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9日在揚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張寶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揚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0年工作回顧及“十三五”發展成就
2020年,是揚州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揚州、實地視察,稱贊“揚州是個好地方”。總書記的肯定和期望,讓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
這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實行市縣“每日視頻點調”,建立“一見底、兩徹底、三到位”機制,15天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倉頡山病區,本地確診病例28天實現零新增、40天內全部治愈。299名醫護、保障人員馳援湖北,醫療隊人數全省第三。一著不讓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高效承擔上海、南京等口岸部分入境人員專班轉運和健康管理任務,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應建盡建”、重點人員“應檢盡檢”、重點部位“應查盡查”。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人員、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不懼艱險、沖鋒在前,全市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筑起守護生命健康的堅固防線。
疫情擋不住奮進的步伐。我們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增長3.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6%、6.3%,主要經濟指標基本轉正、穩步向好。
一年來,我們克難求進穩增長,推動實體經濟平穩運行。復工復產快速推進。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先后出臺“惠企16條”“惠農12條”“金融15條”等系列政策。減稅降費147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1%、11%,爭取中央財政特殊轉移支付和抗疫特別國債30.3億元,發行政府專項債88.5億元。全年工業開票銷售6100億元,新增“四上”企業1400家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0億元,進出口總額770億元,建筑業總產值4550億元。招商引資注重實效。繪制68條行業產業鏈圖譜,市縣兩級選聘招商大使1200名。舉辦“2·26”云招商、“4·18”國際經貿旅游節、國際汽車輕量化大會等活動405場(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專題拜訪,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37個,晶澳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中遠海運LNG船、中糧(寶應)新型糧倉、中節能高效太陽能電池、中化(儀征)新材料產業園、鹍遠基因醫療、恒潤高端裝備新材料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成功落戶。新招引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項目6個,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項目建設強力攻堅。梳排“八大領域”重大投資項目730個。實行“六個一”服務推進機制,15個列省重大項目、379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4%、112%。新開工工業重大項目67個,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59個。服務業投資增長28.4%、全省第一。工業技改提質增效。設立5億元技改專項資金,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趕超項目20項、補鏈強鏈技改項目268項。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14家,93項新技術新產品列省重點推廣應用目錄,5家企業獲評省工業設計中心。園區發展爭先進位。出臺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1+7”系列政策,全市設立園區產業引導資金300億元。9家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實現進位,揚州高新區列全省高新區第9位。揚州環保產業園創成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園區,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建成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
一年來,我們改革創新增動能,有效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創新驅動持續發力。啟動首批獨角獸和瞪羚企業培育計劃,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87家、省級“三站三中心”77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艾迪藥業、海昌新材成功上市,嶸泰工業主板過會。科技產業綜合體實現開票銷售230億元,新增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17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5%,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億元。招引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3人,入選省“雙創”人才22人、團隊3個。中航研究院研究生院落戶開學。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選派重點企業政務服務專員150人,市縣鄉村政務服務實現“四級聯動”,基層政務服務一體化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取消和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336項,市級“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98.1%。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實施市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運河文投集團、科教集團、環投集團等國資企業,主責主業更加聚焦。市城控集團主體信用評級提升至AAA。
一年來,我們厚植文化揚優勢,放大“三都”品牌影響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獲國務院正式命名,完成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改造提升。成功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運河文化嘉年華等系列活動,WCCO加入大運河京杭對話合作機制。京杭運河揚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加快建設。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應凸顯。出臺美食之都建設專項意見,發布美食之都城市合作揚州倡議,舉辦淮揚菜美食節、中國早茶文化節,評選美食示范店35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請市人大審議通過《揚州市旅游促進條例》。發布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徽、吉祥物,51個國內外展園主體完工。承辦東亞文化之都聯盟工作會議、第十三屆中國旅游電視周等系列活動。推出“瘦西湖夜游”、“三把刀”特色步行街等新業態。《朱自清》《衣冠風流》分別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優秀戲曲電影獎,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灣頭鎮獲評“中國玉雕之鄉”。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理事會換屆會議在揚舉行。世界田聯半程馬拉松錦標賽籌備工作有序推進。
