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在通化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 長 高 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極為艱辛,極具考驗,極其難忘。面對諸多前所未遇的超預期困難挑戰,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聚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有力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歷史積累的債務金融風險、異常突出的財政收支矛盾、艱巨繁重的發展穩定任務,以剛健自強、萬難不屈、奮勇向前的昂揚斗志,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轉機,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發展答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39.3%。
這一年,我們精準施策、承壓奮進,經濟運行回穩向好。面對同期基數偏高、外部需求不足、民間投資轉弱等現實壓力,我們咬牙克難、負重前行,建立“三級交賬”和月調度、季“賽馬”機制,開展穩增長攻堅行動,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拼出了企穩回升,扭轉了不利開局,經濟運行逐月攀升、追趕進位。實施“服務企業年”活動,建立企業難題“首接首辦、直通直辦”機制,市級領導遍訪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推動穩產滿產、擴能增效,新增“四上”企業45戶,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長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實施工業“三百+1”工程,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到9戶,33個達產達效項目新增產值30億元,43個重點產品產值突破200億元,最大限度彌補冶金行業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實施“項目攻堅年”行動,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26個,98個新建項目全部入統,75個項目竣工或部分投產,爭取上級項目數量和資金額度居全省第一方陣。在全省率先啟動停緩建項目激活行動,成功盤活項目17個。開展消費節、房交會等系列促銷活動,發放消費券2800萬元、帶動交易額4.1億元,新培育大中型批零住餐企業47戶,商貿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1%。拓展消費場景,集安大吉他文化街區、佟佳江旅游度假區分別入選全國、全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電商產業園建成投用,網絡零售額增長25%。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0個,建設創新平臺5個,轉化科技成果13項,宏信研磨材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破繭成蝶”企業9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戶,數量創歷史新高。
這一年,我們培強育新、夯基補鏈,產業支撐日益穩固。深入推進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四年行動,目標體系更加完善,實施路徑更加清晰,發展成效更加顯著。打響醫藥健康產業“三年跨千億”攻堅戰,東寶二代人胰島素市場份額躍居全國第一,安睿特重組人白蛋白進入三期臨床,利拉魯肽注射液和恩格列凈原料藥獲批上市,金馬1.1類新藥啟動報產。新增“MAH”生產制造示范企業5戶,引入藥品文號62個、代加工品種35個。修正、萬通等企業加快回歸布局,醫藥健康“六個回歸”實現產值增量27.5億元。省級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分站正式授牌。醫藥健康產業全鏈條產值超過600億元。推動人參產業立法,組建通化人參產業專家委員會,開展宜參地資源普查,人參醫藥健康產業園、人參數字化管理平臺、云嶺野山參精細加工、清河人參高技術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國家人參產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落戶我市,“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數量穩居全省第一位。人參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創近年來最高增速。制定加快構建“一城十線百景千億級”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實施意見,搶抓市場復蘇機遇,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龍興里文旅小鎮開業迎賓,華潤希望小鎮加快建設,萬峰滑雪度假區躋身全國雪場前十、獲評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東方紅藥業獲評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獲評全國研學旅行基地。通化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20萬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超16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億元。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鑫鴻新材料產業基地、百思萬可生物科技、匯能生物質熱電聯產等項目竣工。“數字通化”建設成效顯著,新建5G基站300個,企業“智改數轉”、智能化民生服務邁出新步伐,全省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數字信息產業產值增長10.3%。
