縣域經濟主體地位,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5.6%,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地區生產總值確定11%以上的增長目標,超過全省平均增速,主要是在穩中求進總基調的背景下,強調荊州要加快發展,以進為方向,以進為目標,引導全市上下奮發有為,以“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實現進的目標,升騰荊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氣場。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大抓工業、抓大工業,著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擦亮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金字招牌”,把園區平臺作為承載產業轉移的主陣地,把補鏈強鏈作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區域經濟。

  實施產業園區提升工程。有序推進荊州開發區與沙市經濟開發區、荊州江陵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融合發展,打造“雙千億”大工業平臺。做優“一區多園”,加強園區規劃,盤活閑置資產,推動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形成產業集聚的功能分區。做實縣市區工業園區,加大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形成產業集聚和塊狀經濟。完善園區生產要素功能配套,促進產城融合、產教融合,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實施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強鏈工程。圍繞智能家電及裝備制造、能源及醫藥化工、造紙包裝及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主導產業,實行產業鏈鏈長制,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招引頭部企業,培育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配套,加快形成產業集群。重點推進華魯恒升現代煤化工、玖龍紙業、山鷹紙業二期、美的白色家電、國電長源熱電二期擴建、恒隆新能源汽車、億鈞玻璃、能特醫藥、五方光電二期、金色童年小鎮、長江醫藥中藥制劑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支持企業創建馳名商標。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布局“新基建”,確保5G基站數超過3200個。推廣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大健康產業,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實施傳統產業技改工程。全面落實湖北省“新一輪企業技改13條”,設立3億元技改專項獎勵資金,重點實施100個技改項目,力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加快中小企業培育成長,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家。加大企業直接融資力度,建好上市后備資源庫,完成航天南湖等首發上市。新增貸款290億元、工業貸款35億元以上。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依法保護企業家權益,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二)聚焦宜居宜業宜游,著力打造長江中游兩湖平原中心城市。唱響“千年古城、靈動荊州”城市名片,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

  進一步建好中心城區。推動新城擴容提質,高標準規劃建設關沮新城、城北片區、城東片區。改造老舊小區97個、棚戶區房屋1799套。有序推動古城保護與疏散。加快市民之家、市委黨校建設和市檔案館改擴建。開工建設復興大道荊州高新區段、長湖大道、津鄉大道西延,打通跨區域“斷頭路”。完成鹽卡泵站及引水渠項目。加快建設智慧荊州。抓好主次干道綠化景觀工程,打造一批城市口袋公園。完成城南、草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以繡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細化、法治化管理。繼續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加快古城5A創建,支持紀南文旅區發展,建設“復興之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荊楚文化大觀園、郢城文化園、海洋世界三期等重大項目。做優特色鄉村旅游,提升全域旅游發展水平。加速智慧旅游建設,完善住宿、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荊州對外吸引力。

  加快服務業提檔升級。突破性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引進大型物流企業,謀劃建設沙東空港新城。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等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中心城區核心商圈,繁榮發展新興商圈和重點街區,提振汽車、家電、家具等大宗消費。實施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三年行動,支持高新區加快華中區域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設。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

  (三)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切實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持續抓好產業、就業。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跟蹤已脫貧人口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統籌謀劃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提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有序推動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深入推進“三鄉工程”,新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500家。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0億斤以上。做大做強種子產業。大力培育荊州大米、荊州小龍蝦、荊州雙低優質油菜三大支柱產業。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以上。支持“荊州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新增“兩品一標”20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新改戶廁53159座、公廁142座。全面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250座。開展“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三年行動,新增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60個以上、整治村240個以上。大力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抓好新一輪水利補短板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洪湖分蓄洪區東分塊安全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四)聚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構建創新創業新高地。堅持把創新擺在荊州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積極創建省級油氣鉆采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家。深化校地合作,全力推進石油科技城長大科技園、油田化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50億元以上。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55億元以上。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科技園區建設工程,推進大學校區、產業園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促進技術、資金、應用、市場對接。整合大中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各類科技資源,建立線上線下共享平臺。堅持引育并重,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積極培育鄉土人才。落實重點項目“揭榜掛帥”。依托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臺,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產品生產全周期的科技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支持荊州高新區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加快招引一批技術領先、產品應用廣泛、產業帶動性強的數字經濟項目。推動企業生產業務系統、工業設備上云、“5G+工業互聯網”改造,全年上云企業達到800家,市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40家以上。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創建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完善商標專利注冊和管理機制。深化“面對面”品牌建設服務行動,提高知識產權發展、運用、保護水平。加大對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行為。支持松滋創建省級白酒質檢中心。

  (五)聚焦一體化高質量關鍵點,著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北煤南運大通道樞紐交通優勢,做足長江流經荊州483公里黃金水道文章,集中精力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

  加快融入一體化發展。搶抓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戰略機遇,重點加強與湖南岳陽、常德在產業、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協商對話常態機制,推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積極融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規劃銜接、產業對接、交通鏈接、水系連接和科技創新平臺、大數據信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激勵各縣市區爭先進位、奮發自強,力爭新增1個省內縣域經濟20強縣市。支持荊州區石油裝備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沙市區總部經濟和嬰童裝產業發展壯大,打造更有競爭力的城市核心區。支持江陵縣建設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基地,融入主城區,建設精致開放濱江新城。支持松滋市食品加工、礦山機械及高端鈣業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門戶節點市。支持公安縣循環造紙、醫藥健康、綠色家居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鄂南湘北縣域中心城市。支持石首市醫藥化工、新型建材、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明星城市。支持監利市鋁材料、生物醫藥、光電科技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市域副中心。支持洪湖環保裝備、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對接大武漢先行示范區。

