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月12日 袁家軍)

2020年01月22日 10:41   來源:浙江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浙江省省長 袁家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年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認真執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深入實施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突出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建設,以“三服務”的非常之功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年初確定的十方面民生實事圓滿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兩個高水平”建設取得新進展。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3%、9.4%。良渚遺址申遺成功,進一步增添了浙江大地的厚重感和知名度。

  (一)著力穩企業穩增長

  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五個一百”活動,建立健全穩企業防風險工作機制。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6%、13.6%,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效緩解。溫州“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積極推進。實施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31條,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9%、出口增長10%。

  新一輪減稅降費成效顯著。全面落實增值稅率下調、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費返還、電價和氣價下調等政策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2280億元。基本完成清欠工作,清欠率全國第一。

  有效投資較快增長。深入實施投資新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交通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民間項目投資分別增長16.3%、21.8%和13.7%。省市縣長項目工程開工建設335個,開工率68.4%。

  外貿外資穩中有增。主動應對經貿摩擦,見事早、行動快,出臺落實穩外貿20條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系統。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臺擴大進口政策,積極參與第二屆進博會。預計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元大關,其中出口增長8.5%、占全國份額從年初的12.9%提高到13.3%。實際利用外資134億美元、增長7%。

  消費穩中有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6%,網絡零售增長18.1%,跨境零售增長35.3%。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2684億元。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交易額分別增長45.3%、41.6%、28.3%,溫州、紹興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培育放心消費示范單位2.79萬家、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1.43萬家,建設城鄉放心農貿市場382家。

  (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重大風險有效防控。把主動應對困難風險挑戰作為第一工作取向,健全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體系,完善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有序化解部分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兩鏈”風險、非法網絡借貸風險、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穩步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不良率降至0.91%,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精準脫貧有力有效。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3%;低保標準實現城鄉同標,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年7980元。因病致貧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基本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簽訂山海協作產業項目340個、450億元。扎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

  污染治理成效明顯。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和長江經濟帶環保檢查問題整改,首個通過國家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1微克,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占比91%,大花園核心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6.7%。入海排污口自動在線監測實現全覆蓋。完成千島湖臨湖地帶綜合整治,設立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推進重點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垃圾革命”,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83.7萬噸/年。成功承辦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螞蟻森林”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著力強創新增動能

  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扎實推進。研發投入增長14%,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7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1000家。啟動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實施270項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攻關。之江實驗室建設成效明顯。成功主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中國(浙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投用,新增發明專利3.4萬件。新增兩院院士7名。11個設區市全部實現人才凈流入。

  制造業轉型升級明顯提速。實施塊狀特色經濟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新增“浙江制造”標準565個、“品字標”企業345家。建立“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新增上云企業6萬家,在役工業機器人達到8.9萬臺。創建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53家,新增小微企業園204個。淘汰企業落后產能1755家,整治 “低散亂”企業26701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

  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率先開展5G商用,建設5G基站15770個。首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落戶浙江,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市場主體持續升級。阿里、吉利、物產、青山、海亮等5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7家,其中科創板上市8家,上市公司總數達578家。新增隱形冠軍、單打冠軍企業82家,“雄鷹行動”新培育企業68家。

  (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

  “最多跑一次”改革縱深推進。全面實施“10+N”優化營商環境便利化行動。41件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事項實現“一件事”全流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掌上可辦比例達80.5%,跑零次可辦比例達97.4%,“一證通辦”民生事項比例達91.4%。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實現竣工驗收前審批“最多90天”。推進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普惠金融、稅收征管、土地征收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改革,全社會活力進一步迸發。建成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積極推進“信用+”十大場景應用,“互聯網+監管”走在全國前列。

  “畝均論英雄”改革持續深化。開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全面實施畝均效益評價,規上工業畝均稅收30.5萬元、增長8.9%,畝均增加值122萬元、增長16.5%。改造提升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低效企業11453家。新批工業用地基本實現“標準地”出讓。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預計增長11%。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17+1經貿合作示范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捷克站、迪拜站和1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穩步推進,“義新歐”班列開行528列、增長65%。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浙商大會、世界油商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中國—中東歐博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

  (五)著力落實國家戰略舉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率先落實。率先編制實施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務實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和重大項目落地,形成全省域全方位參與態勢。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浙石化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油氣儲備能力達到3100萬方,保稅燃料油供應突破400萬噸。率先開展油品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結算額達到958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加快發展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海洋經濟增加值增長10%。

