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潮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2日 何曉軍)

2021年02月24日 14:37   來源:潮州市人民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2日在潮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潮州市市長 何曉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十三五”時期的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發展目標和“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發展定位,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5+2”工作安排,有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順利完成。

  過去五年,經濟總量完成歷史性跨越。一是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經濟總量躍上千億元臺階,202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9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9.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6億元、稅費收入144.8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26.8%、12%、0.6%和25.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9.7:47.3:43。二是發展動能穩步增強。“五大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發布國內唯一一個日用陶瓷價格成本指數,通過“中國瓷都”“中國婚紗禮服名城”復評,獲評全省唯一一個“中國食品名城”。四大發展平臺有效構筑,獲評廣東沿海經濟帶建設先鋒。新加坡豐益國際等世界500強企業入駐,“一園六區”引進項目470個,計劃投資額近900億元,華瀛LNG等多個百億級項目落地建設。三是生活水平穩步改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5.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萬元,年均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9億元,年均增長5%。銀行機構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較2015年分別增長50.7%和48.9%。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預計年均增長4.6%。

  過去五年,產業質效得到系統性提升。一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增市場主體10.8萬戶,年均增長16.4%。完成“個轉企”3497家,年均增長5.2%,規上工業企業增至92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增至34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9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及展示企業29家,認定“四梁八柱”民營企業231家次。三環集團入選民營企業500強和省高企百強榜。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分別完成812億元和220億元,智能化設備應用超1萬臺(套)。二是創新動能加速集聚。韓江實驗室揭牌成立,建設步伐居粵東西北前列,率先承擔省級重點項目研發計劃。現有省級以上創新研發機構90家。2020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粵東西北各市第4位。連續三年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高新技術企業達129家,較“十二五”增加92家。新增博士、博士后研究平臺28個,較“十二五”增長2倍以上。104家企業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眾創空間5家。三是質量建設成效明顯。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餐具炊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通運營。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84項。“廣東老字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2位。四是現代農業發展迅猛。饒平縣獲評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一個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潮安區成為全國十大魅力茶鄉,鳳凰古茶樹茶園成為全省唯一一個“中國最美茶園”。建設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7家,農業品牌穩定在100個以上。五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創建,獲評“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最喜愛國內游目的地”,潮安區被授予“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區”,“十三五”旅游人數8957萬人、旅游收入1321億元,較“十二五”分別增長182%和172%。文化產業增加值87.8億元,占GDP比重達8.1%。

  過去五年,城鄉建設加快協調性推進。交通、水利、環保等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59億元,較“十二五”增長12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5.4億元,年均增長5.8%。一是城鄉規劃全面鋪開。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編制全域規劃,完成《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編制。成功申報國家和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完成征地2.5萬畝,供應建設用地3.5萬畝,較“十二五”增長49%。二是交通擴網全面提速。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87億元。潮惠、潮漳、大潮、潮汕環線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實現“翻兩番”。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及廈深聯絡線、梅汕客專相繼通車,廈深鐵路饒平站實現始發運營,鐵路通車里程增長45.7%。綠榕西路、外環西路、北站二路以及如意大橋、潮州大橋等路橋項目完工通車,公路通車里程達5431公里,較“十二五”增長7.6%。三是基礎建設全面加力。潮州港亞太通用碼頭一期工程、潮州港擴建貨運碼頭工程竣工并投入運營,潮州港公用航道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燃氣一張網”運營管道近288公里,中心城區和潮安城區實現“成網供氣”。電網建設完成投資55億元。水利投資超60億元,三江水系連通、引韓濟饒等重大工程進展順利。四是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有效實施,完成3個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完成農村老舊危房改造等重點任務。建設改造“四好農村路”1320公里、公路安防工程1389公里,農村公路里程達4600多公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0萬畝,墾造水田9756畝,墾造進度居全省第6位。

