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2月7日在中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長 肖展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中山發展十分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監督支持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疫情防控順利轉段。我們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始終保持指揮體系處于激活狀態,科學精準處置本土疫情,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六個一”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表揚。創建四級網格管理模式,開展“雙聯雙助”行動,筑牢群防群控的堅實防線。全面完成方艙醫院、健康驛站、定點亞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等建設任務,醫療救治能力顯著增強,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屏障。著力保健康、防重癥,做足醫療救治準備,實現平穩渡峰和社會秩序穩定。全市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特別是廣大醫務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沖鋒在前、晝夜奮戰,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此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出臺穩經濟138條和95項配套惠企政策,以超常規舉措穩住經濟基本盤,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向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1%,居全省第一。進出口總額增長3.9%。科學謀劃項目,做好前期工作,爭取到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71億元,增長52.7%,帶動239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57個增資擴產項目動工建設,計劃投資總額252億元。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占比分別提高到27.2%、36.7%。助企紓困力度加大,全年累計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17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20%。
(三)轉型升級穩步實施。全力推動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出臺65項政策文件,探索形成“政府掛賬收儲”“單一主體歸宗”“村企合作”等新模式。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1.4萬畝,盤活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2.4萬畝。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成功引進中軟國際等工業互聯網與數字賦能平臺,596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帶動3000多家企業上云用平臺。創新主體加快發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600家,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占比提高到65%。中山國際人才港建成啟用,人才雙創基金注冊成立,培育引進“中山英才計劃”首批特聘人才236人,省市級創新創業科研團隊增至63個,博士、博士后平臺增至89家。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四)改革活力不斷增強。獲批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超400個事項“深中通辦”,與深圳初步達成首批44個合作事項。設立“中山企業家日”,市鎮領導掛點聯系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全覆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組建重大項目集中審批服務工作專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大幅壓縮。成立市投資促進局,招商引資機制進一步理順。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市屬國企實現戰略性重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改革持續深化,234個藥品品種平均降價超過50%。中山港藥品進口口岸正式啟用通關。
(五)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南中城際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深江鐵路中山段開工建設,建成南沙港鐵路黃圃站、東鳳站。西環高速、古鎮快線、南朗快線建成通車,逸仙路、沙港路、國道105南線完成改造,南外環先行段提前一年通車,“四縱五橫”“三環十二快”高快速路網日益完善。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獲中央和省財政補助資金9.3億元。新增12個省級特色產業專業村鎮,三角鎮、橫欄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00個村居達到省級美麗宜居村標準,崖口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恢復耕地超6000畝,糧食播種面積、產量雙提升。
(六)生態環境逐步優化。水污染治理成效初顯,新建污水管網975公里,黑臭河涌數量減少40%,河涌水質指數改善18%。珍家山、中嘉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當年動工、當年通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35%提高到55%。國考斷面和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入選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億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86個中等城市中位列第七。完成高質量水源林種植434公頃、新造林撫育513公頃,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秀麗湖公園、古香林公園等100個公園建成開放。
(七)文化建設扎實推進。成功舉辦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鄭觀應誕辰180周年、楊殷同志誕辰130周年等系列活動。成立市文物局,新增3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市博物館新館、氣象天文館、天象廳落成開放,101家香山書房建成啟用,公共文化服務評價位居全省第三。新增4家3A級旅游景區,南區街道、三鄉鎮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南朗街道、神灣鎮入選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雍陌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八)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新增城鎮就業5.9萬人,“媽媽崗”靈活就業創新模式獲國務院辦公廳、全國婦聯肯定推廣。低保標準提高到1160元,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率達63.4%,“博愛康”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惠及70萬人。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3918套。完成2萬戶管道天然氣加裝、160個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建成“香山新街市”31家。新增規范化幼兒園學位7910個、公辦中小學學位6100個。永安中學、煙洲中學投入使用。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托管服務實現全覆蓋。市人民醫院納入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并確定新院區選址。成功主辦第四屆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
