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7日在聊城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聊城市市長 李長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聊城發展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奮力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標,以“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為統領,聚焦聚力九大改革攻堅,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這是歷經重重挑戰、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的五年。我們主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通過了中央環保督察、全國經濟普查的“大考”,特別是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淬煉,經濟社會發展的“體格”更強,“含金量”更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十三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4.9%;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4.5%;市場主體數量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488元,較2015年增加7239元。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壓減歷史虛收后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2.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8%;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87.4%。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最短時間內遏制了疫情蔓延,在全省率先實現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并且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取得了抗疫斗爭重大成果。堅持統籌兼顧、精準施策,以最快速度恢復了生產生活秩序,在全省率先實現規上工業企業100%復工復產,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市1名抗疫人員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18個先進集體和35名先進個人獲得國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表彰,88名援鄂醫護人員不畏艱險、英勇逆行,向全國全省展示了聊城力量和聊城擔當!
——這是突出產業為基、動能轉換持續提速的五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關停并轉電解鋁產能53萬噸、焦化產能60萬噸、鋼鐵產能514萬噸、化肥合成氨產能25萬噸、“地條鋼”企業12家、火電機組23臺、散亂污企業3300多家,舊動能加速退出,騰出了發展空間。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下大力氣進行技術改造,實施技改項目500個,完成投資1237億元,企業上云8800余家,聊城化工產業園連續七年入圍“全國化工園區30強”。我市被評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不遺余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質量標桿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4倍以上,新動能正逐步成長為發展的新優勢。
2020年,我們著力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產業結構顯著優化。“四新”經濟占比預計達到29.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精細化工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45.7%,居全省第3位。承辦1場國家級、5場省級智能化、綠色化技改現場會。完成34家“僵尸企業”的處置工作。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2%,提高9.8個百分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5家、省級及以上平臺載體37家、省級瞪羚企業17家、“專精特新”企業19家、制造業單項冠軍5家。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實現“零”的突破。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院正式掛牌運營。主城區實現5G信號全覆蓋,推出聊云數據湖5G應用體驗區、東阿阿膠5G智能體驗工廠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中通客車10米公交車在全國率先進行L4級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聊城文化創意產業園入選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莘縣創智谷數字經濟園區入選省級示范試點。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768個省市縣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爭取161個專項債券項目,獲支持額度176.1億元。陽谷波米科技電子材料項目打破國際壟斷,臨清智創未來獲批創建軸承智能制造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茌平友升鋁合金產品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這是“三農”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有力推進的五年。聚焦“穩糧增收”目標,投資140億元加快補齊水利設施短板,建成高標準農田267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00億斤以上。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聊·勝一籌!”品牌農產品成功打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農業大市地位持續鞏固。著力加強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7952公里,基本實現通戶道路硬化,創新開展“平清種增改”和“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治理行動,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98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持續深化改革,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迸發。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基本消除,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5718元,比2015年提高49.5%。“耿店經驗”獲得習近平總書記點贊。
2020年,全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范行動,帶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產業提質升級。省級農業“新六產”示范縣、示范主體分別達到3個和32個。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11家,東阿現代農業產業園晉升國家級。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新認證“三品一標”224個,居全省首位。環境明顯改善。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169個。完成清潔取暖改造27.6萬戶,改廁1萬戶。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1.9%。新建公益性公墓777處,文明達標村覆蓋率超過93%。活力不斷增強。鄉村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培訓農民6.6萬人次。宅基地不動產發證率達到94.3%,土地流轉面積占比達到42.6%。新增農業擔保項目2515個、金額15.3億元,居全省第2位。
——這是堅持共建共享、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五年。全面拉開城市框架,茌平實現撤縣設區,“單區市”成為歷史,市縣城區建成區面積由285平方公里擴大到324平方公里。著力加快建設步伐,累計實施重點城建項目60個,建成海綿城市61.5平方公里、地下管廊20.4公里。完成棚改9萬余套,改造老舊小區440個,群眾住房條件有效改善。新建鳳凰苑、九州洼、二干渠等一批生態公園,實施東昌湖景觀提升工程,成功創建為山東省首個平原國家森林城市,江北水城的特色進一步彰顯。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南水北調8個水庫投入使用,4條高速建成通車,“縣縣通高速”的目標提前實現。
2020年,我們秉持“規劃先行、建管并重”的理念,著力優化布局,持續加大投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功能更加完善。新建污水管道84公里、雨水管道109公里、供熱管道60公里,新增供熱面積202萬平方米,基本實現集中供熱直供到戶。新開工裝配式建筑213萬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我市榮獲2020中國智慧城市數慧應用創新獎,莘縣入選全省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縣。品質不斷提高。東昌湖、金牛湖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市城區主次干道深度保潔率提高到70%以上。持續開展“十亂”治理,規范發展“夜間經濟”,全市設立65處臨時攤位區。市城區所有公共機構、178個住宅小區開展了垃圾分類。交通日益便捷。全市新改建道路98條,主城區打通“斷頭路”23條,完成東昌路提升、大轉盤改造、二干路北延、新一中周邊道路等工程。主城區新改建東板橋、王口橋等橋梁17座,新建過街天橋7座,通行效率顯著提高。高鐵新區啟動建設,濟鄭高鐵順利開工,雄商高鐵可研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聊城人民正在邁向期盼已久的“高鐵時代”!