  過去五年,三大攻堅戰取得全局性勝利。一是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投入扶貧資金15.7億元,45個貧困村和183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出列。貧困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元以上,較2016年增長5倍;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49元,較2016年增長235%。二是污染防治攻堅有力有效。全面落實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歷年最好水平。韓江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在全省率先完成主要河流水質自動監測體系建設、萬里碧道試點建設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三是重大風險防范卓有成效。順利完成全國唯一以地級市為單位統一法人組建農商行的改革試點任務,獲國家、省領導高度肯定。穩妥處置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成功推動亞太集團債務重整。全面完成142家國有“僵尸企業”出清任務。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基本完成市場退出,轄內沒有發生重大非法集資案件。

  過去五年,發展環境實現整體性優化。一是市容環境不斷改善。“六個十”工程完成市政道路改造提升53公里,建成綠道44公里,新增一批公園、停車場和公廁,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六亂”整治成效明顯,清理河岸1.3萬公里。完成“三舊”改造4807畝、棚改743戶。整治“兩違”7794畝,拆違288萬平方米。完成人行天橋建設4座,打通東山路一橫等“斷頭路”。二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在全省率先啟動“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行政審批提速92%。實行權責清單動態管理,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99.98%實現“最多跑一次”。“數字政府”建設成效突出,“云-網-數”發展基座有效夯實,成為全省首個建成政務云平臺節點的非試點市。省“中小融”平臺潮州分站建成投用,貸款發放企業數居全省第5位。三是平安環境不斷提升。掃黑除惡深入開展,打掉涉黑組織6個、惡勢力犯罪集團31個。實現命案連續五年全破,成為全省刑事治安警情最少地市。饒平縣成功摘除3頂“涉黑惡帽子”及“涉毒重點地區帽子”。在全省率先實現鎮村兩級微型消防站全覆蓋,連續17年未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七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基本建成。鳳新基層治理模式獲評全國十個社會治理最佳案例之一。

  過去五年,社會事業獲得顯著性進步。一是民生福祉加快增進。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民生類科目支出687.8億元,年均增長9.2%。醫療保險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特困標準逐年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5%以下。二是公共服務持續提升。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市綿德小學等13所公辦學校建成投用,完成學前教育“5080”任務。市中心醫院晉級三甲醫院,市中醫醫院頤養院區等7個醫院項目建成投用,全面完成省下達的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任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100%。三是文化事業全面進步。“創文”工作深入開展,市圖書館、市檔案館和市美術館建成投用,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新增市級非遺項目71項,潮州菜烹飪技藝、潮州珠繡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增至17項。國家級和省級大師分別增至30名和132名。“文化走親”獲評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十大創新案例之一。與此同時,信訪、人事、審計、僑務、統計、貿促、物價、糧食、打私、打假、海防、人防、氣象、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退役軍人事務、民兵預備役、老齡、紅十字、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在推動經濟社會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如期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鎮街體制、投融資機制、綜合行政執法機制等一批重點改革穩步推進。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政務公開、審計監督、網絡問政等工作有效落實。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7件、政協提案466件。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潮州改革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5+2”工作安排,大力推進“六大工程”建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加快高質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實現轉正,分別增長1.3%和1.3%。

  一是總書記親臨潮州視察,全面開啟發展新篇章。10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潮州視察,高度肯定潮州“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前景可觀”,對潮州寄予殷殷囑托和深情厚望,要求我們“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引領效應、高光效應、集聚效應和乘數效應,為潮州加快高質量發展明確了航標導向、根本遵循,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二是嚴防嚴控新冠疫情,有效應對發展新挑戰。實施“五個防止”“鞏固、恢復、完善、深化”等防控策略,成功實現疫情“零死亡”、本地“零感染”、醫院“零院感”、接轉“零傳染”、關聯“零病例”等“五個零”目標。15名援鄂英雄逆行出征,為湖北保衛戰貢獻潮州力量。省委李希書記高度評價潮州“守住了‘東大門’,為全省作出了貢獻”。

