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9日 曾進澤)

2021年02月24日 14:17   來源:湛江市人民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9日在湛江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

  湛江市市長 曾進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三個一”建設,持續做好“四篇文章”、積極推進“四大抓手”、努力實施“五大產業發展計劃”,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較好完成了“十三五”時期目標任務。

  五年來,發展定位持續提升。國家和省高度重視湛江,賦予湛江嶄新發展使命。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廣東,提出“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串珠成鏈,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要求湛江加強與海南自貿區對接合作、相向而行。從北部灣中心城市,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到省域副中心城市,到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到建設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湛江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達到歷史新高度。

  五年來,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100億元,年均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超1000億元,年均增長5.3%;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3.3%;稅收收入年均增長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連續兩年躋身“中國百強城市”。

  五年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后發優勢日益凸顯,投資吸引力大幅提升,巴斯夫、液化空氣集團、華僑城集團、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中交集團等中國和世界500強企業陸續進駐,一批投資規模大、整體實力強、集約化程度高的精細化工、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現代物流、濱海旅游項目落戶建設,湛江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重點項目數量最多、完成投資額最高、產業集聚效應最強的高光時期。特別是隨著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廣東廉江核電4個投資均超過100億美元的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或陸續建成投產,極大推動了關聯項目、園區的布局建設,湛江成為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產業集聚新高地。

  五年來,樞紐功能持續強化。以建成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加快構建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網、大樞紐,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提速大升級。湛江吳川機場全面開工建設,明年春節前將投入運營。深湛高鐵江湛段建成通車,湛江開啟高鐵新時代,《湛江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復,“五龍入湛”和“縣縣通高鐵”的高鐵樞紐新格局初顯;玉湛高速、汕湛高速等建成通車;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徐聞港建成開港。

  五年來,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粵西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湛江港寶滿港區、東海島港區獲國家批準正式對外開放,航空口岸對外國籍飛機開放獲批準,形成海陸空多方位立體化開放新格局,湛江成為粵西地區對外開放高地。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湛江港與海南港口互通集裝箱航線6條,探索與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合作共建華南大宗商品交易分銷中心。以唯一地級市身份參與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增至18個,居粵東西北第一。

  五年來,三大攻堅戰持續顯效。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218條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81680戶貧困戶、占全省貧困人口1/7的233737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全部辦結;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順利通過國家考核;“湛江藍”成為常態,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全省前三。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功化解6家高風險機構的金融風險,完成全部9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開展房地產領域專項檢查和整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過去五年,是我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躍上新臺階的五年。五年來,我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優結構、促轉型、增后勁,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臨港產業快速發展。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321.46億元,年均464.29億元。寶鋼湛江鋼鐵基地1、2號高爐達產達效,創造了國內千萬噸級鋼鐵企業從投產到年度“四達”的最快紀錄;3號高爐全面開工建設。中科煉化一期投產,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批裝置打樁開建。廣東廉江核電項目配套工程現場開工。烏石17-2油田群開發項目陸上終端開工,大唐雷州電廠等項目建成投產。

  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大力推進工業技改,實施技改企業971家,完成技改投資456億元。建設粵西首家省級小家電智能制造區域創新中心,小家電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模式被列入省制造業“十四五”規劃加以推廣。農業成果豐碩,獲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數量居全省第一;累計26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16件,居全省第一;深水網箱、工廠化養殖規模和產量均居全省第一。

  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湛江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增至43條,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分別增長8%和15.3%。濱海旅游業加快發展,2016-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過夜旅客、收入年均增長12.8%、21.9%,是全國境內游增長最快5大城市之一。湛江“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美食地標城市通過復審。農村電商業務蓬勃發展,遂溪、廉江晉升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遂溪被評為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并獲國務院2019年督查激勵。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機構數量增至126家,金融總體規模位居粵東西北首位;2020年末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49.02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

  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壯大。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1家,總數突破300家,比“十二五”時期增長7倍多。創新平臺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湛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湛江灣實驗室、湛江海洋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啟動運營;廉江市獲科技部批準創建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全市科研機構增至389家,其中省重點實驗室12家,數量排全省第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創歷史最好成績。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頭雁工程”順利推進。