(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平安中山建設深入推進,系統構建“主動、預防、民意、強基”四大警務戰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分別下降19.6%、11.7%,市公安局三鄉分局獲評“全國優秀公安局”,谷都派出所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成功應對“5·12”特大暴雨、“暹芭”臺風等極端天氣災害。系統防范化解重點領域安全風險,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6.4%、37.1%。能源保供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電力零負荷管控,煤炭、天然氣實現安全穩定供應。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211件市人大代表建議、249件市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市人大、市政協和各位代表委員圍繞“工改”、治水等重點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市政府認真研究吸納,有效推動工作落實。我們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強化審計監督和督查落實,優化政府績效考評制度,政府作風持續轉變,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礪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我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山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工業投資長期較弱,新興產業支撐不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城市品質有待提升;土地瓶頸問題仍然突出,水污染治理任重道遠;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存在短板。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一刻不耽誤地埋頭苦干,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勃發新氣象、展現新作為,以高質量發展的步步推進,贏得現代化建設的節節勝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和十五屆市委歷次全會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全方位競標爭先,各領域爭創一流,奮力譜寫中山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工業投資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進出口總額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和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均完成省下達任務。
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
(一)堅持以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為牽引,積極參與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建設
全面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圍繞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規劃等六個一體化,全方位學習對接深圳,啟動深中合作創新區、深中現代科技工業城建設,打造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澳文化與科技合作基地,設立深圳寶安機場中山候機樓,探索建立深中合作成果共享機制,縱深推進深中融合互動發展。加快“北融”步伐,強化與南沙聯動合作,主動對接廣州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推動北部片區與佛山開展智能家電產業鏈協作,共同打造萬億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謀劃推動佛山地鐵11號線延伸至中山。加強與珠海、江門聯動發展,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深化合作,推進珠中江天然氣干線、香海路等重大項目建設,攜手共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高水平打造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平臺。高質量建設翠亨新區,規劃建設世界級濱海景觀長廊,加強城市建筑風貌管控,全力提升城市門戶形象,加快中廣核南方中心、康方灣區科技園、華潤燃氣總部基地、莊嚴芯城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突出火炬開發區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依托中國檢科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和藥品進口口岸等高端平臺,培育發展現代產業,全力建設全國一流國家級高新區,打造引領中山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示范標桿。大力推進岐江新城建設,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生產性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快建設石岐和東區總部經濟區、岐江新城智慧港,高標準謀劃推進市規劃館、科學館、美術館建設,加快打造城市新客廳。
全力打造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深入開展并聯審批、集中審批,實施全程審批代辦制,推動重大項目快審快批快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設立“企業服務1號線”,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和閉環處理機制。建設“中易辦”線上企業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精準直達、資源要素“云端對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加快建設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加速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開工建設南中城際,加快建設深江鐵路中山段,改造提升中山站、中山北站,開展廣中珠澳高鐵、深中城際前期工作。完善“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絡,加快深中通道、中開高速、東部外環高速、中江高速改擴建、廣澳高速南沙至珠海段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動石岐河特大橋、西海大橋擴建等項目動工,加快世紀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實現坦神北路、南二環建成通車。優化城鄉交通路網,繼續打通一批“瓶頸路”。加快港澳新客運碼頭建設,推動神灣港、黃圃港等港口改造升級。
(二)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力拓展產業空間。深入推進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完善改造升級規劃,重點推動北部智能家電產業園、西部智能制造產業園等片區改造。加大力度拆除整理低效用地,強化連片開發,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園區。推進權屬村集體的低效工業用地改造,支持權屬自然人或民營企業的低效工業用地“自改”,鼓勵商業、住宅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全年整備工業園區建設用地5000畝,形成100畝以上連片工業用地20塊。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批而未供用地、閑置土地專項治理。