——這是大力改革開放、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的五年。我們扛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旗幟,實行“市縣有品牌、部門有重點”的改革推進機制,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得到上級肯定并示范推廣。組建市縣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4012”企業開辦模式、“一鏈辦理”四級通辦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基本完成。實施國企三年混改計劃,國資國企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堅持將“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形成了江北水城“雙招雙引”大會、“院士專家聊城行”等特色品牌,連續9年被評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0年,我們以制度創新為導向,以“雙招雙引”為抓手,改革開放取得更大突破。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全市深入開展九大改革攻堅,125項改革任務、137項重點改革品牌項目有序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交房即辦證”改革等工作在全省推廣。強力推動土地利用方式轉變,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1.26萬畝。調整277項市級行政許可及關聯事項,基本實現市縣審批同權。組建新的12345市民熱線,受理群眾訴求158萬余件。首次面向全國選聘11名企業高管,市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基本完善。鳳祥股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全市直接融資131.6億元。“雙招雙引”成效明顯。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70億元。實施“水城優才”工程,引進海內外高端及優秀青年人才627名。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中原經濟區,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497個。與北京市朝陽區、海淀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取得積極進展。濟聊一體化發展達成“1+N”框架協議,首批確定合作事項20項。
——這是樹牢底線思維、發展底板更加穩固的五年。我們堅定不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預期目標全面完成。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一批批扶貧干部扎根堅守,一項項硬核政策雪中送炭,一個個產業項目開花結果,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全面實現,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強化,政府債務、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連續5年雙下降。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空前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成效突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藍水凈地綠的美麗家園逐步建成。
2020年,我們著力決戰脫貧攻堅,系統推進環境治理,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堅決打好打贏決勝全面小康關鍵戰役。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開展“兩場同建”,累計建設產業扶貧項目1425個,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4.4億元,脫貧25.85萬人,676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改造貧困戶危房1.3萬戶,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8.4萬人次,減免貧困人口醫療費用9211萬元。全市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超過8800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實行重污染天氣應急分級管控,供暖期間主城區公交車免費乘坐。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 、PM濃度同比分別改善12.6%、8.6%和15.3%,優良天數達到224天,同比增加48天,臭氧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省控以上考核斷面劣V類水質全部消除,水環境質量指數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投入使用,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有效提升。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新增省市級美麗河湖23條、造林10.7萬畝。重大風險有效化解。健全風險監測防控機制,處置不良貸款156億元。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零發生,全部縣(市、區)成功創建省食品安全先進縣。
——這是踐行以人為本、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的五年。我們逐年加大民生領域財政投入,五年累計達到1603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55.8%,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0萬人,全民參保扎實推進,居民和職工醫保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70%和80%,養老金實現“十六連漲”。貫徹落實“三個一”理念,教育投入由2015年的68.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97億元,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動態清零,“全面改薄”基本完成,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實現全覆蓋,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3所。健康聊城建設扎實推進,連續4次獲評國家衛生城市,連續9屆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市人民醫院創建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心血管專科區域醫療中心。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深入,市民素質持續提升。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組織1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25個、惡勢力團伙37個,平安聊城建設成果豐碩,治安環境明顯改善,“敲門行動”經驗做法向全國推廣。
2020年,我們秉承“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理念,努力用實際行動和成效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支持。社會保障更加牢固。居民養老保險最低標準提高20%,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7%和36%。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1億元,減免企業養老、工傷、醫保、失業保險費20.4億元,撥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7675萬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改建幼兒園65所、中小學122所,市第一實驗學校主體建成、小學部招生,水城中學擴建完成。在全省率先與省教育廳簽署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協議,達成共建聊城大學協議,東昌學院規劃新址。新增養老床位超過3000張,改造農村敬老院10處。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增加到每日十萬余份,全省新冠肺炎疫情處置應急演練在我市舉行。擴建提升鄉鎮衛生院、衛生室138個,市人民醫院與東昌府人民醫院實質性整合,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量位列全省前三,我市入選全省七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區域中心。實施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節省群眾費用3.5億元。建設社會足球場41塊,組織“戲曲進鄉村”演出7242場,惠民演出覆蓋率達到100%。二輪修志順利完成。社會治理持續深化。化解118個房地產項目的歷史遺留問題,完成235個已入住項目的不動產證辦理,發放契稅消費券8264萬元,惠及近20萬群眾。