  三是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大力夯實發展新基礎。制訂實施“復工復產25條”等“1+N”扶企紓困政策,統籌安排穩就業、穩外貿等扶持資金近5億元,落實減稅降費14.9億元。穩定糧食生產,確保重要農產品供給。謀劃實施總投資超1267億元的173個“六大工程”項目,省、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碧桂園智能衛浴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年處理能力600萬噸的華瀛LNG接收站項目開工建設。創新實施“大招商”機制,招商推介大會成功簽約總投資620億元的96個項目,平安、保利、萬科、中建四局、華發、華僑城、太平洋建設等知名企業進駐潮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組建注資20億元的文旅投和注資100億元的城建投兩大平臺。

  四是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啟動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編制《潮州市“十四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實施《潮州古城提升行動計劃》,海陽縣儒學宮、雙忠廟、真武宮、黃尚書府等“百家修百厝”項目完工,太平橋和非遺展示項目對外開放,潮州古城成為全省唯一一個被推薦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區域,我市被評為全國“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范市”,湘橋區獲評“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五是拓展城市空間框架,科學謀劃發展新格局。圍繞“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編制實施《潮州市韓江新城產業與分區規劃》,實施總投資572.5億元的“一橋八路”“一醫院兩廣場五學校”等城市建設項目,韓江潮州段成功創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示范河湖,韓江廣場加快建設,萬達世界潮人文化旅游項目順利開工,潮州東大道、中山大道、金山大橋濕地公園等項目建成投用,大潮高速、潮汕環線高速建成通車,一江兩岸、韓江新城、潮州海灣等開發建設步伐全面加快。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間特別是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以及駐潮部隊、武警官兵、駐潮部省屬單位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結果,更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辛勤努力、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不僅在應對挑戰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成果,也積累了在復雜環境中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寶貴經驗。一是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工作全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全市人民。三是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四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五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把上級重大戰略部署和潮州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謀劃,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外貿進出口面臨較大壓力,國際疫情蔓延、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將深刻影響經濟發展基本盤。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量較小、層次較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較慢,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支柱動能,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制約日益強化,轉變發展模式迫在眉睫。三是城鄉建設水平不高,運營管理理念亟待更新,規劃、建設、管理銜接不暢,局部呈現失衡、無序發展狀態;公共服務設施有待完善,民生短板問題突出。四是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科技、金融、管理等領域人才儲備不足,一些領導干部知識結構、專業能力跟不上時代發展需求;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低。五是營商環境亟待優化,審批環節多、耗時長,企業辦事難、項目落地難、外來資本進入難等問題突出。六是政府職能轉變仍需深化,行政服務效能有待提升,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事創業精氣神有待進一步激發。對此,我們一定采取強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起步期,是我市發展攻堅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關鍵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正在深刻重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成為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主線。我們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新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和新矛盾新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奮力開創新時代潮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綜合考慮我市發展趨勢和各種因素,預期發展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

  “十四五”時期,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發展目標和“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發展定位,深入實施市委“1+5+2”工作部署,扎實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加快構建“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走出一條具有潮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突出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能級。走好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依托韓江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全力實施一批前沿領域、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以觀念創新營造創新環境,匯聚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發展創新產業,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總部經濟、都市農業等新業態新經濟新動能。

  突出文化振興,著力打造文化強市。以增強文化自信為引領,以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支脈為己任,以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向,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潮州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創新和發展,全面深化文商旅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文旅產業、工藝美術產業,使文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