  海洋綜合開發深入推進。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發揮駐地高校優勢,推進產研融合,加快成果轉化。海上風電加快發展,粵電外羅海上風電一期建成運營,粵電新寮海上風電、國電投徐聞海上風電場等項目加快建設,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完成油氣產量當量5107萬噸,海洋能源開發扎實推進。以海洋生物育種、海水健康養殖、海產品精深加工及海洋生物醫藥為主導的海洋生物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新增海洋產業省級以上新產品74項,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1%。

  (二)著力擴投資、補短板、強弱項,高質量發展支撐力不斷夯實。堅持著眼長遠發展,以補齊交通短板為重點,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的謀劃建設。五年來,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6倍。

  鐵路網絡加快升級換代。5年新增干線鐵路運營里程143公里,其中高鐵里程85.7公里。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全線動工建設,合湛高鐵、湛海高鐵、張海高鐵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東海島鐵路建成通車,黎湛鐵路完成電氣化改造,普速鐵路運輸能力明顯增強。

  公路通達水平大幅提升。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84公里,增加78.9%,全市境內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400公里。化廉高速、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建成通車;東雷高速、機場高速、汕湛高速吳川支線、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等項目加快推進。完成西城快線、徐聞港進港公路、廉江東環公路、吳川站前路等快速公路建設。完成國省道新改建、路面改造506公里,提前完成省下達的“四好農村路”攻堅任務,實現自然村百分百通硬底化公路。灣區成環、半島成網、通達快捷的高快速路網加快形成。

  港航建設邁上新臺階。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完成80%。瓊州海峽北岸港航資源完成整合,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中科煉化和大唐雷州電廠等配套碼頭建成投入運營,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霞山港區通用碼頭進展加速,湛江國際郵輪碼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工程配套碼頭、寶滿集裝箱一期擴建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湛江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湛江分干線項目動工建設。全市最大地表水廠霞山水廠一期工程竣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粵西唯一的五星級數據中心——湛江數據中心一期建成,4G光纖、電子政務網絡實現“村村通”、5G網絡實現“鎮鎮通”。成為全球首個全光VR商用試點城市、全國首批“雙千兆”建設示范城市、全國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

  (三)著力促改革、擴開放、增合作,城市發展的動力活力持續增強。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合作,不斷營造發展新優勢。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成163家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和調整市級行政職權9批1212項;建成中介服務超市并成功運營。全力打造“一張網”服務平臺、“一扇門”辦事大廳、“一個窗”業務模式和“跑一次”服務體系,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政務服務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口岸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被列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首批試點城市。湛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高質量發展,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湛江片區申報工作得到省重點支持。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口岸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50%、80%,5年共減免進出口企業通關費用4億元。

  對外合作成效顯著。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向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占比超過25%。主動融入“雙區”建設,與廣州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筑“核+副中心”動力機制。拓寬與北部灣城市群合作領域,與玉林市簽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茂名、陽江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協同推進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西翼高質量發展。

  (四)著力強規劃、抓建設、提品質,城鄉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圍繞提升城市能級,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努力建設生態優美、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管理精細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城市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提升。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完成27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城市停車設施等17項專項規劃編制,構建起涵蓋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

  城市配套功能進一步增強。新增銀帆公園、東菊公園等68個公園,城市空間更加綠色生態。城市更新成效顯著,完成“三舊”改造項目土地面積9928畝,節地率60%,建成一批城市景觀地標、大型綜合社區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大數據決策平臺,升級數字化城管系統平臺。湛江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運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城市路網加快建設,調順跨海大橋成功合龍,湛江大道路面工程開工鋪筑,新建及升級改造28條市政道路,城市路網密度達到7.67公里/平方公里,市區小街小巷路燈實現全覆蓋,市民出行條件大大改善。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列入考核的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100%,九洲江排里斷面攻堅順利達標,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SUC項目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中國首批試點。“十三五”時期PM2.5年均濃度平均值為26微克/立方米;生態環境系統垂直改革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排全省第二。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著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持續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實現每個農業大縣“一縣(市)一園”目標,建成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特色優勢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生產從傳統的“一家一戶”加快向規模化、園區化、工廠化、品牌化轉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1個、示范鎮3個、廣東農業公園3個,麻章區入選中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雷州市入選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徐聞縣放坡村被評為“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8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全域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村莊規劃設計編制、建立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和保潔隊伍等工作。