  打造區域交通樞紐。推動當枝松石高速、沙公高速南延接湖南安鄉高速、監利至華容高速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洪湖至仙桃段、二廣高速中心城區段改線,建成江北高速東延段、滬渝高速荊州東服務區。加快荊荊高鐵建設及過江南延,推動仙桃至洪湖至監利城際鐵路建設前期工作。高標準投用荊州沙市機場,分批開通國內重要城市航班航線。開工建設李埠長江公鐵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建成洪湖赤壁長江大橋。抓好長江航道“645”工程、松虎航道建設,有序推動港口碼頭整合。探索貨物江海直達聯運模式,支持荊州地方鐵路局等開展多式聯運,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完成交通投資130億元以上。

  (六)聚焦大力度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優化軟環境、提升開放度,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集成改革提質增效。繼續壓減審批事項,重構“六多合一”審批流程,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能。全面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弘揚“店小二”精神,實施十大環境提升行動和企業“五心”工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繼續推行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

  全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其中工業項目350個。加快荊州綜保區申報和建設,積極推進湖北自貿區荊州協同區建設。加強引導扶持,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支持荊州區申報國家級石油裝備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基地。積極謀劃跨境電商產業園。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完善權責對等的市區財政體制。賦予功能區在管理體制、運營機制、審批權限、人事薪酬等方面更大自主權。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積極穩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保制度體系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抓好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試點。深化建筑業領域改革,大力培育本土特級和一級資質建筑業企業。

  (七)聚焦環境保護與修復,著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牢記殷殷囑托,堅決扛起湖北長江大保護主戰場責任,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完善長江岸線管理員制度。繼續抓好長江岸線整治修復,實施柳林洲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程、臨江仙公園二期工程、公安縣荊江公園等項目。毫不放松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退垸還湖與河湖示范段項目,啟動實施洪湖全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石首五湖連江項目,完成環長湖濕地整治工程。抓好四湖流域綜合治理,積極謀劃長江荊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新建排水管網28.9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網23公里。植樹造林12.73萬畝。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三線一單”剛性約束。深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推進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污染源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和黑臭水體治理,推行中心城區排水許可分類管理,建成四湖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抓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污染綜合整治。

  推進綠色循環發展。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推動荊州開發區園區循環化改造,支持各縣市區工業園申報綠色循環產業園。開工建設荊州市環境產業園。加快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建設。有序實施垃圾分類。

  (八)聚焦增進民生福祉,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實實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優化中小學校學區、學位布局,加快中心城區13所中小學新建、改擴建。大力發展公辦學前教育。平穩推進高考改革。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普職融合、教企融合,實施荊州理工職業學院整體搬遷。支持長江大學“雙一流”建設和東校區南擴。大力發展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啟動對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價。加強平安校園建設。

  推進健康荊州建設。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強入境人員、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荊返荊人員和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閉環管理,強化冷凍冷藏冷鏈食品檢測消殺,有序推進新冠疫苗接種。扎實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全民健身中心、荊州中心醫院荊北新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市場和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確保食品藥品安全。積極舉辦荊州馬拉松等各類體育賽事,大力創建“中國羽毛球之鄉”。

  持續加強社會保障。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貧困勞動力、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抓好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城鄉居民醫保市級統籌。落實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協調機制、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快市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歷史文化展覽館、電視塔新塔、文化宮改造升級等項目建設。全面推動縣級文化綜合體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推進博物館綜合館改造、古城墻頂部環通與保護等文化保護項目建設。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健全居委會與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同聯動機制,推進“三無小區”紅色物業全覆蓋。推動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化,落實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做好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任務。強化基層基礎,落實一居一民警、一村一專人措施。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涉毒犯罪和跨境賭博犯罪,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長,妥善處置非法集資案件,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雙擁共建,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鞏固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開啟新征程,需要新作為。我們政府系統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八種本領”,提升“七種能力”,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抓好“五講五轉”,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為基層減負,確保政府各項工作項目化、具體化、清單化落實,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法治、效能、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奮力拼搏,為推動“轉型趕超、加快復興、繪就新畫卷”不懈奮斗!

  部分名詞注釋:

  1.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

  2.兩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3.鐵路“十字交叉”、高速“五縱三橫”、“一江五橋”、“一港九區”:東西向的滬漢蓉高速鐵路與南北向的浩吉鐵路在荊州交匯,二廣、沙公、潛石、隨岳、武漢圈環線五條南北向和滬渝、洪江、岳宜+洪監三條東西向高速公路,荊州長江大橋、荊岳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公鐵大橋、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五座長江大橋,荊州港和松滋、公安、荊州、沙市、鹽卡、江陵、監利、洪湖、洪湖濕地九個港區。

  4.“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5.“兩品一標”: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6.上云:指企業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信息化基礎設施、管理、業務等方面應用,并通過互聯網與云計算手段連接社會化資源、共享服務及能力的過程。

  7.長江航道“645”工程:謀劃實施長江干流武漢至安慶6米、宜昌至武漢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

  8.“六多合一”:即多規、多評、多審、多驗、多證、多管合一。

  9.“證照分離”:指市場主體資格登記與經營資格相分離的一種登記制度,先賦予市場主體資格,而后申請相關的經營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行政審批流程。

  10.“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11.“五心”工程:“五心”即順心、舒心、暖心、安心、信心。

  12.“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13.“八種本領”: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14.“七種能力”: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15.“五講五轉”:講政治、轉思想,講學習、轉觀念,講實干、轉作風,講服務、轉方式,講爭先、轉形象。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荊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2日 周志紅)

2021-03-02 16:12 來源:荊州市人民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