  突出城鄉融合,加快平衡協調發展。把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服務配套、環境美化、體制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鄉一體化,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強做大一批專業鎮,推動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突出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加快打造千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不斷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突出綠色崛起,推動生態綠色發展。把生態優先作為長遠之計,以保護好韓江流域生態環境、抓好楓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讓韓江秀水長清為重點,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引導形成低能耗、無污染、可持續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依托北部生態屏障發展綠色經濟,爭取納入省對北部生態發展區特殊機制適用范圍,著力建設粵東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突出內外聯動,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把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雙區”和汕潮揭都市圈建設,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好“潮商”“潮僑”兩張牌,匯聚起新時代潮州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強化主城區產業集聚、人口集聚,加強主城區與潮州海灣、重點城鎮和產業園區的經濟聯系,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突出海灣先行,實現“小灣對大灣”。著眼于沿海經濟帶建設前景,突出潮州海灣在未來五年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堅持陸海統籌、港產城融合、發展保護并舉,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動灣區要素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優先布局工業、交通、旅游、環保、海洋等重大項目,打造千億級臨海產業集群。

  突出特色發展,做好“特精融”文章。發揮產業、資源、人文等方面的稟賦優勢和特色優勢,堅持以特做強、以精做優、以融做大,將精細文化、精品意識注入到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系統提升產業品質、城市品質和生活品質,著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突出普惠共享,全面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強化就業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健全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升教育、醫療等事業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遭受嚴重沖擊。隨著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戰略部署,以及省委“1+1+9”工作部署、“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發展方略的紅利效應和機遇效應不斷釋放,市委“1+5+2”工作部署、“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的引領效應、支撐效應不斷增強。我們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的殷殷囑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感恩奮進,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奮力開啟“十四五”發展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會和李希書記調研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屆十次、十一次全會的決策部署要求,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發展目標和“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發展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市委“1+5+2”工作部署,加快構建“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深刻依據和目標要求,敢于打破傳統發展模式,以新興動能加速新興發展。客觀把握傳統特色產業的優勢和短板,堅決破除以土地為基礎、以資源為依托的“老牛拉車”發展模式,積極擁抱新一輪信息革命、科技革命,全面強化互聯網、大數據等的滲透、融合、帶動和引領作用,以前沿技術和現代手段賦能產業體系,積極布局數字產業、高新產業等新興經濟,助力經濟發展實現質的躍升。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敢于打破舊有思維框框,以全新理念開創全新局面。針對體量小、底子薄、資源缺等突出問題和關鍵制約,統籌運用好行政與市場兩種手段,全面強化經營的理念、創新經營的模式,科學推進國資國企、投融資機制等關鍵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城建投、文旅投等平臺支撐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力促建設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和財政收入多維化。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以正確認識和精準落實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敢于打破地理空間局限,以戰略眼光把準戰略機遇。深刻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城市群發展戰略布局,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中歐投資協定簽署等重大利好,圍繞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等重大戰略機遇,聚焦大灣區特別是廣深港等一線城市鏈接形成的珠江東岸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發展軸,跳出“省尾國角”的狹隘思維,全方位做好對接融入文章,在參與“雙區”建設中搶抓戰略性機遇、實現突破性發展。

  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總額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左右,新增就業人數1.2萬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6萬噸。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實施產業大升級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從講政治高度認識并做好經濟工作,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打造“五大產業集群”為引領,抓緊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全面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發展。

  堅持以集群化為導向,做強做優特色產業。編制陶瓷、食品等產業發展白皮書,以及健康智能衛浴產業等發展規劃,制訂實施20家傳統產業龍頭企業培育計劃,聚力打造千億陶瓷產業集群,加快創建國家級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示范區,啟動鳳泉湖高新區陶瓷及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全鏈條引進一批產業上下游項目,統籌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實施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推動2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完成“個轉企”500家、“小升規”80家,推進企業“上市”和“四梁八柱”企業認定,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小而美”細分領域“成長之星”,打造一批“獨角獸”型“單打冠軍”。謀劃實施2萬畝“工改工”“工業地產”項目,引導中小微企業園區化、規模化發展。

