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1日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市長 叢麗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 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2020年是佳木斯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積極應變,精準施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較好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立的目標任務,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非凡成績。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預計,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增幅列全省前三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3%,增幅列全省第二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增幅列全省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正增長;節能降耗達到省定標準。去年前三季度,樺南縣、富錦市綜合排名沖進全省前十名,同江市、湯原縣、樺川縣、撫遠市位次大幅前移,各縣(市)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全部進入全省前三十名。
———農業生產再奪豐收。全力保增產促增收,戰勝夏伏旱和連續臺風侵襲,預計糧食總產220.8億斤,較2019年增產3.1億斤,占全省糧食增產總量的40%,喜獲“十七連豐”。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獲全省優秀等次。生豬生產超額完成省定指標。開工建設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等31個水利項目,新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69.36萬畝。成功承辦第三屆全省農民豐收節。創新舉辦“佳木斯市網上農博會”“中國粳米產業高峰論壇”,我市成為全國粳米期貨基準交割地。富錦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通過驗收。
———發展新動能加速形成。全市開復工“雙百大項目”263個,完成投資235.8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14.3%。牡佳高鐵全線鋪軌貫通,山東匯盟高端除草劑等產業項目建成投產,佳電股份等重點企業產值效益雙提升,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56.8%。國家級高新區、農高區創建取得積極成效,高新區獲批國家火炬現代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建三江管理局成為第四批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佳木斯電子商務產業園被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國科學院佳木斯(樺川)專家工作站落地。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積極配合農墾森工改革,加快推動地方與農墾森工一體化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重點推進辦好“一件事”“不見面、零跑腿”審批服務改革,企業開辦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半天,工程項目審批由250天壓減至不超過70天,12345政務熱線運行服務質量全省第一,營商環境綜合排名由全省第11位上升至第4位,城市信用排名由全國第254位上升至第74位,由全省第13位躍居全省第1位。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43.7億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同比增長98.11%。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7.6萬戶,同比增長2.95%。加大“一橋一島”規劃建設力度,同江公鐵換裝聯運物流園區項目啟動實施,黑瞎子島防洪排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中俄聯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撫遠市被確定為國家級興邊富民城鎮試點。預計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58.4億元,同比增長6.6%。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投入17.1億元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續建、維修主次道路及巷道258條,大力整治城市“十亂”問題,示范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實施松花江南岸濕地公園、柳樹島、四豐山景區等14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實現了“一年大變樣”目標。落實河湖長制成效顯著,獲得國務院4000萬元激勵資金,松花江佳木斯段國家級示范河湖創建成為全國樣板。投入12.2億元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創建示范工程,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的佳木斯樣本。同江市榮獲省級節水型城市,湯原縣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樺南縣成功創建第六屆縣級全國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用于民生支出占比87.9%,年初承諾的十方面民生實事全部兌現。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供熱供氣管網新建和改造等任務超額完成,江北新水源地投入運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普及率、自來水入戶率均達到98%。居民就業得到保障,退役軍人創業基地“軍之翼”榮獲全國優秀就業服務成果獎。普惠性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高考再創佳績,佳木斯市第一中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審計監督、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統計調查、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地震氣象及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有力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我們堅持抓早抓實抓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實“四早”防控要求、“四集中”救治原則,壓實落靠“四方責任”,構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堅固防線,一個月內實現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用最短時間遏制住疫情。根據疫情形勢變化調整防控策略,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平戰結合各項常態化防控措施,鞏固了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我們堅持嚴防控穩運行,確保社會運轉平穩有序。千方百計保障防疫物資和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緊急調運3000噸大米支援湖北孝感。在省內率先開展線上教學,錯時錯峰引導學生返校,保障開學復課師生健康安全。采取網上問診、預檢分診等方式,讓群眾放心看病。及時足額發放低保金、特困人員供養補助和價格補貼等5.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2.1萬人。推行網格化管理,強化安全生產和治安防控,社會保持安定有序。