加快十大現代主題產業園建設。完善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實行“一園一策一專班”,推進園區“九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優化開發時序,集中要素資源,加快建設翠亨科創與總部產業園、火炬深中合作創新區、岐江新城智慧港,穩步推進北部智能家電、東部健康醫藥、南部半導體等產業園區建設。樹立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約的鮮明導向,嚴格產業導入標準,做大做強園區主導產業。抓好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創建一批省產業園和特色產業園。
全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動工作力量向制造業加強、政策措施向制造業傾斜、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著力打造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光電光學、燈飾照明、中山美居、現代農業與食品、現代時尚產業等新時代“十大艦隊”。聚焦新能源、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家電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據資源歸集整理、互聯共享、開放利用。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打造一批示范工廠、示范車間、工業互聯網標桿,推動50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提質增效。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培育更多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
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圍繞先進制造業生產模式,重點發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數字貿易、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謀劃建設工業設計集聚區,打造一批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加快京東、維龍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發展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國際物流,構建高效智能的供應鏈體系。優化金融服務,做大做強本地法人金融機構,拓寬產業發展投融資渠道。
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深入實施領軍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雙培育”計劃,“一企一策”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用好企業上市和總部經濟支持政策,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總部集聚效應,推動本土企業扎根發展、做大做強。聚力支持高成長性企業發展,新增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8家、“專精特新”企業80家。深入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少于600家,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不少于350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強與央企、大灣區重點國企合資合作,提升市屬國企核心競爭力。
(三)堅持擴內需穩外需,全力以赴穩增長
積極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每位市領導牽頭聯系1個以上大項目,鏈長帶頭開展產業鏈招商,各鎮街、各部門同向發力,鼓勵國資國企“以投促引”,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強大合力。開展靶向招商、精準招商,重點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建立招商臺賬,提升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00個、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0個,力爭在引進百億級大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強化招商全鏈條管理,加快完善招商項目首接獎勵、流轉利益分成、項目落地獎勵等機制,充分激發招商引資工作動能。
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全年安排329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691.5億元。加快明陽新能源、比亞迪二期、臺光電子、三花新能源、華帝智能廚電等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大力支持本土企業增資擴產。引導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力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8%以上。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交通、環保、水利、市政等領域項目建設。強化項目資金保障,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和使用。著力提振市場信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精心組織開展“中山樂購”“中山貨全國購”活動,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鼓勵首店、首發經濟,支持發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展示交易”、直播經濟等新零售業態。進一步擴大信息消費、農村消費、文旅消費,挖掘消費新增長點。推動消費場所升級,建設高品質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大力引進高端商超,打造場景化、主題化、沉浸式的新型消費空間。持續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新增一批“香山新街市”。支持商貿企業做大做強,促進連鎖企業規模化發展。
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積極參與“粵貿全球”計劃,開辟境外展會“中山專區”,辦好“百展千企”活動,全力支持企業出海搶訂單、拓市場。加快廣東自貿區中山聯動發展區建設,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完善指定進口監管場地,擴大藥品、電子元器件等產品進口。抓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和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工作。支持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創新發展,發揮以僑引資作用,招引更多優質外資項目。積極申報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外包。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鼓勵企業布局建設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和海外倉。加強以僑引才,支持企業全球引進高精尖人才。
(四)堅持科教強市,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教育供給,新建改建公辦中小學8所,新增公辦學位6000個,推進普惠性幼兒園擴容增效,新增規范化幼兒園學位6000個,設立市專門學校和第二特殊教育學校,新增特殊教育學位200個。持續推進集團化辦學,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提升“雙減”工作質效。引導民辦教育科學布局、規范發展。積極穩妥解決學校用地歷史問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改善辦學條件,讓最好的設施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學校。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高標準建設中山科技創新園,加快建設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市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發展。運用“揭榜掛帥”等機制,鼓勵創新平臺和科技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中山轉化利用。提升創新平臺技術供給和服務企業水平,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計劃,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創新主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爭創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建設。
