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6%、7.3%。
全力投入抗疫斗爭,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對疫情遭遇戰,我們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統字為要”,第一時間成立市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戰時指揮體系,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組織1.36萬個黨組織、27.5萬余名黨員下沉一線,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嚴把“三關”、織密“四網”、推進“四化”,在全省首創重點人員“4321”醫學觀察管控機制,推動最強醫療力量和最好救治方案進病房,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一位病患者,多管齊下打好物資保障戰,僅用37天實現確診病例零新增,44天實現44名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確保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堅決服從抗疫大局,派出精干醫療隊3批次43人,全力馳援湖北保衛戰、黃岡攻堅戰。適時推動防控工作由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加強疾控能力建設,快速實現全市疾控機構和二級綜合醫院核酸檢測能力全覆蓋。截至今年1月11日,全市已連續318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回望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斗爭,每個人都了不起!645萬永州兒女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涌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先進事跡。全市47名個人、15個集體獲得全國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經濟發展穩步向好。一手抓實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手打好經濟保衛戰,科學推動復工復產,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經濟觸底回升、企穩向好。力保市場主體。“一企一策”開展精準幫扶,推動減稅降費、援企穩崗、金融扶持等各項紓困解難措施落實。全市累計新增減稅5.03億元、降費10.6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加255.6億元,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落實擔保貸款11.42億元,保住了一大批企業,催生了一大批市場主體。全年新增市場主體5.25萬戶、增長10.22%。力推項目建設。創新實施重大項目雙月集中開工機制,2月18日以“云開工”方式在全省率先啟動項目建設,全年共組織開展6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活動,累計開工重大項目422個、總投資1476.48億元。全年共完成重點項目建設投資1273.2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47%。力抓產業發展。深入推進“5個10”工程,全年實施重點產業項目253個,完成投資821.17億元,占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的64.5%。啟動實施“10大產業鏈”建設,建立市級領導“鏈長制”,開工一批重點產業鏈項目。全年新入統規模工業企業16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2家,凈增率全省第二;新增國家和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新建園區標準廠房156萬平方米,新入園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30個、投產87個。經開區智能裝備制造、祁陽科創、江華電機、冷水灘聲光電、藍山皮具箱包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勢頭良好。道縣工業園創建省級高新區。啟動文化生態旅游全面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創新推出“千年打卡勝地”文旅新IP,舜帝陵、柳子廟入選湖南20大文旅地標,5家景區通過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長沙地鐵“永州號”旅游主題列車開行,道州龍船習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均恢復至上年的90%以上。
扎實抓好“三大攻堅”,全面小康成色提升。堅持盡銳出戰,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回頭查、回頭改”,“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認真落實產業扶貧、穩崗就業、消費扶貧、小額信貸、禁食退捕補償幫扶等措施,全力攻克最后貧困堡壘,全市剩余未脫貧人口14523人全部如期脫貧。寧遠縣獲評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江永縣消費扶貧、東安縣產業扶貧入選全國扶貧典型案例。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嚴格落實河長制。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14位、全省第1位。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4.5%,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全市首次實現全域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禁養退養全面完成。新增人工造林22.5萬畝、國家濕地公園3個、“中國天然氧吧”縣3個。東安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雙牌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金洞入選全國森林經營試點。零陵錳礦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省級驗收。加強債務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全市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完成率達到158.2%,新增政府債券95.23億元。江永縣納入財政部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農商行系統不良貸款實現量率“雙降”。深入推進平安永州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被推評全國先進,維穩工作實現“五個不發生”。新田創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有效應對10次洪澇災害。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獲評全省優秀。食品安全工作獲評全國先進。
縱深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在全省率先實施“證照合一”改革,548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288個事項實現“全市通辦”,與廣東省清遠市開通“跨省通辦”;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由3個月縮減至8個工作日,“交房即交證”啟動實施;中心城區財政體制改革落地推行,綜合行政執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有序推進。祁陽縣“政企合作、園企共建”園區市場化改革經驗在全省推介。加大開放力度,全年引進招商項目344個、總投資927.5億元;引進500強企業項目27個,總投資328.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12億美元、增長17.8%,內聯引資456.8億元、增長22.5%;76家三類500強企業和央企增資擴股近40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15.69億元、增長20.5%。成功舉辦首屆永州藍山國際皮具箱包博覽會。我市成為全國供港蔬菜跨省檢驗檢疫互認試點城市,蔬菜直供香港試點在江華啟動。新田縣入選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家具)。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專項巡察、“問題清零百日攻堅”,解決一批企業用水用電、工程項目審批、不動產辦證等堵點難點問題。積極推行區域評估、“拿地即開工”試點和“幫代辦”服務,項目落地加速。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加速推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扛牢糧食安全和生豬穩產保供責任,全市糧食總產達到296.78萬噸,生豬出欄602.42萬頭、存欄486萬頭。扎實抓好“兩茶一柑一菜一藥”,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5個,累計達到116個。收購煙葉60.75萬擔。新增1家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4萬畝。江永縣“超級稻+再生稻”項目榮獲“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回龍圩“逥峰蜜柑”入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永州農科園獲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祁陽、寧遠現代農業科技園獲評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寧遠、東安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大力提升鄉村面貌,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401個、農村改廁10.09萬戶,95.2%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村30個。冷水灘、零陵、祁陽、江華、新田、藍山創建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區。雙牌縣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祁陽縣白水鎮入選省特色工業小鎮。江華水口鎮躋身省文旅特色小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湘桂鐵路永州地區擴能改造工程穩步推進,衡永、永零、永新3條高速和上大、新寧一級公路、湘江千噸級航道改造祁陽段開工建設,永州火車站、零陵機場提質改造工程完工。涔天河水庫灌區工程、毛俊水庫、國華永州電廠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建成5G基站1600個。