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8日在泰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市長 朱立凡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六個高質量”,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較好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00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4.6億元,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8%、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城鎮登記失業率1.76%。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惠企措施逐見成效。始終將穩定實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出臺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創新設立“泰企云”涉企獎補申報管理平臺,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95億元。舉辦“泰州制造·央地合作”系列活動,組織100多家本土企業與央企開展專題對接,以政府信用為企業發展架橋鋪路。推出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制造業貸款增長5%,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加9000戶。推行“畝產論英雄”工業用地效益提升綜合機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獲獎單位數、用地指標獎勵量均居全省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58家、市場主體8.2萬戶。
有效投入增勢穩健。強化“抓經濟必須抓項目”意識,實施項目大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80億元的長城整車制造、31億元的樂葉5GW太陽能組件、15.3億元的賽孚士抗體藥物等項目開工建設,實際投資52億元的新浦輕烴綜合利用、15億元的中江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11.7億元的靖江港口集團智能重裝等項目竣工投產。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436個、新竣工344個,20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工業投資計劃。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比提高4.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提高7.4個百分點。
開放開發破難前行。制定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新增有進出口實績企業233家,實現進出口總額14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5億美元,其中制造業占比64%,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新批境外投資企業36家,完成外經營業額9億美元。海關、海事、邊檢為開放開發做出積極貢獻。
風險防控扎實有力。切實擔負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責任,大力整治非法金融活動,線下投融資機構減少205家,P2P網貸機構線上業務全面退出;綜合施策化解大額授信風險,不良貸款率、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分別下降0.28個、0.5個百分點;建成政府性債務綜合監管系統,制定事業單位債務管理辦法,設立國企債務風險防控應急資金池,超額完成年度化債目標。
(二)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認真落實“八字方針”,部署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列入國家戰略規劃,獲批江蘇省質量獎2個,新增省示范智能車間10個、星級上云企業129家。揚子江藥業連續五年位居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首,罡陽股份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振華泵業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興化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泰興祁巷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0.6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
創新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28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企業技術中心27家,太平洋精鍛入圍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企業成為省百強創新型企業。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91個項目進入省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18個產品列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目錄,獲批首張國產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注冊證書。推動“科技人才80條”落地見效,成功舉辦“一賽兩會”人才系列活動,新引進高層次人才2516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4.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3件。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38個資質類許可業務實行告知承諾制,制定市本級行政許可容缺受理材料清單45個,壓減涉企行政許可前置中介服務及收費13項。扎實推進金改試點,產融綜合服務中心助力企業融資累計近300億元,31家企業進入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試點,實質運營5支產業子基金,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5家,碩世生物成為蘇中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有序推進國企改革,完成行政事業單位53家直屬企業、28處經營性資產劃轉,成立公用事業集團主導供水、燃氣等設施建設運營,上線運行國有資產監管系統,加強股權投資管理和經營業績考核,市屬國企資產總額增長25%、營業收入增長40%。
(三)城鄉發展協調推進
城市發展加速融合提升。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雙評估”“雙評價”等前期工作,探索推動高港區和醫藥高新區融合發展,優化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加快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常泰過江通道全面開工,永定路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完工;成功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聯盟,開工建設市中醫院新院二期工程和婦幼保健院;全面啟動省運會籌備,推進市體育公園等場館建設,完成市體育中心田徑場改造;泰州金融廣場建成開放。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位居全省前列。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籌建大運河(泰州)文化旅游發展基金,開展文化惠民演出超過2000場。“品質泰州”建設取得新突破,評價指標體系獲國家標準立項。
幸福宜居水平持續提高。開展“城建惠民”兩年行動計劃,強力整治東部、南部市場群,關停違規石材加工企業244家,拆除違法建設15.9萬平方米;新辟優化公交線路6條,投放新能源公交車202輛、共享單車5000輛;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858個,建成投用南園、三水灣等大型停車場;實施老舊小區“微整治”30個,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1家、公廁163個,新(擴)建游園26個;整治黑臭水體4條,完成46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姜堰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泰興洋宇循環種養模式等特色做法得到國務院領導肯定。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糧食總產量達56億斤,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比重83.6%;高港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姜堰大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推進華統、頂旺等養殖項目落戶投產,生豬產能逐步恢復。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創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9家,驥洋食品成為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全面完成村集體清產核資,“股權到人、固化到戶”改革完成率80%。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95.4%,通過“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驗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完成72個“大棚房”問題項目、8個違建別墅問題整改。
