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看長江之變】湖北:綠色引領產業升級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2019年07月20日 17:14   來源:人民網   

  湖北位于長江中游,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是長江徑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是三峽水利工程所在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被稱為“千湖之省”“魚米之鄉”。

  近年來,湖北長江沿線城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大力推動長江經濟帶共同發展,在推動鄉村振興、綠色生態環保工程、產業升級、脫貧攻堅、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展現了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

  生態優先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東湖是武漢的城中湖,走進位于東湖生態風景區的東湖綠道,山、林、澤、園、島、堤、田、灣八種自然風貌呈現在眼前,這條總長101.98公里的環湖綠道將東湖變成人們親近自然的城市“生態綠心”。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由于東湖周邊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缺乏,東湖一度成為周邊地區的天然污水處理廠,東湖水質曾下降至V類。

  隨著《武漢市“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總體方案》于200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東湖治理有了頂層設計,主湖治理的藍圖鋪展開來。2017年,東湖水質迎來拐點,主湖水質進入“Ⅲ類時代”。

  近年來,武漢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建成集生態、文化、休閑、景觀、通行于一體的東湖綠道,體現“還路于民、還綠于民、還湖于民”。

  東湖綠道全程采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措施改良生態系統。通過人工植被規劃、人工濕地等方式,針對性地凈化東湖水體,使東湖水質達到這幾年來最優。

  作為軍運會主賽場之一,東湖將承辦馬拉松、自行車賽、公開水域、帆船等賽事,東湖將再度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湖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昔日的“工業傷疤”也變身“綠洲寶地”。

  位于武鋼大冶鐵礦廠內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漢冶萍廠礦有限公司”中大冶鐵礦的主體,經過100多年的大規模開采,到本世紀初,其鐵礦資源保有儲量已不足3000萬噸,被國家列為“危機礦山”。長期資源開采還留下了遍布地表的礦坑、開山塘口和工礦廢棄地。

  為擺脫對礦產資源的深度依賴,大冶鐵礦摸索出“修復環境、改造環境、治理環境、再造環境”的科學發展之路, 通過在露天采礦廢棄的巖石堆上種植生態復墾林,創造了“石頭上種樹”的生態奇跡。

  現在,這個以“天坑”為中心,擁有礦冶博覽、井下探幽、天坑飛索、石海綠洲等十大景觀的礦山公園已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

  產業升級 推進高質量發展

  自1966年創立至今,黃石東貝從一個七八個人的街辦小廠發展成為現如今擁有7800多員工、年銷售收入70多億元的企業集團,靠著走自主創新之路,推出全球領先的變頻壓縮機新產品。

  東貝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體系和隊伍,連續四年發布了變頻新品。

  據統計,2018年東貝集團主導產品壓縮機累計生產3012萬臺,年產首次突破3000萬臺,累計銷售壓縮機3053.9萬臺,單品牌產銷量首次獲世界第一。

  東貝在迅速成長的同時,沒有將綠色發展的理念拋諸腦后。

  在東貝園區的污水池里站,只見經過循環處理后的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悠游嬉戲,在周邊水生植物的掩映下,成了一道“花港觀魚”的靚麗風景。據介紹,放養這些金魚是為了監測污水處理后的水質。

  轉型升級是黃石企業發展的基礎。

  黃石新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具有公、鐵、水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區位優勢。在這里,煤炭、礦石、鋼鐵、集裝箱等貨物裝卸有序、川流不息。

  黃石搶抓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重大發展機遇,以打造現代港口城市為契機實現黃石水運快速發展,從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經過4年的快速發展,黃石新港已成為集散貨、件雜貨、集裝箱、;芳岸嗍铰撨\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年生產能力3000萬噸。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8000萬噸、集裝箱50萬箱的接卸能力。

  未來,將建設成中部出海港、產業集聚港、多式聯運港、智慧信息港、生態綠色港“五港合一”的多功能港口。

  作為擁有百年老字號企業5家、全國500強企業3家、世界500強來黃投資企業8家,有9個主導產業集群、4000多種工業產品的先進制造之城,當前,黃石正以振興“黃石制造”為核心,全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

  近年來,湖北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實現了從一個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業省份到經濟大省的巨大飛躍。

  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地區生產總值達3.94萬億元,截至2018年底,規上工業企業15598家,比1978年大中型工業企業200家增長77倍。千億元產業增至14個,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28家。

  鄉村振興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武漢市通過大力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實現鄉村振興。在“三鄉工程”的推動下,武漢市黃陂區姚集街杜堂村實現了農村變景區、田園變花園、農民變員工的跨越式發展。

  杜堂村原本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2014年,杜堂村引回能人武漢萬中集團公司董事長葛天才,資金3.8億元,在該村投資開發木蘭花鄉景區。

  通過搭建以景區為平臺依托,葛天才帶領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村民以農房作價入股,公司再投資對房屋進行統一設計、統一裝修、統一管理,由合作社招商市民下鄉投資創業,經營農家樂、民宿、文創、商業等,農戶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進行分紅,上不封頂。

  這樣,實現了農民、村集體和企業的多贏。目前,已有40個貧困戶成功脫貧,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嘉魚縣官橋村八組完成了從貧困村到“神州第一組”的華麗轉變。

  1979年,官橋八組人均收入不到50元,集體總資產不足1萬元。在全國人大代表、組長周寶生的帶領下,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官橋八組由一個純農業組變成了一個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于一體的湖北田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2.3億元,人均擁有資產近百萬元。

  步入官橋八組,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絢麗圖畫映入眼簾:現代化高科技工業園、整齊劃一的鄉村別墅、依山而建的田野山莊……

  截止到2018年底,全組集體總資產達30億元,年創利稅1.9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66000元。

  現在的官橋八組正在抓緊實施田野國家鄉村公園、國家級新材料特色小鎮、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湖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整治試點等項目。

  鄉村振興在湖北已開始開花結果。2018年,湖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7.82元,是1980年的88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946.26元,是1978年的130倍。2014年以來,湖北省累計減貧490.7萬人,脫貧摘帽20個貧困縣,出列4021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14.4%下降到2.4%。

  

(責任編輯:莊彧)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