這一年,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能積蓄增強。搶抓列入全國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試點、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歷史機遇,協同推進改革開放。新政務服務大廈投入運行,成為省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政務服務綜合體,審批時限壓縮率、全程網辦率、社會信用體系、政務服務事項等多項指標保持全省前列。首創“市區深度融合”服務模式、“信易+年貨”場景入選全國典型,公積金在全省率先實現“亮碼可辦”。在全省首創成立民營經濟綜合服務中心、五級“兩個健康”組織服務體系,為企業退稅減稅降費9.4億元,稅商聯動模式在全國推廣。應急周轉基金支持企業轉續貸33.8億元,“吉農金服”貸款額、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引入股權投資17.6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五經普”清查高質量完成。醫藥高新區引入項目51個、實施項目22個、竣工項目8個,形成招引、建設、達效的接續跟進格局,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內陸港務區化工產業園通過省級復核認定,鐵路集裝箱轉運中心站開工,陸港物流園功能不斷提升。集安邊合區加工貿易產業園投入使用,互市貿易區獲得批復。集桓高速建成通車,沈白高鐵(通化段)及高鐵新區配套工程加快建設。對接對口合作、區域聯動協作、友好城市往來不斷加深。招商引資擴面增量,赴歐洲、東南亞和京、滬、粵、津等地開展經貿活動200余次,對接央企民企450戶,落地項目74個,到位資金增長35%。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這一年,我們建管并重、內外兼修,城市面貌提質升級。深入推進精致城市建設三年行動。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新型城鎮化、新城片區等規劃45個,規劃體系日趨完善。市區改造老舊小區30.2萬平方米。更新水、氣、熱及雨污管網51.3公里。改造老舊燃氣設施6.5萬戶。玉皇山大橋主體完工。光明廣場完成升級改造,新建“口袋公園”“小微綠地”16處,栽植花卉140萬株、新鋪綠地7萬平方米,紅嶺游園獲評全省最美“口袋公園”,“開窗見景、出門入園”的綠美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8條、人行步道1.1萬平方米、停車場5處,新增新能源出租車652輛、建成換電站2座,優化調整客運公交線路27條,五月花大街、建設大街增設限時免費停車位,市民“行”更通暢、“停”更方便。市容市貌改善等12個專項行動全面推進,整治各類問題3萬余個,拆除違建26.5萬平方米。“隨手拍”小程序上線運行,市民在“指尖上”即可參與城市共建共管共治。開展物業領域“十大專項整治行動”,打造8個物業示范小區。江南文創集市、新風農貿市場、淘礫舊貨市場建成運營。
這一年,我們固本強基、深耕細作,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完成黑土地保護4.9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7.4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8.94億斤、創歷史新高。立足特色資源實施產業項目22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59戶,六大農業龍型經濟產值增長8%。填補全省空白的集安進境牛羊指定隔離檢疫場開工建設,柳河肉牛交易市場年交易量突破13萬頭。肉牛養殖量增長18%。通化葡萄酒在國際國內大賽上斬獲金獎22項,山葡萄酒產區入榜九大中國特色風味食品核心產區。道地藥材生產基地數量居全省第一位。輝南縣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柳河縣水稻產業園和通化縣林特產品加工示范園被認定為省級示范園區,4個農產品品牌入選全省區域公用品牌30強。“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到40個。新增省級農業休閑精品旅游路線2條,入選全省“好景50強”企業11戶、數量居全省第一位。新創示范村、美麗村97個,打造“干凈人家”2.2萬戶,改造農村廁所3600個,實現“美麗農村路”鄉鎮全覆蓋,鄉村暢通工程全省領先。輝南縣被評為國家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通化縣被評為全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示范基地、中國最美鄉村旅游名縣。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年度考核驗收中,各縣(市、區)均進入一類等次,綜合成績保持全省第一位。開展防止返貧監測排查,實施幫扶項目208個,吉鄉農創園模式在全省推廣,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連續位列全省“好”的等次。農村“三變”改革有序推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這一年,我們涵養山水、厚植綠色,生態質量持續鞏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項目18個,秸稈全量化處置275萬畝,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7%,是全省唯一全年保持正增長的地區。深化河(湖)長制,國控斷面水體優良比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土壤環境持續穩定,危險廢物處理率保持100%。治理歷史遺留礦山36處。東北東部林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哈泥國家濕地保護項目穩步推進,鴨綠江重要源流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成功獲批,造林5萬畝、植樹188萬株,林草濕資源保護與修復能力顯著提升,綠水長廊建設項目考評排在全省第一位。集安市入選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智慧環保”大數據監管平臺投入運行。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銷號率、信訪案件辦結率分別達到93.4%、96.8%。新增省級綠色企業4戶,單位GDP能耗下降9.6%。