———我們堅持密集調度精準施策,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強化專班推進,不誤農時抓好春耕春播,不失時機組織企業復工復產,分類恢復服務業正常經營。組織開展“雙百大項目”春季集中開工和百日會戰、項目建設和城鄉環境整治現場觀摩、引資項目秋季集中簽約,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列全省第二位、存貸比列全省第一位,為2944戶企業爭取省級穩企穩崗基金支持136.5億元。深入開展“走千企訪萬戶”活動,走訪市場主體11.2萬戶,落實惠企政策29萬余條,累計減稅降費10.92億元。成功舉辦“三江平原濕地生態文化季”等重要節會,“巡游三江平原濕地”和“中國兩極穿越”躋身全國精品主題旅游線路,全域旅游創建取得實效。
在這次疫情大考中,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守土盡責,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機關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環衛工人等不辭辛勞、奮戰一線,企業家踴躍捐款捐物、積極復工復產,凝聚了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特別是全市醫療衛生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204名醫療衛生工作者義無反顧馳援湖北、北京、牡丹江等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全體同志,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佳中省直單位、部隊官兵,向關心支持佳木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站位,奮力拼搏,解決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難事,辦成了一批事關全局的大事,辦好了一批群眾點贊的實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五年來,我們集中精力興產業、轉方式、穩增長,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攀升。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農業基礎地位和突出優勢顯著提升,工業經濟走出低谷并加速上行,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逐漸提升,城鄉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改革、擴開放、促創新,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發展動力和后勁明顯增強。政府機構改革取得實效,重塑營商環境實現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動“一橋一島”建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區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加快“雙高園區”創建,組建佳和投資公司、文旅投資集團、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創業活力不斷迸發。
———五年來,我們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更足。5個國貧縣全部摘帽、2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保持全省前列,樺川縣獲得2020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大局保持安全穩定。
———五年來,我們統籌協調抓規劃、搞建設、強管理,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鄉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哈佳快鐵穩定運營,牡佳高鐵、機場改擴建等工程加快建設,市區與縣(市)全部通達一級以上公路,快捷交通物流網絡初步形成。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并不斷向農村延伸,小城鎮、美麗鄉村、新型社區建設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取得突破。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實現“九連冠”。
———五年來,我們傾心盡力兜底線、惠民生、促和諧,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全市各類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8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教育事業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城鄉基本醫療覆蓋面持續擴大,“健康佳木斯行動”深入實施,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五年來,我們旗幟鮮明講政治、轉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加強。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公布實施行政權力清單、政府責任清單,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受疫情影響,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未能實現預期增長目標;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突出,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工業占比低,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立市強市的大項目、大企業不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財政比較困難;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仍存在短板;政府部門工作作風、效率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要求。我們要高度重視、強化擔當,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 “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根據《中共佳木斯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佳木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綱要草案》緊緊圍繞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強調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舉措,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推動綜合實力新躍升。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三次產業構成比例調整優化到40:20:40;糧食綜合產能穩定在250億斤,“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工業經濟年均增長15%,總量實現翻番;打造省東部區域消費中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力爭經濟總量在全省位次前移、經濟增速在全省靠前,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
(二)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構筑區域競爭新優勢。以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為重點,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擴大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生態康養、文化旅游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適應消費升級趨勢,滿足最終消費需求,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向集群化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路橋管網等改造,催生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到2025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7%。以“五園一平臺”建設為重點,打造以物流樞紐為核心的現代供應鏈。前瞻性布局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商用網絡建設。