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五連冠”,東阿經驗在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推廣。“三所一隊”項目交付使用,在全省率先研發應用“五級聯動”網格化智能平臺,我市被列為全國“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國防動員、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檔案外事、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對口幫扶、婦女兒童、殘疾人、關心下一代、反邪教、革命老區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這是追求務實高效、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的五年。我們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和以“三遍訪三評議三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干部作風整頓工作,凝聚起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正能量。主動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提請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1件,出臺市政府規章9件,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055件、政協委員提案1608件,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8%以上。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基層法律服務實現全覆蓋,我市被評為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市。政務公開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開展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市縣機構改革全部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啟動。聘請了14位市政府特邀顧問、20位市政府法律顧問和100位改革義務監督員。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三公經費”較2015年壓減63.4%,各級審計為財政增收節支37.9億元,廉潔政府建設切實加強。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各種困難挑戰明顯增多、不利因素交織疊加,特別是2020年,我們經歷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等多重考驗。在這種背景下,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我們深刻體會到,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企業家,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聊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指戰員,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疾控人員、社區工作者和廣大志愿者,向關心支持聊城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美博弈變數增多;我市發展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舊動能加速退出,新動能還不夠強勁,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四新”經濟比重較低,大項目好項目偏少,高層次人才匱乏;生態環保任重道遠,能耗水平居高不下;重點改革亟需突破,債務金融風險不容忽視,營商環境不夠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有待提升,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干部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作風建設仍需加強,政府不少工作還不適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對此,我們一定毫不回避、扛起責任,加快補齊短板弱項,集中精力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不負人民重托!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市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關鍵五年。根據市委《關于制定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一并審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盡管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但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新形勢下,聊城各種有利條件加速集聚,強大動能蓄勢待發,我們將迎來充滿希望的“十四五”。一是戰略機遇疊加。國家編制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規劃,我省大力推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和魯西崛起戰略,這些都給聊城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二是交通優勢凸顯。濟鄭、雄商兩大高鐵啟動建設,未來水城人民可以享受半小時到濟南、90分鐘到北京、3小時到上海的便捷出行,聊城高鐵新區及茌平、臨清、莘縣高鐵新城規劃建設,我市即將邁入“高鐵時代”。聊城機場加快推進,高速公路互聯成網,我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三是市場潛力巨大。在國內大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聊城作為山東的“西大門”和面向中原地區的“橋頭堡”,必將成為山東開拓中西部廣闊市場的前沿陣地。四是發展后勁充足。我市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經歷“十三五”的轉型陣痛,廣大干部和企業家堅定了綠色發展信念,高質量發展成為共識,借助科技創新驅動、要素資源匯聚、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新動力將競相迸發。五是干事氛圍濃厚。通過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干部作風整頓,全市上下人心思進、奮發圖強,形成了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決心抓住新機遇、創造新業績、奪取新勝利!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聊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奮力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實力更強。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現代化經濟產業體系和強大市場機制更趨成熟。
——發展質效更高。“四新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用顯著增強,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明顯提高,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邁上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創新引領和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
——生態環境更優。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深入實施,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環境優美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改革開放更深入。產權制度、要素市場、創新發展等重點改革率先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保護發展、服務發展、支持發展的法治體系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治理體系更完善。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步,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深入發展,社會更加公平正義。
——人民生活更美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就業、教育、文化、社保、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我們將把握新機遇、落實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全面完成“十四五”發展目標,奮力譜寫聊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