  (五)著力保基本、辦實事、惠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多措并舉穩就業,一體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技能人才22.89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8.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報銷比例達到85%。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民生兜底保障標準年均提高8%。市養老中心一期和5家區域性敬老院建成使用。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連續三年獲得省“優秀”等次。

  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教育強縣、強鎮(街)覆蓋率達100%,10個縣(市、區)成功“創現”,城區中小學學位增加12.9萬個,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萬個,教育基地初顯規模。基本實現公共文化全覆蓋;市博物館成功升級為國家二級館。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6.8%,連續五年保持在全省前8名。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5縣(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投入使用,完成70家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建成1457間規范化公建民營村衛生站。與廣東醫科大學合作共建全國首個地級市醫療保障研究院,國家級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加快構建。堅持“四級聯創”,全力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累計創建文明校園459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在2019年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位居粵東西北第一。在全省率先設立地級以上市社區矯正委員會,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安全生產形勢好轉,“十三五”時期全市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生產安全事故“三項指標”全面下降。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海防打私、統計、僑務、港澳臺、婦女兒童、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六)著力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黨建引領政府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行政效能。政府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全面完成機構改革各項任務,構建上下貫通、政令統一、權責清晰、執行有力的政府組織架構。“數字政府”加快建設。推廣“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推動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91.3%。全市11個縣(市、區)和121個鎮(街)編制完成本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依法行政扎實推進。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建議618件、政協提案923件,辦復率100%。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顯著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成績來之不易。特別是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市面臨嚴峻挑戰、奮力攻堅克難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和挑戰,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依法科學有序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實現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社區“零傳播”。堅持抓早抓小、落細落實,全力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嚴格落實“四早”要求,第一時間成立指揮部,設置88個聯合檢疫站,推動全市9837個綜治網格與4.2萬個黨建網格融合聯動開展大排查,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構筑起市、縣(市、區)、街鎮、村居四級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網絡。在全國率先依法緊急征用28家健康觀察定點酒店,妥善安置1000多名湖北籍人員,徐聞縣用“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湛江人的溫厚和善良,被國內主流媒體和廣大網友點贊為“溫厚的廣東人”的典型代表。徐聞縣市場監管局獲評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扎實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嚴格落實“四集中”要求,調配最好醫療設備、最強醫療力量,“一患者一方案”精準治療。堅持服務大局、積極作為,在全國疫情防控中展現湛江擔當。加強與海南的聯防聯控,有力保障了瓊州海峽交通安全順暢,堅決守好廣東“南大門”。堅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派出33名醫療隊員馳援武漢和荊州,5名隊員支援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向烏克蘭、德國分享抗疫經驗。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經濟實現了正增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和“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全力穩增長。堅持多措并舉,大力發展經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100.22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9.88億元,增長5.4%;農業增加值638.3億元,增長0.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8.76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78億元、增長5%,來源于湛江的財政總收入706.11億元、增長8.2%。二是全力保市場主體。及時推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8條”“金融支持12條”等系列措施,開展市領導掛點和“百干幫百企”行動,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約50.8億元、發放各類復工復產貸款267.8億元,爭取低息貸款17.1億元,有效提振了企業信心、激發了市場活力。全年新增市場主體5.65萬戶,增長9.4%。三是全力擴大有效投資。爭取省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抗疫特別國債和特殊轉移支付資金162.12億元,爭取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穩投資專項貸款授信額度98.86億元。在建和新開工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固定資產投資超1100億元。四是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深入實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意見和廣東“外資十條”,積極兌現政府扶持政策,外貿外資工作逆勢上揚。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42.4億元、增長6.7%,實際利用外資3.69億美元、增長56.4%。五是全力穩就業。在全省率先出臺受疫情影響項目工資保證金退還政策,累計退還1645.8萬元;階段性減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19.2億元;返還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資金5461.26萬元。全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7萬人。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的結果,是駐湛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忠誠履職的結果,是中央、省駐湛單位、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協作的結果,是省直部門大力支持、兄弟城市無私援助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職工奮發有為、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湛江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湛江發展的各位代表、同志們、朋友們,向參與疫情防控的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總結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深深體會到: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必須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上下左右團結協調,始終保持政府抓落實的定力,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厚植改革發展新優勢;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做大做強創新平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打造幸福湛江、平安湛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問題和挑戰。一是發展支撐功能不強,經濟體量較小。主導產業鏈尚待補足,產業載體平臺缺乏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尚未挑起大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對滯后,創新體制機制尚未健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縣域經濟仍然落后,城鎮化水平偏低。三是對加快發展謀劃不足。項目儲備不足,招商引資力度有待加強,資源配置協調統籌力度不夠。四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待加強,精細化、智慧化程度偏低,黑臭水體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任務依然繁重。五是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比較普遍。個別部門作風不實,“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懶政怠政等問題依然存在,實現“一網辦”和“最多跑一次”還存在“堵點”“難點”。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堅決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窗口期。根據《中共湛江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級大幅提升,湛江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綜合實力在廣東沿海經濟帶西翼處于引領地位。現代化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換代,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高地初步形成,成為廣東新的投資熱土和開放高地。現代化宜居生態海灣都市氣息更加濃厚,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平安湛江、法治湛江達到更高水平。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將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型海灣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總體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基本建成服務重大戰略高質量發展區、陸海聯動發展重要節點城市、現代化區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區域協調發展重要引擎。