(三)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培育轉型升級新引擎。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并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推進重點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深化與高校院所產學研用合作,加大引技引智力度,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型企業。完善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促進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8%。
(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譜寫生態文明新篇章。大力推進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治理,特別是對黑土地實行戰略性保護,切實保護好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定不移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積極發展碳匯經濟。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目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5.42%,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深化財稅金融、國資國企、高標準市場體系等重點領域改革,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全方位深化對俄合作,拓展對日韓貿易,加強與國際友好城市、國內合作城市經濟交流,提高外資利用水平,穩定擴大優勢產品進出口規模,培育發展服務貿易。
(六)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增進人民生活新福祉。用更多資源和力量補民生短板,加快完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國民教育、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養老健康、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體系,讓居民的物質生活更殷實、文化生活更豐富。到2025年,力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3%,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
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牢牢把握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聚力加快發展。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競爭局面,小進慢進都是退,必須突出“好”、強調“快”,自加壓力、提高標準、創先爭優,加快促進產業集聚,加快新舊動能迭代更替,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是增強城市功能。精準對接全省區域空間發展布局,切實在“六個強省”建設中把準定位,強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增強人口和生產要素集聚能力,打造與“四煤城”組團發展的東部城市群樞紐。三是突出項目支撐。把項目投資和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和優化經濟結構的總源頭,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著力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保持投資合理增長,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四是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育幼、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城市充滿大愛,讓發展更有溫度。五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充分考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風險,注重補漏洞、強弱項,增強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增強產業發展的韌性。
各位代表,《綱要草案》經大會討論通過后,我們將細化分解任務,全力抓好落實。我們堅信,經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十四五”發展的宏偉藍圖一定會變成美好現實。
三 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政府工作要煥發新氣象、展示新作為、開創新局面。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貫穿于全年各項工作全過程,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強化科技支撐,擴大開放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次;糧食產量穩定在220億斤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達到省控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抓好疫情防控,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嚴格落實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織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線,筑牢群眾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精準防控。把外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控措施,嚴防偷渡、越境、闖關,對境外和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人員嚴格健康管理,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的溯源管理、環境監測、風險排查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堅持重大節日期間的有效防控措施,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和外出風險。用好防疫“三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全民自我防護意識。加強社區返鄉人員網格化管理,做實社會面管控工作。
強化監測預警。緊盯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環節,健全多點觸發預警機制,發揮哨點作用,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應對。實時監控“兩站一場”、邊境口岸,突出商超、學校、養老機構、監所等重點場所常態化監測,堅持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嚴格落實高風險從業人員防護措施。嚴格醫療機構管理,守住院感防控底線。
強化應急準備。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與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完善預案、加強演練,依法依規、科學精準管控風險,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嚴防散發病例傳播擴散。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做到人員隊伍、設施設備、物資保障、醫療準備“四到位”。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做到重點人群“應接早接”、符合條件的群眾“應接盡接”。