  堅持以高新化為導向,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對標省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依托碧桂園智能衛浴、益海嘉里糧油加工基地、華瀛LNG等重大項目,以及三環、凱普等龍頭企業,深入實施固鏈補鏈延鏈強鏈工程,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定位、高標準推進閩粵經濟合作區等“4+7”平臺園區建設,打造千億級臨海產業集群和高新產業集聚區。成立產業基金和引導基金,以“孵化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引進一批潛力型初創期企業。完善“大招商”機制,力促一批央企、世界500強企業、大型民企進駐落戶。規劃建設總部經濟基地,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以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為帶動,規劃建設潮安應急產業園,發展應急食品、應急裝備等上下游產業,打造立足廣東、面向全國的應急物資保供基地。

  堅持以數字化為導向,科學布局數字產業。將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基礎支撐,制訂數字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培育“數字+產業”新業態,發展線上教育、線上醫療服務等數字經濟,培育線上經濟龍頭企業。加快布局以5G、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基站1000座以上。推進“工業互聯網”“企業上云”等計劃,實施170個智能化應用項目,全面完成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培育省級5G+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強數字經濟應用示范場景建設。打造農業生產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和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加快“經濟智腦”建設,構建大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應用等平臺,依托企業畫像等數字手段,打造集經濟運行監測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堅持以多元化為導向,全力做活第三產業。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打造財富中心、古城區商圈、老字號文化精品街、美食城等高品質消費集聚區,將牌坊街打造成為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挖掘新能源汽車、餐飲、家電等消費潛力,突出抓好淘寶天貓商家運營中心等建設,與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合作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推進文化金融街建設,爭創省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規范發展融資擔保、股權融資、要素交易等新業態。抓好菜鳥智能工業園區、海潤跨境電商基地、潮州產業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構建港口、高鐵、高速公路等多式聯運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堅持以綠色化為導向,加快提升農業產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打造千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扶持果、藥、竹、柑、茶、魚、獅頭鵝等特色農業,高水平打造“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創建一批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龍頭企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農業產業物流園區,完善農產品加工體系、農村倉儲冷鏈物流體系。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系列培育工程,推進“綠潮方舟”等現代農業項目,提升農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約化水平。創建潮州單叢茶優勢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設立潮州單叢茶產業研究院,以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防偽“四統一”打造“潮州單叢”標準化體系。

  二、實施科技大創新行動,走好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自主創新中開拓自力更生之路。

  構建高水平創新體系。推動鳳泉湖高新區、潮安經濟開發區分別創建國家級、省級高新區,完善提升韓江實驗室,引導骨干企業申報創建省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新增設立11個博士工作站,加快中潮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建設,支持三環集團組建省先進陶瓷材料創新中心,建設中科分子生物現代中藥先進制造及應用產業基地。組建科技服務平臺聯盟,推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同行業資源開放共享。

  實施高水平科研攻關。集中力量推動陶瓷、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以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充分運用省“大專項+任務清單”資金,創新實施“大項目+后補助”獎補機制,推進3個重點領域科技專項,抓好高性能陶瓷粉體材料、封裝陶瓷劈刀等研發攻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堅決打好“卡脖子”技術攻堅戰。

  培育高水平高新企業。深入實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動態更新的高新企業培育庫,培育新增高企36家。探索建立高企分層管理機制,引進一批高科技企業,梯度推動高企壯大發展。優化科技專項申報、科技信貸、扶持補助等服務,引導高端要素資源向科技型企業集聚。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

  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制訂完善人才儲備管理辦法、引進海內外優秀研究生等政策,完善實施“陶瓷產業人才振興計劃”,推進“百名博士進企業”“科技特派員”等工程,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高度重視金融、管理、投資、信息技術等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加強與大灣區行業領軍企業的對接合作,開展人才交流和外派學習活動,著力打造高精尖人才梯隊。

  三、實施改革大深化行動,形成全面開放合作新格局

  圍繞構建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發展環境,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和開放合作,多措并舉破除瓶頸制約、集聚發展動能。