  實現以上發展目標,我們必須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要加快打造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充分發揮湛江“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重要戰略作用,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推動交通升級換代,廣領域融入國家戰略,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全力參與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服務對接“雙區”建設,加強與北部灣城市群協同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塑造湛江發展新優勢。要加快建設世界級產業新城、北部灣和粵西地區產業中心。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力做好“四篇文章”,深入實施“五大產業發展計劃”,做大做強臨港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統籌發展海洋經濟,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創新。強化改革系統集成,提高經濟治理效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要下大力氣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走內涵、集約、綠色的高質量城鄉發展路子。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幸福湛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文化強市、教育強市、體育強市、健康湛江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堅決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湛江、法治湛江,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打基礎、強功能、走上發展快車道的關鍵一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主動對接服務“雙區”建設,全面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打造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提速增效,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湛江貢獻。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增長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堅持系統謀劃,增強城市綜合功能,提升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奠定湛江區域性經濟、金融、商貿、科技創新中心地位。

  強化交通樞紐支撐功能。科學編制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等規劃,推動實施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動工建設合湛高鐵湛江段,加快建設廣湛高鐵湛江段,推動湛海高鐵建設,力爭張海高鐵桂湛段列入國家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打造中國南部沿海重要高鐵樞紐。建成湛江吳川機場和深湛鐵路機場段預埋結構工程,加快建設機場高速公路,確保與湛江吳川機場同步建成使用。強化深水大港核心優勢,建成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加快升級改造霞山港區30萬噸級散貨碼頭;建成霞山港區通用碼頭,加快建設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開工建設東海島港區航道、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擴建、湛江港拆裝箱一期等港航工程,完善提升港區集疏運體系。建成東雷高速、汕湛高速吳川支線、調順跨海大橋和湛江大道,加快建設茂湛高速改擴建工程、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開工建設湛徐高速烏石支線、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島段,推動玉湛高速雷州支線、南寧至湛江高速建設,大力實施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工程,構建“灣區成環、半島成網”通達快捷大路網。

  強化現代物流樞紐功能。把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作為暢通經濟循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硬件和軟件建設,力爭列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做強港口物流,出臺集裝箱運輸扶持政策,拓展海鐵聯運專列和集裝箱航線,力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30萬標箱;搭建港口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智能化港口鐵路運輸系統,打造輻射大西南、北部灣和粵西地區的重要港口散貨物流中心。培育空港物流,啟動湛江機場對外開放驗收,完善空港經濟區集疏運體系,建設吳川區域性現代化空港樞紐。做強陸路物流,建設醫藥物流園、農海產品物流園,打造湛江·粵西智慧物流樞紐暨商貿服務平臺。發展冷鏈物流,建設港口冷鏈查驗場地,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等設施網絡,推動配送服務向鎮村延伸。

