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8日在南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長 袁超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大力實施“八項行動”,深入開展突破“難、硬、重、新”和“創新突破年”活動,凝心聚力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勝利。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2007.4億元,增長0.3%;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46.1億元、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2億元、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1%;實際利用外資2.4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4億元、下降3.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92元、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7元、增長6.7%;城鎮登記失業率3.38%;省上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全面完成。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早動員早部署,落實“疫情防控目標責任一張圖”,創新推行“機關聯鄉村、聯社區”機制,實行“大數據+網格化”管理,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密防線。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救治患者,20例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從首例確診病例到實現本土患者清零僅41天,至今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在共克時艱的日子里,我們先后派出6批次68名醫護和疾控人員馳援武漢、宜昌、香港,抽調干部33批272人次派駐福州、廈門口岸及代表福建派駐成都、上海口岸。搶抓機遇、抓早抓實,創新“機關聯企業”機制,開展“戰疫情、抓復工、促發展”活動,選派360名干部網格化服務905家企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課;累計減免稅費55.5億元,下達各類扶企獎補資金3.02億元,圣農、元力活性炭、閩鋁輕量化、華宇等481家規模工業企業逆勢上揚;牽頭發起“清新閩東北 健康武夷+”行動,舉辦“全閩樂購”南平促消費行動和全國郊野釣魚大賽、中國龍舟公開賽等賽事,滾動投放5500萬元消費券,帶動民宿、餐飲等服務業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一季度大幅下滑基礎上逐季回升,順利實現正增長。
(二)三大攻堅戰取得豐碩戰果。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目標,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政策扶貧,持續實施“五個一百”示范帶動工程,深化掛鉤幫扶機制,開展“民企帶村”“百企幫百村”活動,提前實現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建檔立卡貧困戶60158人全部脫貧,346個貧困村全面退出,5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摘帽”。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100%、空氣質量保持全省第一;3條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和123個小流域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均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著力打好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積極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不良貸款率降至1.21%;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在省上核定限額之內。
(三)綠色發展創新進一步煥發新活力。“三項創新”持續深化、逐步向系統集成推進。成功舉辦“兩山”理論實踐與創新高峰論壇,發布《南平市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探索研究報告》,“生態銀行”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順昌“森林生態銀行”、光澤“水美經濟”列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武夷山水”品牌持續位列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前三;水利部水規總院以南平為樣板的《水美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導則》正式發布。“四大經濟”全面推進、成效凸顯。實體經濟逐步做強,三愛富氟新材料、泰盛紙業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南平工業園區、邵武金塘工業園區列入省級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3.3%、居全省第一,14家企業獲評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等。數字經濟邁出新步伐,圍繞打造全省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成“福建智能視覺AI開放平臺”“區塊鏈服務網絡城市節點”等新型基礎設施。回歸經濟持續壯大,開展“機關聯商會、黨建促回歸”活動,深入實施“六個一”工程,引進喜馬拉雅等回歸項目574個、總投資559億元。夜間經濟進一步激活,加快實施146個、總投資109億元的“六夜”工程項目,打造夜游延平湖、建甌建發商貿綜合體、武夷山印象建州文旅商業綜合體等一批精品項目。七大綠色產業加快發展、穩步提質。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產業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86%,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3.1%。成為全省唯一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全國先進行列地區,武夷巖茶列入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5家。累計接待旅游總人數、總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武夷山旅游股份公司重組上市步伐加快,9家企業獲評省級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獲批創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試點。
(四)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蓄。深入挖掘釋放行政中心搬遷紅利,緊扣“兩新一重”和南平發展“新三線”,高質量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152個,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09.36億元、增長176%;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878個、總投資3389億元,項目數居全省第三;5個縣(市)先后6次進入全省“五個一批”正向激勵綜合考評前10名。持續開展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建陽新型衛材、建甌閩北電商快遞分撥中心、順昌添裕生物新材料等項目開工,武夷山茶旅小鎮會展中心、松溪康百賽新材料、光澤圣維獸用疫苗、浦城永芳合成香料等項目投產,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軌道交通一期試運行。深化“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成功舉辦首屆資管峰會、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第四屆食博會、第五屆有機大會、第四屆旅發會,引進深業生命健康中心、寶龍城市商業綜合體等投資超5000萬元項目475個、總投資933億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8.75%,“一趟不用跑”占比81.02%,“三減一提升”中減次數、減時限、提升即辦件占比等3項指標居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推行線上“一件事”套餐服務,創新推廣“e政務”、企業用水“三減一免”服務、企業供電“三零”措施、不動產登記“四合一”聯動過戶模式。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新增市場主體10.2萬戶、增長150.2%。
(五)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加大。爭取省上出臺支持武夷新區建設加快新南平全方位綠色高質量發展措施,行政中心搬遷后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邀請高水平團隊,加快編制南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建陽中心城區概念性總體發展規劃(2019—2070)、中心城區(建陽)建筑風貌設計導則。武夷新區中國農批南平云倉儲中心、氫燃料電池設備生產基地等項目落地,智慧物流園、教育實訓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職教園順利開園。推進延平城區建設,寶武營、北門嶺等示范社區和工業路一期改造基本完成,白炭黑及林產化工一體化、愛克太爾新材料、遠馳科技等項目加快推進,產城融合態勢日益凸顯。縣域城市功能持續完善。19個城市棚戶區、91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一批城鄉歷史文化保護項目加快實施,新改建城市道路147公里、地下管網531公里,新增綠道132公里、綠地101公頃、公共停車泊位3061個、公廁76座,城鄉基礎設施和品質風貌有效提升。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百日大會戰和大戰60天“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按照“一帶N點”模式,結合水美鄉村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打造189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和2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
(六)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82%,2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如期完成。社會事業持續協調發展。南平一中武夷新區高中部等項目加快建設,改擴建12所公辦幼兒園,高考本科上線率62.32%,較2019年上升3個百分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共體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策劃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105個,1159個村衛生所完成一體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全民健身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升,成功舉辦第四屆市運會。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新建11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4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76個農村幸福院,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通過驗收。全面提高城鄉低保標準,低保覆蓋面居全省前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71.97萬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加5%;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30元。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以上。新分配公租房1536套、保障4366人。城鎮新增就業1.92萬人。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持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涉黑涉惡案件深挖徹查力度,獲評全省掃黑除惡工作先進單位。深化“四無”平安村(居)創建,完善高速高鐵平安“六聯”“綜治進民企”等機制,打造“閩事理·接管通”信息化平臺。全面落實房屋結構安全“百日攻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8.6%、100%。抓好防汛救災工作,有力防御“7·8”強降雨。創新建設地災防治指揮平臺。第二十屆省科協年會在我市成功舉辦。“七五”普法總結驗收順利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序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事務、老區庫區、氣象水文、防震減災、人民防空、檔案方志等工作繼續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不斷推進,軍政軍民關系融洽和諧。
(責任編輯:石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