(二)著力壯大實體經濟,構建優勢主導產業。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存量變革與增量培育兩手抓,加快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抓項目擴投資。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聚焦聚力有效投資,全年開復工省市“雙百大項目”300項,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億元。實行臺賬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密集式調度,全力推動佳木斯機場改擴建、佳鶴鐵路改造、哈佳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確保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重點推進華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百萬噸漿紙、公心集100兆瓦風電、雨潤生豬繁育加工、譜華威乳業、海瑞特聚砜等重大產業項目,盡快形成新產能。持續跟進年產50萬噸乳酸和30萬噸聚乳酸生物基新材料、紡織產業園等投資規模大的產業項目,推動落地發展。把握產業轉移和要素流動趨勢,健全招商項目庫,開展與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區域點對點精準招商,依托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重點產業,著眼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嚴格按照國家產業規劃布局謀劃和推進項目,完善重大項目決策咨詢、專家評議和論證制度,健全重大項目風險防范機制,堅決避免盲目投資和“爛尾工程”出現。
抓產業育集群。按照抓龍頭、補鏈條、成集群的路徑,大力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堅定不移推動食品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向千億級產業集群邁進,“鏈長制”推進造紙及紙制品加工、現代裝備、玉米精深加工、精細化工四個百億級產業鏈。支持電機、農機等重點企業擴能增效,與小微企業、初創企業融通發展,提高本地配套率。加強與中建材集團深度合作,打造佳木斯中建材產業基地。支持重點骨干企業做優做強,推動中小企業規模化發展,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突破300戶。
抓消費擴內需。研究制定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培育壯大限上服務業企業,注重扶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引導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培育消費熱點、推出消費新品,運用新業態拓展消費市場,打造生活性服務業新的消費增長點。支持各縣(市)區加快發展社區商業、小店經濟,改造升級特色商業街區,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夜間經濟。積極開發養老托育消費市場,培育專業化、品牌化養老服務企業,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積極推進康養產業。
抓旅游創品牌。加強旅游資源市級統籌,科學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啟動旅發大會籌備工作。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推進黑瞎子島晉升5A級景區,開發“醉美331邊防路”資源,加快佳木斯文化中心、撫遠東極小鎮、柳樹島精品生態旅游、合江省委舊址博物館等項目落地。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撫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赫哲族文化(佳木斯)生態保護區。發揮文旅集團在融資渠道、項目引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龍頭作用,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做足“旅游+”“+旅游”文章,豐富紅色游、冰雪游、避暑游、鄉村游、自駕游和伴手禮、“后備箱”等產品,實現旅游人數1100萬人次、旅游收入65億元。
抓平臺促創新。高標準建設佳木斯高新區、建三江農高區,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增強創新策源地能力,發揮佳木斯大學科技產業園和市工業技術研究院作用,增強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功能。加強綠色食品、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建設,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推進廳市科技合作共商,支持高校院所、投資公司、龍頭企業新建孵化器,高質量建設人才工作“十大基地”,持續加大人才公寓建設力度,建設市人力資源產業園。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40億元。
(三)著力推動鄉村振興,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深刻認識“三農”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邁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把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與鍛造現代農業長板結合起來,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提升糧食保障能力。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定280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新建高標準農田70萬畝,推動糧食生產量質齊升。大力發展種子產業,以東風區為中樞,以樺川、郊區為兩翼,建設水稻良種繁育示范帶,打造建國鎮稻種小鎮;以富錦、同江、撫遠為主線,打造高標準綠色生產示范帶;以樺南、湯原為重點,打造特色高效經濟示范帶。探索實施田長制,扎實開展制止耕地“非農化”和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清理行動,有效保護耕地。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推進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壯大水產養殖規模,力爭生豬出欄215萬頭。突出優勢道地藥材種植,積極發展中醫藥產業。
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保持5年過渡期內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注重兜底保障機制與鞏固脫貧機制相結合,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開展常態化預警,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及時納入幫扶范圍,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現象。強化扶貧產業長期培育和持續發展,擴大支持帶富對象,提升扶貧產業帶動致富能力。
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加快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增強農業整體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66家。實施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現代服務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進以農業生產托管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程托管面積實現200萬畝。打好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優勢牌,加強資源整合與市場營銷,做大做強“佳木斯大米”“佳木斯木耳”“佳木斯大豆”區域公共品牌。