  強化投資支撐功能。發揮投資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初步安排第一批重點項目365個,開工項目109個、竣工項目59個,計劃年度投資973.66億元。加大新型基礎設施謀劃建設力度,發揮政府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抓好5G基站、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湛江市引調水工程等4個水資源配置項目。加大民間資本投資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支持和監管,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強化現代金融服務功能。復制推廣自貿區金融政策,大力引進金融及服務中介機構,創新投融資機制,支持引導更多企業上市,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整體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聚焦“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辦好融資對接會,完善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增信作用,支持建設海洋金融、科技金融、風投基金等專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推動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大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壓降不良貸款,加大金融機構監管整頓力度,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功能。堅持創新在高質量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制定促進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強化重大創新平臺支撐,加快建設湛江高新區,創新湛江灣實驗室管理機制,加快建設龍王灣研發基地一期工程,深化與廣州科技協作,與深圳鵬城實驗室共建湛江海洋科技研究與產業化基地。堅持人才強市,借鑒“雙區”優惠政策,制定吸引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集聚的專項政策。支持21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技改。開展高新技術產業樹標提質行動,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達23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45家。加強政產學研用協調聯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力度,支持廣東海洋大學服務湛江發展的“三院兩平臺”建設,力爭全市孵化器達12家、眾創空間達17家、研發機構超43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

  (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堅持把做強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發展壯大現代臨港產業集群。落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52個重點產業項目。推動中科煉化一期達產達效,加快推動建設二期項目;加快建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期項目,動工建設一、二期項目;確保寶鋼湛江鋼鐵基地3號高爐7月1日前建成投產,建成千萬噸級綠色鋼鐵基地;力爭動工建設廣東廉江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推進烏石17-2油田群開發,加快大唐雷州電廠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圍繞重大臨港產業項目延鏈補鏈強鏈,大力推動東海島鋼鐵、石化產業園區擴園,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按省加快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的戰略部署,抓住機遇,全力以赴,謀劃建設先進制造業大型園區,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及新材料、汽車智能設備、裝備制造、石化、鋼鐵六大功能區,建設世界級綠色高端沿海臨港產業基地。

  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引進力度,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國移動(廣東湛江)數據中心二期,力爭動工建設“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建成5G基站7000座,推進5G集群通信專網、智慧桿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推動政府、企業“上云上平臺”。深化軍民融合,加快中船集團海上風電等項目建設,支持奮勇與海口產業園區探索共建“軍轉民、民參軍”產業項目,打造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示范區。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升級。升級發展現代商貿業,支持傳統商業綜合體轉型,打造老字號特色商品街區,推動成熟商圈上檔升級。大力發展特色餐飲,建立“湛江菜”菜系標準和服務標準,建設市級美食街(城)、特色餐飲街區(圈),擦亮湛江“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美食地標城市品牌。全域發展現代旅游業,打造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5A級景區和特呈島4A級景區,新增3A級景區5家,推動湖光巖升級改造、完成委托管理,支持經開區升級改造東海島旅游度假區,支持麻章建設童世界文旅項目,支持赤坎區、麻章區建設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培育發展會展經濟,引入實力雄厚的會展專業機構,辦好2021廣東國際海洋裝備博覽會、中國國際水產博覽會、中國—東盟農業國際博覽會。培育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挖掘縣鄉消費潛力,推動汽車、家電下鄉。堅持房住不炒,因地制宜、多策并舉,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抓好惠企政策落地,發布稅收百強、工業百強、商貿百強企業名單,樹立典型標桿,營造親商重商濃厚氛圍。深入開展市領導掛點服務和“百干幫百企”行動,健全民營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縣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力促“個轉企”“小升規”“規上市”,大力培育扶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堅持把產業園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加強規劃引導,推動園區基礎設施“七通一平”標準化,建立“畝均稅收”評價工業項目導向和園區發展評價激勵機制,支持縣域集中優勢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園區,重點扶持“雙十億”項目落地。支持佛山順德(廉江)、吳川等產業轉移園區申報省特色產業園。支持廉江依托核電項目謀劃配套產業園,打造百億產業集群。支持雷州建設烏石臨港工業園能源基地,以雷州(奮勇)工業園區為載體,承接鋼鐵、石化中下游產業,發展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支持吳川加快羽絨家紡、特色食品等傳統產業轉型,依托空港經濟區高標準謀劃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空港經濟。支持遂溪實施園區產值倍增計劃,打造北部灣和粵西地區中藥材加工交易集散基地,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徐聞主動對接海南,謀劃建設臨港產業園和海洋裝備產業園,以南山港作業區為依托,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打造集進口商品展示、購物和離島免稅商品提貨點為一體的臨港文旅融合綜合體。