加強人才培育引進工作。深入實施“中山英才計劃”和“雛鷹歸巢”工程,落實落細“人才發展二十三條”,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實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計劃,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快中山國際人才港、留創園發展,建設中山人才公園、人才高端社區、人才研習館,優化特聘人才制度,加強人才住房、醫療、社保、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務保障,讓人才在中山留得住、用得好。
(五)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快建設綠美中山
大力推進綠美中山生態建設。在擴綠量、提綠質、增綠效上下功夫,科學綠化、見縫插綠,完成林分改造7700畝、中幼林撫育6500畝、營造修復紅樹林1495畝。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加快綠道、碧道、古驛道建設。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做好岸線修復、礦山復綠、地質災害治理。深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從嚴把好項目建設生態環境準入關。動工建設中山國家森林公園,高標準改造提升紫馬嶺公園、逸仙湖公園、華僑公園、中山公園等,新建改建各類公園100個,用“繡花”功夫打造公園城市。
堅決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推進水污染治理大兵團作戰,完成小隱涌流域、南朗流域、大岑圍流域等河涌整治主體工程。新建污水管網800公里,新擴建11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48萬噸/日。完成55個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0%以上。實施全面提升空氣質量行動計劃,抓好多污染物協同治理,精準防控臭氧污染。加強土壤和固廢污染防治,強化建設用地準入和農用地分類管理,科學實施土壤治理修復。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成中心組團基地原生垃圾無害化處理,力爭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28%以上。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做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高標準規劃建設“雙碳”產業園區。加快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積極培育新型儲能產業。優化能耗“雙控”工作機制,加強重大項目能耗統籌。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加快高效節能技術產品推廣應用,推進環保共性產業園建設。創建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綠色社區,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風尚。
(六)堅持城鄉協調發展,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
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嚴格“三區三線”管控,守牢五桂山、岐江河、濱海岸線等藍綠生態空間,塑造“山城江海”風貌格局。大力推進“強中心”工程,高水平開展翠亨新區、岐江新城和紫馬嶺等核心片區城市設計,加強重點發展區域、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設計審查,完善中心城區功能配套,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城中村改造,開工改造100個老舊小區。深入推進全域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全面推進茅灣涌防洪排澇整治、西河泵站等工程,系統解決南部鎮街常年內澇問題。實施供水主干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加快實現供水“一盤棋”。加強公共停車場、綜合能源站、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讓廣大市民充分享受便利。
推動鎮域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片區統籌發展,強化鎮街產業分工協作,構建若干產業鮮明、集約高效、優勢互補的跨鎮街經濟片區,推動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實施鎮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支持產業實力較強鎮街做強主導產業、傳統產業鎮街加快專業鎮轉型升級、生態功能重要鎮街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努力培育更多全國百強鎮、千強鎮。支持小欖鎮創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支持板芙等鎮街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規劃建設、基礎設施、要素配置、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強鎮街風貌管控,推進美麗圩鎮建設。科學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優化均衡性轉移支付。進一步放權賦能,最大限度激發鎮街活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耕地集中連片和耕地質量提升,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上圖落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質量安全監管。高品質打造“香山古韻”“岐水流芳”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香山徑示范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95%涉農村居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爭創省級預制菜產業園,繼續辦好中國(中山)花木產業大會,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擴面,打造精品農業、品牌農業。加快培育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一批大灣區市民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加強農村集體資產“一張圖”管理,創新集體經濟增收和村民共同富裕的路徑。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大力推進“五個一”鄉村人才振興工程,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落實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對口產業協作等任務,做好省內駐鎮幫鎮扶村工作。