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新一輪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工程,打造示范縣3個、示范鄉(鎮)30個、示范村300個、示范庭院3000個,力爭通過2-3年時間,實現全市所有縣鄉村創建工作全覆蓋。統籌推進“五大革命”,推廣農村垃圾市場化委托運營和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模式,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類處理,全市90%以上村莊達到清潔標準。強化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加強農村信息網絡、文化體育、快遞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四)著力增強承載能力,推進城市內涵提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打造舒朗大氣、宜居宜業、活力時尚、文明健康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統籌規劃布局。在健全規劃體系上下功夫,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全面完成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批,完善各項配套專項規劃和控詳規劃,優化城市功能和產業布局。啟動實施公路質量提升三年行動,重點推進機場、鐵路、公路、港口建設,加快公鐵聯運物流園區建設,積極發展冷鏈物流,構建多式聯運體系,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增強帶動區域協同發展輻射力。
提升城市品質。統籌老城區改造與新城區開發,加強“口袋公園”建設,加快文博場館建設,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彰顯城市文化品味。高標準推進城市出入口綜合改造和主次干道及巷道改擴建工程,加快城市內河整治和水系連通,實施城區示范街路牌匾廣告改造工程,扮靚城市“窗口”。高起點謀劃建設西部城區,推動紅星美凱龍、月星環球港等城市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打造高品質都市生活圈。優化商品房供給,發揮房地產在投資和消費領域的雙向拉動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強化信息歸集和數據共享,提升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發展主題咖啡廳、電子競技、創意大賽、文藝展演等業態,培育城市時尚元素。
發展縣域經濟。支持各縣(市)立足資源稟賦和基礎優勢,把工業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把特色產業作為突破口,重點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激勵各縣(市)爭標奪冠,梯次實現弱縣趕超、強縣跨越、龍頭縣全省十強縣榜上有名“三個晉位”,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3億元的縣(市)達到2個以上。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業安居。因地制宜創建一批特色小鎮,加快培育一批“鄉字號”“土字號”鄉土品牌,帶動產業興旺。
(五)著力擴大對外開放,拓展振興發展空間。突出“一橋一島”帶動作用,更大力度對接“一帶一路”,推動形成“南聯北開”全面開放新態勢。
加快口岸通道建設。協調俄方推進同江鐵路大橋建設,盡早完成剩余工程施工、口岸開放驗收、運營協議簽訂等前期工作,盡快實現口岸開通運營。積極推動黑瞎子島中俄聯合保護開發,加快推進黑瞎子島中俄防洪連通工程和公路口岸建設。力爭佳木斯至同江、撫遠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早日實施。圍繞進口抓落地加工、出口抓提檔升級,抓緊貨源組織,優化貿易結構。
構建開放合作平臺。積極申建跨境經濟合作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推進黑龍江(中俄)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同江片區創建、同江鐵路大橋橋頭經濟區和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復制推廣自貿區政策經驗。推進佳天國際中俄食品產業孵化園區、富錦對俄保稅孵化園區建設,依托“中俄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際化展會平臺,加強全方位對外交流合作。
拓展區域合作領域。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拓展與廣東中山、新疆阿勒泰等地區對口合作的廣度深度,加強要素共享、產業互動、園區合作。推動佳天國際、英特斯達、佳興塑業等企業擴大出口份額,黑龍江祥龍、撫遠信同德等企業擴大鐵礦砂、煤、化工原料進口。
(六)著力改善生態質量,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散煤、機動車尾氣、餐飲業油煙、秸稈焚燒等專項治理,確保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開展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綜合治理,重點整治別拉洪河、蓮花河、濃江河、撓力河水生態環境,縣級以上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開展重點企業行業用地風險篩查,加強對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保障土壤生態安全。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行林長制,深入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強化森林保育與修復、水土保持與水源保護、濕地草原生態優化與功能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河湖長制,鞏固松花江佳木斯段國家級示范河湖建設成果,拓展示范河湖引領作用,推進中小河流治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三江平原地下水壓采力度。全面完成15度以上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加強損毀礦山修復和污染地塊治理。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力爭創建生態文明示范縣2個。
全面推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嚴格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質量和總量雙控制。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行糧食節約,制止餐飲浪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城市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循環無害化處理水平。引進培育一批節能減排環保示范企業,有序發展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型能源,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秸稈還田率達到60%、綜合利用率達到90%。培育壯大林業產業,探索開展水權、碳排放權交易。
(七)著力深化重點改革,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鞏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慎推進樺南縣國家級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動態調整權責事項清單,建設“數字政府”“誠信政府”,持續推行“一件事”集成審批服務,推動更多高頻事項下沉基層辦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等有效做法。推行政務服務“一窗通辦”,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常態化開展“走千企訪萬戶”活動,完善首席服務員制度,推動“辦事不求人”向“辦事有人幫”轉變。
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發展銀團”作用,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比例,降低融資成本。加強與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域外金融機構對接,豐富金融服務供給。綜合運用票據貼現、倉單質押等方式,提升供應鏈金融發展水平。鼓勵企業運用“信易貸”“佳速融”等線上融資平臺,提升貸款便利度。推進“保險+期貨”向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領域拓展。深化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合作,加強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對接。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認真落實我市關心關愛企業家“十五條措施”,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落實延續普惠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加大對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扶持力度,保持各類市場主體穩定增長、健康成長。