  推進戰略合作,在對接融入“雙區”建設中拓展新發展空間。把握“灣+帶”聯動機遇,推進“小灣對大灣”,加強與廣深港等灣區城市的對接,深化與中山市對口幫扶合作,主動承接灣區資源溢出和產業轉移,重點圍繞科技研發、生物醫藥、商貿物流、文旅、金融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力促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流動。突出抓好高速鐵路、沿海公路、港口碼頭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強化與全省“12312”交通體系的“硬聯通”。深化汕潮揭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快城際高速、軌道交通等建設,打造汕潮揭半小時通勤圈,努力為沿海經濟帶東翼共同發展、整體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推進關鍵改革,大力激發新發展活力。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依托文旅投和城建投平臺,推進國有資產盤活優化,打造千億級投資建設運營平臺。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合理利用“授權-建設-運營”(ABO)、“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工具,以市場化、證券化探索構建城市經營發展新模式,為財政開源、國企改革、金融發展破題開局。實施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促進計劃,爭取發行全國首支陶瓷產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抓好上市公司、非法集資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推進全面開放,積極參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學習借鑒經濟特區和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大力推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落實企業在互認國優惠政策,多措并舉開拓東盟、非洲、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支持陶瓷、婚紗晚禮服、食品3個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產業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入駐“外貿供應鏈網絡服務平臺”,申報設立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電商產業園、會展中心,推動潮貨“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實施外貿中小微企業“小巨人”培育計劃,打造更多潮貨品牌。做好“僑”的文章,借助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等平臺,以及僑商潮團機構的紐帶作用,深入實施“鄉賢回歸”“僑親尋根”工程,把僑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實施文化大繁榮行動,全力打造文化新高地

  系統推進潮州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同發展、共促進,打造面向世界的中華文化展示窗口。

  做好傳承發展文章,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潮州文化研究智庫”,組建“高校潮州文化研究聯盟”,建設文化基因庫、素材庫、體驗館,編纂出版《潮州文化叢書》。推進“潮文化發祥地”“潮州人精神特質”等關鍵性命題的考據和宣傳,打造堅定文化自信的“潮州范例”。籌辦“潮州文化旅游節”“潮州文化論壇”等活動,拍攝潮州工藝美術、潮州美食等宣傳片,構建潮州文化品牌體系。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修繕提升涵碧樓、茂芝會議紀念館、左聯潮州英杰故居等紅色文物點,打造潮州紅色革命文化名片。實施工藝美術“八個一”工程,設立潮州工藝美術基金,籌辦嘉德國際潮州工藝美術拍賣專場,出版《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引導非遺技藝和工藝美術走“產品+精品”路線,打造“潮州心意”文創品牌。籌建潮州工藝美術展覽館,規劃建設古城區“大師坊”,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大師工作室和文創商店集聚發展,打造古城區非遺展示“大客廳”,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做好保育活化文章,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實施古城提升行動計劃“24條”,以打造“古”的典雅、彰顯“古”的美麗為目標導向,深入實施“百家修百厝”工程,探索文保單位與第三方合作經營模式,分批次修復139處登記文物點,突出抓好李厝祠、鐵巷陳宅等20處文保單位修繕保護。實施鎮海樓、廖厝祠等文化地標工程,規劃建設“舊府衙-百花臺歷史文化街區”,重現“潮州府治”歷史風貌。以潮派風格和“繡花”功夫營造南門義興甲巷、太平路、舊西門街等“沉浸式”文化保護利用街區。實施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公園、龍湖古寨綜合保護利用等項目,將潮州古城打造為人人向往的“古建筑博物館”。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創建國家5A級景區。健全完善古城旅游管理機構,引進華僑城、萬科、世紀唐人等知名企業,科學布局古城旅游、生活、商業、休閑體系,打造古城觀光游、民俗風情游、市井生活游等“小而深”歷史文化游徑。豐富完善“食住行游娛購”鏈條,謀劃建設婚紗攝影基地、“網紅打卡圣地”,凸顯古城“慢”“靜”“鬧”等煙火氣和人情味,加快萬達世界潮人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體驗目的地。研究濱江長廊公路下沉地下、打造古城墻至江邊休閑公園的可行性。規劃建設高星級酒店、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以評星定級、連片打造等方式構建“主題式”“體驗型”精品民宿產品體系。實施“一部手機游潮州”項目,推進“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打造“2+4+8”快速集散體系。

