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陳金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取得重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域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法治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稱號。
五年來,我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7700億元,是2015年的1.46倍,年均增長6.9%,總量位居全國第26位、5年前進8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萬美元左右,穩居全國前10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616.6億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長6.4%。工業一般納稅人銷售達1.3萬億元,年均增長10.3%。累計實施省重大項目136個,引進總投資超30億元或3億美元重大項目80個。
五年來,我們持續強化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積蓄新動能。預計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8%、高于省均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較2015年提高3個百分點。獲中國工業大獎數、工業強基工程項目數全國地級市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19件,是2015年的2.14倍。累計引進各類人才39萬人,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7年全省第一。
五年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內外循環激發新活力!胺殴芊备母锊粩嗌罨,國資國企、農業農村、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各類市場主體總數達67.5萬戶,年均增長12.2%。武進區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全國推廣。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3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600億美元。外商投資法人企業超3000家,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達23家。
五年來,我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提前一年完成市定1萬元標準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較2015年增長41.4%,茅山老區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12.7%。市區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29.8%,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提高42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20.3%左右。
五年來,我們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年均增長8%左右,高于經濟增速。教育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33%,增加學位11.9萬個。建成多層次醫療、養老服務體系,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82.8歲。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8.3萬套;鶎泳C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成為全省唯一蟬聯“長安杯”的設區市,“道德講堂”創成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
五年來,我們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化率從70%提高到75%左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1220個,創成省特色田園鄉村20個、特色小鎮1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溧陽市全國百強縣排名提升22位,金壇區全國百強區排名提升57位,常州、武進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排名分別提升18位、20位,常州經開區省級開發區排名提升54位,天寧、鐘樓加快開發區“東擴西進”。
五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風效能和政府形象不斷提升。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活動,持續糾治“四風”、為基層減負,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高質量完成政府系統機構改革工作,環境治理工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武進區雙創示范基地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三公”經費支出年均壓降10%。持續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2442件。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扎實推進“五大明星城”建設,創新專班工作機制,主動作為、化危為機,全市呈現出經濟企穩向好、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以上,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增速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增速全省第三。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第16位、中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第17位、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第18位。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俺V,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標識深入人心。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汛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全市之力展開疫情大防控、生命大救援,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再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實現確診患者全治愈、零病亡。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智防智控、閉環管控,因時因勢推動應急防控向常態化防控有序轉換,牢牢守住“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斗爭中,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團結抗疫,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108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47名先進個人和16個先進集體獲省級以上表彰。面對史上超長梅雨期、2.8倍于常年的降雨量,科學調度、有效應對,確保了河湖安瀾、百姓安康。
千方百計穩定經濟增長。精準出臺“惠企20條”“穩增長26條”“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30條”等政策措施,省內率先推出“復工通”“快貸通”等舉措,爭分奪秒復工復產,2月底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100%,全年工業用電總量全省第三、增速蘇南第一。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推動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政策直接惠及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免稅費210億元。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全力以赴穩就業,新增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智慧“五云”就業服務新體系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全力以赴穩外貿穩外資,進出口總額逆勢增長3%左右,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5%左右。薛家“外資小鎮”經驗獲部省肯定。多措并舉促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省第二,統籌3億元資金支持文商旅發展,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成功舉辦2020中國馬拉松精英排名賽。全力以赴保糧食安全,“米袋子”“菜籃子”實現保供穩價,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危中尋機集聚發展動能。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強化攻堅年”活動,新增入庫項目104個,其中總投資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4個,180個市重大結轉項目完成投資846億元,竣工項目52個。出臺企業上市發展新政,實施上市后備企業“雙百行動”,新增過會企業16家、上市企業10家,創歷史新高,累計上市企業達71家。加速壯大“253”十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綠色精品鋼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9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支持引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項目加快建設,科教城榮膺2020卓越創新創業園區。召開新基建發展推進大會,簽約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5G信號實現城區全覆蓋。突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一批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新增上云企業3600家、省級示范智能車間31個。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高企申報通過率、申報數量增幅、培育入庫數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公示認定高企1148家、總數突破2400家,中天鋼鐵、武進不銹分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和提名獎,新譽集團獲省長質量獎,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獨角獸企業2家。招引頂尖人才11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239個,在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獲金牌數全省第二、獎牌數全省第一。大力發展基金產業,“龍城金谷”引進投資機構40多家。
聚焦重點推進城鄉建設。大力推進高鐵新城規劃建設,聘請一流團隊編制空間規劃、產業規劃,新龍湖國際金融廣場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一批現代金融、總部經濟項目簽約落地。全面推進老城廂復興發展,實施青果巷二期、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等6個歷史文化修繕項目,高質量推進13個老舊小區改造和14條道路提升工程。軌道交通2號線全線“軌通”“電通”。扎實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下放部分城區建設管理權限,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問題,開展市容環境整治,高架沿線面貌有了較大改觀。著力強化交通樞紐戰略支撐,編制中軸樞紐綜合交通規劃,積極爭取常泰鐵路納入長三角多層次軌道網規劃,溧高、常宜高速建成通車,常泰長江大橋、南沿江城際鐵路等項目加快建設。在全省率先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順利完成,100項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0.6億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式竣工,新增高標準農田6.7萬畝。溧陽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太湖灣旅游度假區升格為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