(七)堅持文化興城,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城市精神,凝聚正能量、弘揚新風尚。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功能,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示范建設。辦好公益慈善事業,禮贊溫情大愛。發展志愿服務事業,擦亮“志愿中山”品牌。開展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十大行動”,全面改善城鄉面貌。完善城市管理機制,推進市政、環衛、園林管理一體化改革,全面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施文化興城三年行動,加快建設“一城、一區、一館”,保護活化香山古城,高標準提升孫中山故居片區,建設香山名人館,打造大灣區人文新地標。做好歷史街區、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工業遺產(遺存)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開展民俗文化、古跡遺址等人文資源普查,完善非遺名錄體系,舉辦非遺文創設計大賽和非遺展演等活動,辦好香山文化頻道,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促進文體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加強高品質文化供給,組織創作文藝精品,辦好中國城市合唱匯演、“嶺南潮聲”藝術精品展等大型文藝活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省級公共文化場館聯盟試點工作,加大科學普及力度。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傳媒等新型業態,壯大游戲游藝產業。加快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精心打造孫文西路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開展全市旅游資源普查,推進旅游景區提質升級,著力引進高端文旅項目,開發更多特色精品文旅線路。完善體育基礎設施,遷址新建市體育運動學校,改造提升興中體育場,建設岐江新城體育公園。深化體教融合,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舉辦中山市第九屆運動會,爭創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全面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大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勞動者技能。大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推廣“媽媽崗”等多渠道靈活就業模式。完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提高重點醫療救助對象保障水平。構建分層分類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拓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增加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健全生育支持措施,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就業和優撫保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加快建設健康中山。深入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快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市中醫院綜合樓、市博愛醫院生殖分院等項目建設,打造緊密型醫聯體,提升區域中心醫院水平。做強做優市骨科醫院、口腔醫院、康復醫院,支持三鄉醫院與高水平醫院合作。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讓優質醫療服務貼近群眾、方便群眾。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認真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乙類乙管”要求,突出脆弱群體防護,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扎實做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優化學位及教育設施;二是提高醫保惠民水平;三是接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四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五是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六是促進老年人健康養老。七是增強就業服務;八是強化摩托車電動車安全管理;九是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十是深化政務惠企利民。各位代表!我們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九)堅持底線思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籌建5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強地方金融監管,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加強電源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好電、煤、天然氣等能源供應。
深入推進平安中山建設。創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城市,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走私偷渡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化警務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海防等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城鎮燃氣、自建房、道路運輸、建筑施工、消防、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提升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水平。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強化社會治理。縱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綜合機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深化綜合網格服務改革,提升“大數據+網格化”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社區協商,實現50%以上城市社區和70%以上農村社區建成議事廳。加強法治中山建設,加大“八五”普法力度,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各位代表!新使命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牢記“三個務必”,以嚴實深細的作風,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積極支持市政協履行職能,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檢監察專責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堅持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深化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廉潔政府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常態化過“緊日子”。強化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認真做好全國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加強高效政府建設。深化財政預算改革,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強投資項目預算審核,花錢必問效,花錢必見效。深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強化督查督辦,加強績效管理,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春風浩蕩滿目新,砥礪奮進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奮力開創中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1
2023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