(八)著力加強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平安城、衛生城、食安城、雙擁城為抓手,扎實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一體推進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和網格化服務管理標準化建設,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組織體系,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模式。建立智慧城市網格化信息平臺,構建“1+1+5+N”的“智慧化網格”管理體系。推動企事業單位和社區結對共建,鼓勵居民開展社區書屋、小區綠地認捐認養等共建活動,增進城市文明。
加強公共安全建設。推進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全力以赴打好“全域禁毒戰”。啟動“八五”普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加大信訪維穩力度。嚴格落實領導干部“三訪一包”責任,持續開展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抓好敏感時期信訪維穩工作,確保不發生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重大事件。
(九)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越是困難多壓力大,越要保基本、兜底線,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促進更加穩定的就業創業。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抓好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助企紓困和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安置,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強化創業載體支撐和創業服務,以創業擴就業增量。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質量提升。持續發力解決各類欠薪問題,加快健全長效機制,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發展更為優質的社會事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高考和教育評價改革,實施職業教育“1+X”證書試點。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建設中心醫院心臟病治療、佳大一附院危重癥救治中心等區域醫療中心,實施新一輪全民健身計劃,推進“健康佳木斯”建設。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開展優秀文藝作品創作與演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保障兒童優先發展,支持家庭發展。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整理公布工作。
實現更高質量的社會保障。持續提高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參保率,實現應保盡保。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規范社會救助管理,下放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
辦好更有溫度的民生實事
(1)實施5個城市出入口綜合改造工程;對長安路、勝利路等部分路段進行維修;建設聯盟路、新建街;維修改造區街巷道100條。
(2)改造老舊樓房847棟,解決315棟樓房“棄管”問題,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5234套,新增公租房租賃補貼500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一次性解決二次供水污染問題,鋪設二次供水管線20公里。
(3)解決校園周邊上下學時段擁堵問題。合理安排錯時上下學、加強交通疏導和科技設施應用、整治占道經營,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4)我市戶籍人口殯葬基本服務費用全部免除。實施殯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將敬享園遷至城外,年底前完成土建主體工程。
(5)取消市域內轉診限制,實現群眾自主選擇市、縣定點醫院就醫。
(6)實施暖屋子工程,繼續按照居民室溫最低20度供熱標準加強監管,全面提升供熱管理水平,改造老舊供熱管網20公里;新建、改建燃氣管網20公里。
(7)市區新開通道路和打通的斷頭路實現公交全覆蓋,公交線路末班車冬夏分別延時至20:00時和21:00時。
(8)建設智能停車泊位3000個,建立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有償有序停車;規范住宅小區周邊停車秩序,加大周邊道路管控力度;投放共享單車5000臺,設置停放站點250個。
(9)升級改造四豐湖、杏林湖公園、沿江公園西段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實施柳樹島生態修復工程。
(10)完成15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驛站)建設工作,東興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年底前投入運營。
(11)新建西部高中(主樓),建成第八中學教學綜合樓,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12)完成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升級改造項目,全面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
(13)全市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1.5萬人。
(14)開展“誠信經營、放心消費”工程,讓群眾購買到安全放心商品,消費投訴滿意率達到95%。
(15)群眾非涉法涉訴回遷辦理產權證照問題全部解決到位。
(十)著力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推進創新政府建設。著力解放思想,對標新發展理念換思路、對標市場經濟轉觀念、對標先進地區學方法,善于運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市場的手段、法治的思維,破解困擾發展的難題,推動各項工作創造性落實。
推進高效政府建設。健全完善政府系統規章制度體系,推進權責清晰、執行有力、協同高效的行政管理。把抓落實作為政府系統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重信守諾、勇于擔當、雷厲風行,全力提速提效,以釘釘子精神把確定的事情抓緊抓實,把承諾的事情辦好辦成,確保取得實效。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法治培訓,提升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推動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加強政府立法及備案審查工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
推進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鞏固提升基層減負成果,加強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的治理。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加強政府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佳木斯新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干,聞雞起舞勇向前,為創造佳木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的輝煌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