  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一把手”工程,提高招商引資在“四個全面”績效考核中的分值權重,營造全域招商濃厚氛圍。設立促進重點產業發展資金,出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支持體系。創新招商方式,建立“1+N”招商團隊,采取委托招商、駐點招商、線上招商等形式,以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重大產業平臺為載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雙區”為主攻方向,大力引進國家和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建立資源跟著項目走保障機制,制定產業用地準入標準,健全項目遴選評審、聯動服務和督辦獎懲機制,力促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三)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培育發展新優勢。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推出一批群眾和企業更有獲得感的改革措施,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加快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營商環境整治年專項行動。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縣(市、區)營商環境評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市縣鎮三級權責清單,分批次梳理下放市、縣級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推動政務服務“一窗通辦”、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擴大企業簡易注銷范圍,讓市場主體“進得順、退得出”。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工程審批承諾制、容缺審批和規劃用地“四合一”改革,實現“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政府投資、社會投資和帶方案出讓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45天、42天和27天。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積極穩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優化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等功能區管理體制;加強機構編制存量調節和動態管理,提升編制資源配置效能。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整合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創新管理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深入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加快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開展市屬企業國有資產清理整治,結合統一監管與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市屬企業資產戰略性重組整合,組建平臺,注入資產,規范運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城市基礎設施、交通、產業園區和旅游目的地建設領域打造專業化國有投資建設主體。

  全方位深化區域協作。深度參與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探索建立多式聯運“一單制”“一口價”機制,研究開通中歐班列和更多海鐵聯運專列,建設陸港供應鏈物流大數據平臺,在黔東南州打造智慧陸港。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謀劃建設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開展雷州港區烏石作業區貨滾貨運碼頭前期研究;加密湛江與海南港口集裝箱航線,支持湛江港與海南國際能源中心共建華南大宗商品分銷中心。深化與“雙區”對接,與廣州探索建立科研、教育、醫療及產業(園區)共建合作機制,與深圳在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等領域深化合作。謀劃建設湛茂陽和北部灣城際軌道,促進湛茂都市圈建設,拓寬與北部灣城市群合作領域,推進與玉林市深入合作。

  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對標國內最好最優,大力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爭取設立廣東自貿區湛江片區,大力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成綜合保稅區并封關運行,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爭取徐聞港區及大唐雷州電廠、中科煉化項目專用碼頭對外開放。持續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完善信息化設施,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大龍頭外貿企業服務,引導傳統出口企業轉型,著力穩定外貿增長。謀劃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重大機制,深化與東盟、歐盟、日韓、南太平洋等地區務實合作,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生產加工基地,打造“一帶一路”示范合作項目。

  (四)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宜居生態海灣都市。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濱海城市,編制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繪制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高精細化、智慧化治理水平,提升城市顏值和內涵。

  高水平規劃建設湛江灣。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編制湛江灣沿岸陸域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環湛江灣城市設計,科學謀劃湛江灣海岸帶功能布局和建設湛江灣區經濟帶,打造城市內核。加快推動《湛江灣保護條例》立法工作,以湛江灣為中軸線,沿湛江灣規劃布局高端寫字樓、金融商務、商業及文化服務設施,加快建設招商國際郵輪城、北部灣萬象城、華僑城歡樂海灣等城市綜合體,打造高端中央商務區,培育發展總部經濟。推動沿灣高品位空間布局和對景布局,打造優美城市天際線,提升灣區功能和品質。