  做好美食文化文章,爭創世界美食之都。強化“潮州菜是最好的中華料理”品牌建設,深入推進“潮州菜師傅”工程,組織“30道潮州旅游名菜”“尋找美食小視頻”等評選活動,打造一批標桿型、特色化“潮州旅游宴”美食品牌示范點。推出“潮州菜之鄉”美食節,辟建美食一條街、夜市美食區、美食文化展示中心,為游客提供更加精致的美食體驗。積極申報“世界美食之都”,推動潮州菜品牌化、產業化發展。

  五、實施城鄉大建設行動,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圍繞“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努力打造特色化精品城市。

  高標準推進城市規劃。科學規劃一江兩岸、韓江新城、潮州海灣等片區,加強中心城區和古城區單元控規調整、風貌管控和動態維護。推動潮州新區特色化發展,實施《韓江新城產業與分區規劃》《韓江新城提速發展行動方案》,以韓江和北溪作為城市建設發展軸線,按照“系統謀劃、連片開發、綜合運營”的思路,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合理布局道路交通、教育醫療、公園綠地、商貿市場等基礎配套,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推動建設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

  高品質推進基礎建設。實施年度計劃投資225億元的188個重點項目,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強化發展支撐。實施城市更新計劃,加強新城、舊城、高新區等功能組團的設施配套銜接,抓好北溪、澄饒聯圍綜合整治工程,推進重點片區“路水電氣網”等配套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熟地”支撐。加快“燃氣一張網”建設,完成76個住宅小區天然氣置換。實施縣城品質提升工程,分步推進33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總投資13.6億元的54個水利工程,強化水安全保障。實施省道S231韓江大橋至外環南路改建工程等新城主干道項目,推進外環大橋、護堤公路、意東三路等國省道項目,加快環城東路等重要道路改造,打通如意路西延長線等一批斷頭路,推進市城區巷道改造提升全覆蓋,規劃建設城區連接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鐵站以及縣區的快速通道。加快潮汕站南站房改擴建、甬莞高速潮州東聯絡線等項目,推進汕漳高鐵、疏港鐵路、梅潮高速等項目,建設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碼頭,打造“江海陸空,互聯互通”綜合立體交通網。

  高水平推進城市管理。學習借鑒北上廣深等先進城市的管理模式,深化與平安、華為、騰訊等的戰略合作,加快“i潮州”等“智慧大腦”建設,構建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警務等六大板塊,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聚焦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建設交通大數據平臺,實行古城區預約通行、特定區域限外通行等措施,統籌推進集散接駁體系、公共交通體系、執法監管體系、交通標識體系建設。完善智能有償停車體系,推動城區道路停車系統全覆蓋。大力推進“創文”“創衛”工作,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實行“數字化+網格化”管理,打造市、區、街道“三級”城管體系。開展背街小巷等監管盲區專項整治,推進主要道路、重點區域沿街建筑外立面提升,打造具有“潮味”“潮韻”的城市風貌。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深入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建立組團式、造血式、共贏式幫扶新機制,以“三精四化”推進鄉村“五個振興”。組建“潮農投”平臺,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投資融資、建設管理、經營發展新路子。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推進意溪等5個鎮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改善農田水利灌溉條件,推進“兩田”建設、拆舊復墾等重點工程,大力開展查荒滅荒,完成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2萬畝以上,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農村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推動農民現代化轉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開展具有潮州特色的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抓好“四好農村路”“四小園”建設,補齊道路、公共服務、信息網絡、冷鏈物流等基礎短板。打造鄉村特色旅游線路,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