新建改造城鎮排水排污管網139.9公里,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25處、鄉鎮垃圾中轉站16座,永州農科園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寧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用、道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工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574.9公里,通組公路全覆蓋任務提前超額完成,江華縣實現水泥路“戶戶通”。新增和改善農村通自來水人口51.34萬人。加快推進城鎮提質擴容。中心城區實施城建重點項目40個,完成投資81.77億元。縣級實施城建重點項目96個,完成投資145.18億元。全市完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80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19個。文明創建成果顯著,省文明指數測評保持全省同類市州第一,全國地級市信用綜合指數排名從2019年的190名提升至36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即將授牌,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完成驗收,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全面達標,國家衛生城市通過省復核。榮獲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市。再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民生保障不斷加強。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達到77.4%。“六覆蓋”目標任務和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5.7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9萬人,發放各類就業補貼3.19億元、創業擔保貸款8.5億元。寧遠眾創空間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新增城區學位7.25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2.71萬個,建成芙蓉學校4所;農村教學點優化提質全部完成,新田縣試點經驗獲全省推介;九嶷職業技術學院“民辦轉公辦”通過教育部審核備案。“互聯網+遠程醫療基層診室項目”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建制鄉鎮衛生院配備2名全科醫生實現全覆蓋。祁陽成功創建全國健康促進縣。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改革全面到位,藥品集中采購有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到位,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縣區殘疾人托養中心和康復站實現全覆蓋。第七次人口普查進展順利。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保密、檔案、地方志、公積金、機關事務、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貿促會、紅十字會、關工委、老齡、慈善等事業取得新進步。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取得新成績。駐永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為地方發展作出新貢獻。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過五年持續奮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臺階。一是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由1417.89億元增加到2107.7億元,年均增長7.1%;財政總收入由131.14億元增加到188.62億元,年均增長7.5%;農產品精深加工、輕紡制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四上”企業、規模工業企業、年產值過億元企業分別比“十二五”末凈增1117家、425家、270家,首發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增加3家;百億園區由5個增加到10個,省級高新區由“零”發展到4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250家、總數達到284家。二是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全面落實中央、省部署的重大改革舉措,一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市場主體20.2萬戶、總量接近30萬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停企業510家,產值超10億、稅收近1億元的湘江紙業關閉搬遷;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成功獲批,永州海關開關運行,五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00.41億美元,利用外資62.28億美元,利用內資1642.75億元,分別是“十二五”的3.63倍、1.92倍、2.1倍。三是“三大攻堅”成果豐碩。5個貧困縣、774個貧困村、67.3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8.17萬人實現易地搬遷,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由81.1%提高到94.5%,PM2.5濃度下降37.7%,水環境質量提升到全國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 65%;重大風險防范有力有效。四是城鄉面貌大幅改觀。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由202平方公里拓展到3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44.25%提高到52%;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60平方公里拓展到8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59.4%提高到65.7%。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218公里、在建313公里,完成農村公路窄路加寬3831公里。城鄉污水和垃圾處理、光纖、電網、水利等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涔天河水庫樞紐工程投入運營、移民安置工程通過國家驗收。新增國家4A級景區7家。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2個,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1402個,實施農村改廁76.42萬戶。五是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768元、16391元,年均分別增長8.4%、8.8%;投入120億元新增學位35.8萬個,新建農村公辦幼兒園117所,義務教育大班額、普通高中超大班額全部清零;二甲公立醫院實現縣區全覆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行政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新增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84.87萬人,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5萬戶,完成棚戶區改造10.7萬戶,30多萬人“出棚進樓”實現安居夢。六是創先爭優活力迸發。2016—2019年,我市在省績效評估中3次獲得優秀,2019年排同類市州第一名;2017—2020年獲省政府真抓實干表揚激勵穩居全省第一方陣。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中國質量魅力城市、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等一批城市品牌,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我們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通過地方性法規6件,辦理人大議案和代表建議1495件,辦理政協提案1253件。相繼組織開展“執行力提升年”“抓落實、提效能”等活動,較好地擔負了應盡職責。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經歷了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多次洪澇災害的嚴重影響,特別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我們能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歸根結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航掌舵,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是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是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駐永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民兵預備役人員,向中央、省駐永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永州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不相符。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受宏觀形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之前期在設定目標任務時對形勢把握不準,以及我們工作中的不足,導致一些主要經濟指標沒有達到預期,“十三五”規劃未能全面完成。二是基礎支撐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交通網絡、園區平臺、科創平臺、城鄉建設等方面的底子仍然薄弱,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基本民生等方面建成、在建和儲備的重大項目、優質項目不多,發展后勁仍顯不足。三是民生保障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不匹配。民生領域短板仍然較多,部分群眾生產生活還比較困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四是能力水平與風險隱患增多的形勢還不相稱。全市各級政府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有待加強,服務意識和服務效能有待提升,營商環境不優、發展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仍較突出。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