  推動城市強芯提質。編制城區強芯提質和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以統一規劃、成片開發、產城融合為遵循,統籌新區開發與舊城更新,加快建設海東新區、高鐵新城、空港新城,完成湛江北站樞紐、調順島等片區更新規劃策劃,推進舊大天然片區、南油西部礦區等區域連片更新改造。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年”活動,升級改造20條背街小巷和市政道路人行道,新建改造北站路等5條市政道路,暢通城市內循環。著力解決市區停車難問題,完善智慧停車管理信息平臺,新建成8個公共停車場,增加公共停車位1200個。實施湛江西站至北站路沿線綠化工程,提升金沙灣觀海長廊至調順島等3個沿線景觀品質,推進市區景觀亮化項目三期建設,整體提升城市形象。

  加強城市精細化治理。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建立城市治理數據庫,整合城市運行數字化平臺和數據資源,構建完善城市人口大數據服務,打造集數據呈現、科學決策、中樞指揮于一體的“城市大腦”。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強城市景觀設計,完成城市主干道和重要景觀節點、公園臨街綠化修剪清疏,推進體育中心社區公園、南柳公園和50個小游園建設,啟動觀海長廊等3個公園升級改造,讓市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入園”。建設智慧環衛、園林綠化智能化系統,升級市區路燈智能系統,賦能各領域精細化治理和效率提升。啟動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椹川大道和樂山路交通綜合改造,整治18個交通路口,建設“智慧新交管”和交通大數據決策支持系統二期,讓城市運轉更高效。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分類投放收運及終端處理設施,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立法;大力整治“六亂”,掀起全民創文高潮;全力深化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逐步實施片區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水平,鞏固攻堅治理成效;轉型升級警務模式,讓城市運轉更安全。

  推動縣域新型城鎮化。支持縣域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擴權強縣、特色興鎮,布局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形成“縣強、鎮活、鄉美”發展格局。提升縣城輻射帶動力,試點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支持縣城擴容提質,大幅提升城區通信、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動工建設南三島水質凈化廠,加快建設吳川濱海新區、雷州高鐵新城、徐聞南山片區和海安片區,推動遂溪與市區同城化,提升宜業宜居水平。推動中心鎮建設,加快鎮街體制改革,以雷州龍門鎮、客路鎮為試點推動鎮街簡政放權,賦予更多管理自主權,煥發鎮街發展活力。支持中心鎮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建設廉江音樂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串珠成鏈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強化工業源、移動源污染管控,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常態化推進“五清”“清四亂”,確保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創建,完成3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驗收;推進5個海洋生態修復項目。落實自然資源例行督察和森林督查整改。推行林長制,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開展新一輪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5萬畝。出臺綠色建筑發展規劃,高標準完成住建部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項目。嚴控高能耗項目準入,嚴格實施新、改、擴建耗煤項目“減量替代”,加快優化調整產業及能源結構,確保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五)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獎補機制,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土地經營權。開展新一輪墾地合作,加強與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合作。深化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基本完成有經營性資產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大力培育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鼓勵發展“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等合作形式,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種業,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培育菠蘿、香蕉、芒果、紅橙、火龍果、水稻等優質品種,積極引進珍稀品種,全面推廣良種良法,推動縣(市)建設地標性種植業優良品種示范基地。發展特色農業,加快95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農業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深海網箱養殖,建設環雷州半島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帶。發展數字農業,實施“農村電商”工程,開展“百園萬站”專項行動,建設3個農村電商產業園、1個農村電商培訓和創業就業基地,暢通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實施農業知名品牌創建行動,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做好“12221”農產品市場營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常態化監測,實現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動態清零。抓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聚力穩定脫貧人口就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相對貧困群體兜底保障,提升相對貧困地區發展水平。

  建設美麗鄉村。統籌加強鎮村規劃,大力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成農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和1000個自然村村內道路路面硬化,加快物流快遞、光纖信息網絡向自然村延伸,解決650條自然村30萬群眾集中供水問題。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鞏固“廁所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深入開展環境衛生和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全面建成運行鎮級污水處理廠,推進吳川市、雷州市、徐聞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12座污水廠正常運行。用好村規民約,強化“一約四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化鄉村風貌提升,創建15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莊,每鎮街創建2個以上美麗宜居示范村莊,每縣(市、區)打造1個以上嶺南特色農村建筑風貌示范帶(片),推動全市行政村90%達干凈整潔村標準、50%達美麗宜居村標準。