  六、實施環境大優化行動,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發展環境

  主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構筑堅強有力的環境保障。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強化政策保障,系統整合惠企扶企政策,制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完善提升“1+N”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的普惠性、可及性、實效性。強化要素保障,優化土地儲備供給機制,鞏固提升省“中小融”平臺潮州分站建設成效,建立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和重點人才引培機制,切實破解企業用地、用工、融資等難點問題。強化服務保障,落實市縣領導掛鉤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建立企業“快進快出”機制。完善行政審批通辦清單、權責清單、即辦清單,推行“住所自主申報承諾制”。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政府投資項目網上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招投標制度機制,推動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廣應用“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建設“i潮州”城市服務平臺,提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能力,以“四免”服務提升“二減一即”水平,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強化信用保障,健全完善“信用潮州”平臺,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實施智慧監管、信用監管,推動管理模式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打造涉稅信息綜合管理平臺,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緊盯知識產權保護等重點關鍵開展法治督察,探索推進營商環境立法,不斷強化法治保障。

  打造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建立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體系。落實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強化韓江流域綜合治理,突出抓好楓江深坑斷面和內洋南總干渠焦山橋斷面穩定達標攻堅,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突出抓好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加強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全面破除污水管網堵點漏點,提升納污入管和污水處理能力。構建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協同防控體系,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鞏固提升全國示范河湖創建成效,高質量建設江河安瀾、秀水長清的萬里碧道。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探索應用“互聯網+”“無人船”等監管模式,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能力水平。

  打造平安和諧社會環境。統籌發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強化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落實落細“五個抓”工作措施,以點帶面推進古城、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深入實施汛期城鄉電力設施、“三線”纏繞和成品油市場等專項治理,以“五落實”強化安全生產閉環管理。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覆蓋面,食品抽檢保持在每千人5批次。推動湘橋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深化平安潮州建設,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嚴打嚴防黃賭毒、涉槍涉爆、電信詐騙、涉稅、暴恐等違法犯罪;加快雪亮工程建設和前端智能感知設備布設,全面構建數字化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加強建筑領域欠薪源頭治理,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七、實施民生大改善行動,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大財政民生投入力度,千方百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兜牢基本民生。大力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重點工程,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幫扶,落實失業人員兜底保障。健全統籌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社會救助、撫恤優待、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和補貼水平。加強對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關愛幫扶,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

  全力拓展普惠民生。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等總投資50.5億元的18個學校項目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布局、學段布局、校際布局均衡發展。持續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鞏固提升“5080”學前教育攻堅工程。實施健康潮州行動,優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措施,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抓好高水平醫院建設,推進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總投資33億元的14個醫院項目。實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推動“三館一站”提檔升級,加快社區體育公園、運動場等建設,打造群眾身邊的“文化圈”“健身圈”“休閑圈”,提升公共文體服務水平。

  辦實辦好民生實事。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完善“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落實提升民生發展水平三年行動計劃。辦實辦好省、市民生實事,大力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免費實施出生缺陷篩查,落實低保特困人員享受免費電政策,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適度擴大臨時救助范圍,全面建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

  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雙擁和退役軍人保障,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進一步做好信訪、民族宗教、僑務、廣播電視、人防、海防、氣象、統計、物價、糧食、地方志、婦女兒童、紅十字等工作。

  八、實施黨建大引領行動,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決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推動政務提速提效提質。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扎實推進民主法治。推進法治潮州、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提升行政決策法治化水平。

  健全落實推進機制。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通過“清單式”管理、“銷號式”落實,領導掛鉤、包干落實、專班推進等模式,定責定量定時推進各項工作。創新督查工作機制,采取實地督查、暗訪督查、聯合督查、“點穴”式督查等方式,力促各項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強化跟蹤問效,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問題。

  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問題,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確保財政支出應壓盡壓、應保盡保。支持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履職,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防控,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楊淼)

精彩圖片

潮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2日 何曉軍)

2021-02-24 14:37 來源:潮州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