這一年,我們保障民生、維護穩定,治理效能穩步提升。年初承諾的90件民生事項全部落實。社會保障不斷完善。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超額完成年度計劃。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率達到100%。為7435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等養老項目15個,建成“兒童之家”652個。養老金、醫保、低保、社會救助標準穩步提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實施教育能力提升項目50個,二十中學異地新建主體完工,東昌教育集中區首批學生入學。高中教育質量持續提升,高考再創佳績。產教融合工作入選全省首批試點,集安職業教育辦學經驗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取得歷史性突破。加快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衛校改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市縣兩級醫聯體網格化布局實現全覆蓋。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演出2000余場。參加省運會奪金總數位列全省第二位,創歷史最好成績。成功承辦全省第一屆社區運動會、舉辦首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扎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連續69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嚴厲打擊電信詐騙、嚴暴案件等各類違法犯罪,社會面警務巡防、緝捕逃犯和“昆侖”專項行動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認真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制度,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均達到100%。狠抓追溯體系建設,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這一年,我們勇擔使命、提升效能,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全部辦結。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加強府院聯動,嚴格依法行政,修訂《政府工作規則》,出臺《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實施辦法》。深化“八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成運行。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治“四風”,大興調研之風,轉變工作作風。始終牢記人民期盼就是政府工作方向,通過市長公開電話、“互聯網+督查”等渠道,直接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國防動員、國家安全、邊境管控、退役軍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統計調查、機關事務管理、廣電、氣象、地震、婦女、兒童、殘聯、紅十字、公積金、地方志、供銷社、援藏援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績。
各位代表!不畏艱辛才能百煉成鋼,砥礪前行方顯初心本色。回首2023年,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壓力雙重疊加,歷史遺留問題、急難險重問題交織復雜,我們在這段極為不易的歷程中知難而進、奮勇攻堅,成功穩住了經濟大盤、化解了風險挑戰、提振了發展信心。一年來,我們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極限思維,統籌有限財力兜牢“三保”,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近80%。政府常態化制度化“過緊日子”,嚴控低效和非必需支出,嚴把政府投資項目源頭關口,真正把有限的財力用到了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中。下最大決心、盡最大努力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綜合運用增收節支、置換盤活、清欠賬款等措施全面完成了年度化債目標。一年來,我們以深厚的為民意識、底線思維,動真碰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切實把群眾“盼”的事,變成政府“干”的事。困擾4.98萬戶居民多年的不動產“辦證難”問題得到解決,遺留多年的萬發產業園、鎖廠等區域“安置難”問題成功化解近200戶,歷時七年的官道人家783戶“回遷難”居民回遷新居,恒大、金岸等7個小區、2402套“保交樓”如期交付,努力讓群眾既住上了自己的房、也拿到了自己的證。同時,汛期、極寒等極端氣候條件下有力有序保障了城市正常運行和群眾生產生活,為城區居民免費安裝燃氣安全報警切斷裝置,竭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來,我們以進取的爭先意識、戰略思維,成功爭得踐行綠色發展“新標桿”、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公交都市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或試點,成功舉辦第九屆中醫藥發展與科學大會、第七屆長白山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中醫藥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峰會、中國通化·奧地利冬季運動高峰論壇、北方區域相關機場戰略聯盟會等重大會事活動,通化的城市影響力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力量源自團結,事業成于奮斗。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是市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離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單位和駐通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通化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興不忘憂。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市發展仍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創新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仍需加速提質;政府債務化解、金融風險防范、維護社會穩定等底線任務疊加,統籌城鄉建設、國企改革攻堅、保障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仍需加大力度;少數政府公職人員服務意識、專業素養、斗爭本領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時有發生。我們將直面問題、強化擔當,在不斷破解矛盾問題中贏得主動,決不辜負全市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