  (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建設更高水平幸福湛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800個、市區義務教育學位10000個,每鄉鎮建成一所以上寄宿制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善中小學入學制度,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運用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延伸。開工建設南海學校、廣東醫科大學海東校區,加快建設教育基地、嶺南師范學院湖光校區、湛江一中新校區和市第二技工學校新校區。支持駐湛高校“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建設,推進職業教育擴容提質。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全面建設健康湛江。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支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建設“危急重癥救治及服務輻射能力提升”項目,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創建粵西省級醫療中心。加快市婦幼保健院新院等6個骨干醫院項目建設,謀劃建設粵西高水平疾控中心,加快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提高市縣疾控中心核酸檢測能力,提升公共衛生防控救治水平。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遂溪建設傳統中醫治療醫院,推動建設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高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和救濟救治能力。強化源頭治理和全過程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大力繁榮文體事業。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市。推進建設湛江文化中心,加快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影劇院升級改造,提質升級縣級“三館一站”。加強新時代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辦好湛江第十屆藝術節,打造湛江藝術品牌。推進建設湛江市方志館,加快《湛江市百部地方志叢書》修編,推動志書修編和年鑒編纂擴面提質。加強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保護利用,支持雷州足榮村打造省級非遺工作站,建設雷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編制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建筑保護開發更新規劃,編制三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方案,改造升級赤坎古商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支持做好麻章舊縣文化古跡保護修復工作,開展歷史建筑“微改造”,建設城市書房和主題博物館,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建設新時期湛江市民文化精神家園。挖掘湛江海洋文化,適時舉辦濱海主題節慶活動。開展“創意點贊”湛江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大賽,推動城市文創產業發展。啟動全民健身中心選址,推動縣級建設“四大件”。提升鄉鎮足球基礎設施,推動培育帆船冬訓基地,啟動省健身步道規劃建設,打造智慧健身步道示范點。全力辦好市第十四屆運動會。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省、市民生實事。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建設市養老服務中心第二期項目,完成鎮級敬老院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打造“湛江慧養”特色養老服務。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范圍,完成國家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工作。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標準。落實住房公積金普惠政策,讓更多職工圓上安居夢。實施兜底民生服務工作雙百工程,啟動市區大型公益性生態墓園建設。全面開展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創建,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五有”全覆蓋。

  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完善重大突發事件“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堅決守住冬春關鍵期,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推動粵西(湛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增強鎮街應急管理能力。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道路運輸安全監管。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增強糧食保供穩價能力。推進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九大工程,完善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和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擴大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覆蓋面。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和“六建”工作,保持毒品整治高壓態勢,全力推進麻章地區“摘帽”。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和縣級“信訪超市”,強化信訪矛盾源頭化解。持續推進統計、民族宗教、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港澳臺、國防動員、海防打私、雙擁、外事、僑務、氣象、檔案等工作。

  (七)加強自身建設,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努力建設清廉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政治建設,提高政治能力,強化政治擔當,全面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五個必須”,杜絕“七個有之”,不斷提高政府系統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提升政府法治建設水平。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政府工作在法治化軌道運行。制定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提升行政立法質效。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制定“八五”普法規劃。完善市政府行政決策規則和程序規定、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健全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基本建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體系。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常態化“經濟體檢”,推進審計全覆蓋。

  提升政府數字化建設水平。強化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協同聯動,普及掌上政府、指尖服務,拓展推廣“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成果應用,推動政務管理服務精準化、智能化。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完善分層級協調機制,落實首問負責、兜底負責,對群眾和企業訴求第一時間予以解決,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提升政府為民作風效能。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民生改善。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規定,大力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健全政府部門抓落實體制機制,強化督查督辦工作權威,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健全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促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邁向“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湛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性機遇!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抓住機遇,振奮精神,攻堅克難,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奮力譜寫湛江新時代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湛江貢獻!

  

(責任編輯:楊淼)

精彩圖片

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9日 曾進澤)

2021-02-24 14:17 來源:湛江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