一年來,我們統籌布局促提升,加快區域融合發展步伐。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8個特色示范工程基本建成,109個長江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到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建檔立卡的2031艘漁船、3974名漁民實現“應退盡退、應保盡保”。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連淮揚鎮鐵路全線通車,龍潭過江通道加快建設,北沿江高鐵揚州段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寧揚城際工可完成專家評估。簽署南京江北地區至儀征軌道交通研究等合作協議。揚泰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獲批立項。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G345新集至劉集段、S333高郵東段、S331寶應段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310公里、農橋194座。新增高標準農田22.7萬畝、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實施村企聯建項目811個,總投資39億元。新入選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20人、能手47人。糧食總產達286.6萬噸,實現“十七連豐”。新(改、擴)建萬頭以上規模豬場13個,新增產能100萬頭。
一年來,我們強化治理提品質,積極推進宜居城鄉建設。生態治理有力有效。開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堅”、渣土車整治等專項行動,PM2.5年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下降16.3%,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空氣優良率達80.1%、上升10.5個百分點。完成橫溝河、寶帶河、小秦淮河、邗溝河等整治工程,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基本完成,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達87.5%。新增城市綠地112萬平方米,成片造林5.2萬畝,修復濕地4735畝。單位GDP能耗完成省定目標。城市功能加快提升。東部綜合客運樞紐及16條集疏運道路投入使用,主城快速路網二期工程總體形象進度達70%。建成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趙莊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湯汪污水處理廠三期等工程。新改建市區污水管網60公里。實施烏塔溝整治、長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二期等工程,及時處置險情隱患42處,經受住了超歷史極值特大洪水考驗。城鄉環境持續改善。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2個、棚戶區(危舊房)7587套(戶),翻建背街小巷30條,新改建農貿市場6個。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達85%。完成77個被撤并鄉鎮集鎮環境整治,疏浚縣鄉河道85條。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12個、特色田園鄉村19個,菱塘回族鄉清真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一年來,我們用心用情辦實事,多措并舉增進民生福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扎實推進。深入開展30個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國省督導反饋問題全部按期整改到位,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6%和65%,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開展復工復產企業安全生產“六個一”專項行動,出臺警示提示等5項制度。加大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推廣力度。隱患排查有獎舉報和“紅絲帶”經驗做法全省推廣。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1.2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9萬人次,新培養企業新型學徒4600人。揚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成省級園區。社會保障擴面提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75元,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10元。在全省率先實現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實質性市級統籌。首創為現役軍人家庭購買商業保險。新建兒童“關愛之家”10個。公共服務持續優化。啟動新(改、擴)建幼兒園23所、義務教育學校9所、普通高中1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完成率10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2%。揚州技師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投用。創成省首批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8家、省級社區醫院11家。新建頤養示范社區29個、街道養老綜合體6個,全市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達63.8%。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建成市縣鄉三級聯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體系,獲批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城市社區“全科社工+專職網格員”服務模式實現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創成升級版“技防城”,建成二維碼智慧門牌及應用生態體系。圓滿完成重大安保任務。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持續加強。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高郵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臺灣事務、僑務、信訪、人防、氣象、科普、檔案、供銷、民族宗教、仲裁、婦聯、殘聯、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優化作風增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322件、政協提案462件。完成鄉鎮(街道)“三整合”改革試點,賦予行政許可及公共服務類事項186項、行政處罰權567項。厲行勤儉節約,一般性支出、政府專項支出分別壓減20%、30%。加強財政審計監督,政府性債務化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大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歸集各類數據3.3億條,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0余萬條,12345熱線辦理滿意率達98%。獲評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