  (六)著力推進“四大”建設

  大灣區建設明顯提速。打造杭州錢塘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等高能級平臺,首批7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建設全面啟動。

  大花園建設全面開展。制定實施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推進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浙江)文化帶建設,謀劃建設十大名山公園和十大海島公園,打響“百縣千碗”品牌,“詩畫浙江”影響力不斷擴大。

  大通道建設全面加快。建成鐵路杭州南站,杭州灣大橋北接線二期、甬臺溫沿海高速公路復線如期通車。建成地鐵103.6公里。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寧波機場三期工程投運。蕭山國際機場客流量突破4000萬人次。

  大都市區能級加快提升。開工建設一批標志性工程。加快建設杭紹甬一體化示范區,推動甬舟、嘉湖一體化發展。推進城市、鄉鎮、園區有機更新。開展首批24家未來社區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全國試點,完成“三改”1.5億平方米、拆違1.3億平方米。全面完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30個傳統開發區(園區)改造提升。龍港撤鎮設市。

  (七)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扎實推進資金進鄉村、科技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啟動創建國家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10個、示范鄉鎮6個、示范村61個,加強民族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打造麗水山耕、三衢味、景寧600等生態品牌。加強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深化數字鄉村建設,累計建成電商專業村1720個。

  新時代美麗鄉村全面創建。新增A級以上景區村莊3018個,其中3A級429個。新增中國歷史文化名鎮7個、名村16個。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1140萬畝。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率76%,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資源化利用率85%,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12000公里,新增珍貴樹木2400萬株。新增522萬農村人口喝上了達標飲用水。

  (八)著力推進文化浙江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扎實推進。全面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8名代表入選“最美奮斗者”。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完成107個重點鄉鎮、1228個薄弱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任務。新建農村文化禮堂3282個。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全覆蓋。之江文化中心加快建設。送戲下鄉2.5萬場,送書下鄉345萬冊。

  文化產業提質增效。扎實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4家企業躋身“全國文化企業30強”,3家企業成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級短視頻基地落戶杭州。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加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4600億元、增長10%。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醫療、體育事業持續發展。高規格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依法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開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試點,全面實行小學放學后校內托管,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1458所。全國首批區域醫療中心落戶浙江。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創建,“刷臉就醫”“醫后付”等智慧醫療項目加快推開,建成縣域醫共體161家,建立覆蓋全省的城鄉居民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杭州亞運會、亞殘會籌備有序推進。在全國殘運會上取得金牌數、總獎牌數“雙第一”。

  就業、養老、社保、住房等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加強就業服務,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完善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機制,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城鎮新增就業125.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5.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4.3%。成功承辦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建成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87個,新增機構養老床位3.7萬張。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461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30萬人。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2.2萬套、建成11.95萬套,提前完成國家棚改新三年攻堅任務。全面建成退役軍人“五級五有”服務保障體系。

  平安建設扎實推進。加強改進信訪工作,深入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推廣“龍游通”,完善基層治理四平臺,扎實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全省信訪量下降10.4%。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套路貸”,打掉黑惡團伙1040個。全力以赴防御超強臺風“利奇馬”,扎實做好搶險救災、災后重建和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作。推進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完成農村危房治理改造1.83萬戶。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打贏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35.7%、死亡人數下降34.2%,火災事故起數下降25%、死亡人數下降23.3%,道路交通事故起數下降12.2%、死亡人數下降15.8%。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7.1%。

  (十)著力提高政府履職能力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高標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實施政府“兩強三提高”行動計劃,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政府數字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創建掌上辦事之省和掌上辦公之省,浙里辦用戶超過3000萬,浙政釘用戶數達到123萬。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行政復議機構和行政爭議調解中心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創新“互聯網+執法”機制。狠抓“基層減負年”各項任務落實,嚴格執行減輕基層負擔20條,大力整治“文山會海”,壓減會議41.8%、文件35.6%。完善集中財力辦大事體制機制,一般性支出壓減6.9%。

  各位代表,2019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廣大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中央駐浙單位、駐浙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浙江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實體經濟困難增多,金融風險仍然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能力亟待提升,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需大力破解;民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群眾對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生態環境等還有不滿意的地方,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安全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一些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部分區域、流域防洪排澇能力不足,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待加強。同時,少數政府工作人員不擔當不作為,“四風”問題依然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有發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任務依然艱巨。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宋雅靜)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