一、優化學位及教育設施。新增幼兒園規范化學位、公辦中小學學位各6000個。新建、改建公辦中小學8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專門學校各1所。升級改造一批學校的宿舍、食堂、熱水系統、跑道、空調設備、護眼照明設備等。
二、提高醫保惠民水平。報銷待遇再提高,參保人在選定的鎮街醫院普通門診就診,報銷比例提高10%至40%。優惠范圍再拓寬,18周歲以下人員及本市就讀學生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優惠30%,費率下調至1.0%。種牙價格再降低,組織45家醫療機構參與口腔種植體集采,種植體價格比集采前平均下降30%。
三、接續推進水環境治理。新建污水管網800公里,修復病害管網30公里。完成一批污水處理廠建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8萬噸/日。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社區)55個、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4萬畝。高標準建設碧道20公里。
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完成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50萬批次,食品抽檢2.4萬批次,不合格食品處置率達100%。推動學校食堂、養老機構、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長者飯堂、托育機構、醫療機構、母嬰保健機構(月子中心)、1000人以上大型企業食堂等餐飲場所100%建成“互聯網+明廚亮灶”。
五、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打造“香山古韻”“岐水流芳”主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五桂山桂南-三鄉雍陌、塘敢片、民眾街道沙仔、浪網片等示范段項目。推進一批村居信息通信新基建工程建設。新增建成“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1000個,實現全市行政村(涉農社區)全覆蓋。打造“美麗漁場”6000畝。持續開展美麗鄉村指數測評,全市95%行政村(涉農社區)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六、促進老年人健康養老。創建市級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3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0家,實現全市有意愿的特定老年人100%設置家庭病床。為本市常住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3萬劑。為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體檢、健康指導等服務14.5萬人次。發揮各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作用,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復、上門家政等一站式服務。
七、增強就業服務。組織發布用工崗位5萬個、新增“媽媽崗”靈活就業崗位3000個,幫助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育兒婦女、異地務工人員等群體實現就業6萬人。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新增持證技能人才3萬人。舉辦“雛鷹歸巢”青年人才系列活動,新增青年人才驛站13個。
八、強化摩托車電動車安全管理。因地制宜增設一批非機動車專用車道,持續開展摩托車電動車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行全方位、多形式宣傳,落實“點對點”教育150萬人次,實現摩電交通違法查處量同比上升5%,摩電責任亡人事故數量同比下降10%。
九、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一區一策”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修繕屋面、外墻、樓梯,優化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消防、照明、綠化、停車位、文體設施等配套,實現改造開工100個,完成改造30個。
十、深化政務惠企利民。建立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110、119、120等緊急熱線的聯動機制,提升緊急類訴求處置成效。設立“企業服務1號線”,實現重點涉企事項全周期閉環服務。上線推廣企業開辦、二手房轉移登記、新生兒出生、靈活就業、企業職工退休等13個領域“一件事一次辦”,并探索涉路施工等領域的創新性拓展應用。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貸款“不見面”審批、異地轉出“智能審批”,嬰幼兒社保卡零材料“網上辦”。
附件2
名 詞 解 釋
1.疫情防控“六個一”經驗做法:打造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戰斗堡壘、打造一個高效運轉的防疫指揮體系、打造一個多點觸發的監測預警體系、打造一個迅速反應的應急處置體系、打造一個全域覆蓋的網格化防控體系、打造一個通暢有效的應急保障體系。
2.單一主體歸宗模式:改造范圍內的權利主體以簽訂搬遷補償協議等方式,將房地產的相關權益轉移到單一主體后,由該主體申請實施的“三舊”改造模式。
3.“四縱五橫”高速路網:四縱包括西環高速(含小欖支線)、廣珠西線高速、廣澳高速、東部外環高速;五橫包括廣中江高速-佛江高速、中江高速-南中高速、深中通道-中開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香海大橋。
4.“三環十二快”快速路網:三環包括內環、中環和外環,內環是由北外環路、長江路、博愛路和G105圍合的干線公路主干線。中環是由沙港公路、逸仙路、南外環、橫港快線圍合的干線公路主干線。外環為高速外環,由佛江高速、廣中江高速、東部外環高速、西部沿海高速、西環高速圍合。十二快是指十二條快速路,包括古鎮快線、G105、黃圃快線、三角快線、民眾快線、火炬快線、世紀大道、翠亨快線、南朗快線、坦洲快線、橫欄快線、北部快線。
5.“媽媽崗”:實行靈活工時制度或靈活報酬支付制度,吸納育兒婦女或因照顧嬰幼兒需要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方式的社會閑置勞動力就業崗位。
6.零負荷管控:沒有發生錯峰、避峰、拉閘限電等電力負荷管控事件,在短時出現用電緊張時,通過安排市場化需求響應方式解決用電負荷缺口,確保正常用電不受影響。
7.企業服務1號線:依托12345熱線設立企業服務專線專席,推行企業服務“紅名單”制度,“紅名單”企業撥打12345熱線時,優先應訴、快速接訴、強力落實督辦。
8.“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特征的企業。
9.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展示交易:疊加運用“網購保稅進口”和“保稅展示交易”政策的跨境電商監管新模式,允許符合監管要求的電商企業將網購保稅進口的商品從保稅倉運輸到展示門店進行展示,消費者可到店體驗實物后,憑身份信息在線完成下單支付,相關商品經海關快速驗放后由國內物流派送到消費者手上。
10.“五外聯動”: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推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外包提質增效、外經優化布局、外智全球引才。
11.“百展千企”:遴選100余場境外知名展覽活動,組織發動超1000家次企業,抱團赴境外參加展覽或開展商務洽談,搶抓國際訂單。
12.“三區三線”: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
13.“五個一”鄉村人才振興工程:一村一黨建指導員、一村一選調生、一村一金融專員、一村一科技特派員、一村一法律顧問。
14.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十大行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動、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動、門戶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道路設施完善提升行動、交叉地帶整治提升行動、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亂掛亂畫亂貼亂建整治行動、農貿市場整治提升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黨員干部帶頭全民共建行動。
15.一網協同:依托統一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移動政務門戶,實現政府機關辦文、辦會、辦事跨部門、跨層級、實時化業務協同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