生態環境狀況穩定好轉。切實履行環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責任,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市級銷號率91.2%。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國試點,創新實施“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建成大數據平臺和指揮中心,設立全國地級市首家遙感應用基地,組建首期規模10億元的長江生態環保發展基金。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治理,空氣質量優良率75.3%,國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創成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城市。深化生態環境改革創新,嚴格落實河(湖)長責任制,全面推行“專家治廠、科學治污”,海陵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刻汲取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教訓,牢固樹立“全域安全”的責任意識,出臺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辦法,完善“1+X”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試行事故企業公開道歉、風險較大場所所長制等舉措,建成安全生產大數據平臺。制定實施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推行危化品企業積分動態管理,嚴格落實危化品項目“三個一律不批”,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8家。部署開展24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施“嚴打整治”行動,實行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和安全隱患有獎舉報,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3%、16.6%。
(四)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富民增收力度加大。完善經濟薄弱村掛鉤幫扶機制,構建“三保險、四救助、一預警”醫保扶貧體系,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847戶,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達到省定脫貧標準。落實援企穩崗、創業服務等政策,城鎮新增就業10.7萬人、創業9.5萬人。實現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市區統籌,推進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雙向互通”,成為全省首家醫保移動支付應用城市。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80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000萬元。完成棚戶區改造8162戶、保障性住房建設5838套。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新(改擴)建幼兒園及中小學50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達標率提高26個百分點,泰州中學入選首批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泰職院成為全國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江蘇牧院入圍“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啟動市人民醫院醫聯體和泰興、興化醫共體建設,創新醫保醫師積分制管理,新增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個,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全部建成達標,實現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全覆蓋。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惠及16.2萬人。成立退役軍人黨校、雙擁學院和四級服務中心,發放撫恤補助資金3.7億元。興化長江引水工程開工建設。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廣播電視、婦女兒童、殘疾人、史志檔案工作取得新進步,統計、氣象、臺灣事務、外事僑務工作取得新成績。
社會保持安定和諧。率先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探索“網格+警格”“一中心三平臺”基層綜合治理服務模式。實施信訪“三化解一規范”專項行動,群眾來訪批次、人次分別下降29.3%、28.5%。開展普法志愿服務“718行動”,走訪服務企業5182家。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摧毀涉黑組織5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7個,破獲涉黑涉惡案件1107起,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保持全省最低,現行命案連續十年保持全破。省級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居全省首位。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政治建設統領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在全國率先制定《標準化條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33項;落實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開展建議提案辦理“回頭看”,高質量完成233件人大代表建議、356件政協提案辦理。我們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推動部門職責融合、效能提升,完善領導干部接訪下訪機制,推行重大事項督查清單管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獲評省內唯一“全國服務之星獎”。我們高度重視中央、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治“四風”尤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定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管理意見及配套辦法,出臺基層減負20條,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泰州生動實踐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駐泰機構以及駐泰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泰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挑戰,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不足。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回落,實體經濟和企業經營困難較多,大項目好項目相對較少;結構調整任重道遠,新興產業支撐能力不足,傳統產業轉型面臨陣痛,服務業發展層次較低,科技經濟“兩張皮”尚未真正破解;城市能級亟待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突出,上學、看病、養老、出行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城市治理仍需改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增大;政務服務還要優化,營商環境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少數公務人員能力素質不適應改革發展要求,一些部門存在守攤子、等政策、靠支持的依賴思想,等等。對此,我們一定認真予以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