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1年,全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突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214.85億元,比上年增長8.1%(見圖1),兩年平均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97億元,下降6.5%;第二產業增加值11449.32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31665.56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3%。
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440.52億元,比上年增長7.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3774.33億元,增長8.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0%。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79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651.43億元,增長19.2%;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5143.09億元,增長12.5%(見表1)。
2021年,全市新設市場主體52.73萬戶,比上年增長10.5%,新設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總量27494.07億元,減少0.7%。其中,新設企業47.15萬戶,增長12.8%;新設個體工商戶5.56萬戶,減少5.9%;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323戶,增長4.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319.54萬戶,比上年增長9.1%,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總量38.92萬億元,增長36.1%。其中,企業267.72萬戶,增長10.7%;個體工商戶50.79萬戶,增長1.7%;農民專業合作社1.05萬戶,減少1.2%。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7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非稅收入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15.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30.86億元,增長4.1%(見表2)。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5318.35億元(不含關稅及海關代征稅),增長17.4%。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2%;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8.0%(見表3)。
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2。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指數為100.5,居住類價格指數為101.1,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為98.9(見表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2.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107.3。
以上年12月價格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4.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6.5;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4.5,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8.6。
二、農 業
全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57.21億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種植業139.78億元,下降4.3%;林業7.29億元,下降40.9%;牧業45.26億元,下降2.1%;漁業46.23億元,下降13.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18.65億元,增長4.3%。
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6.6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74萬公頃,增長2.7%;蔬菜播種面積8.52萬公頃,增長1.2%。全年全市糧食產量93.96萬噸,比上年增長2.8%;蔬菜產量244.66萬噸,增長0.1%;生豬出欄90.29萬頭,下降7.6%;生牛奶產量29.36萬噸,增長0.9%;水產品產量25.91萬噸,下降8.4%(見表5)。
至年末,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企業數共943家,產品1769個,全年獲證產量123.73萬噸;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達27%;農產品地理標志16個。
至年末,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1.50萬公頃;納入統計范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538家,其中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40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97家;各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3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6家;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3813家,其中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15家。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738.8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2013.99億元,增長1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498.54億元,增長10.3%。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12707.55億元,增長6.6%。
全年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0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見表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中,新能源汽車產量63.19萬輛,增長1.6倍;金屬集裝箱產量2337.15萬立方米,增長2.2倍;集成電路產量364.95億塊,增長19.8%(見表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52.33億元,比上年增長6.3%;實現稅金總額1820.80億元,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19.3%。
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92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4802.86萬平方米,增長1.9%;竣工面積9232.42萬平方米,增長13.3%。
四、批發和零售業
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5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8.4%。
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6.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批發銷售額14.62萬億元,增長16.9%。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7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見表8)。其中,無店鋪零售額3738.79億元,增長18.0%。網上商店零售額3365.78億元,增長2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6%。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3240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B2B交易額19240.6億元,增長8.7%;網絡購物交易額13163.0億元,增長12.3%。網絡購物交易額中,商品類網絡購物交易額7829.7億元,增長13.8%;服務類網絡購物交易額5333.3億元,增長10.1%。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43.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55211.94萬噸,比上年增長11.5%。旅客發送量14047.06萬人次,增長17.3%(見表9)。
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77635.43萬噸,比上年增長8.3%;集裝箱吞吐量4703.33萬國際標準箱,增長8.1%。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49.6%,國際中轉比例13.0%,分別比上年減少2.0和提高0.7個百分點。上海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57.47萬架次,增長5.4%;實現進出港旅客6541.41萬人次,增長6.1%。其中,國內航線進出港旅客6373.62萬人次,增長12.9%;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167.79萬人次,下降67.7%。
軌道交通14號線、18號線(御橋站-長江南路站)建成試運行,S7公路(月羅-寶錢段)、北橫通道西段、江浦路越江等項目建成通車。至年末,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0條,長度達到831公里,運營車站508個。至年末,地面公交運營車輛達1.76萬輛。其中,國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交車1.67萬輛,占全部公交運營車輛的94.4%。公交運營線路達1596條,線網長度9243公里;運營出租車3.53萬輛,全年載客車次2.02億次。全年公共交通客運總量51.06億人次,日均1398.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6%。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35.72億人次,增長26.1%;公共汽電車客運量14.95億人次,增長9.5%;輪渡客運量3889.49萬人次,增長3.1%。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691.92億元,比上年增長20.4%;電信業務總量557.74億元,增長18.8%。郵政業全年完成快遞業務37.41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715.82億元。
六、金融業
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973.25億元,比上年增長7.5%。
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5831.08億元,比年初增加19966.51億元;貸款余額96032.13億元,比年初增加11390.73億元(見表10)。
全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511.0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見圖2)。上海證券交易所總成交額461.13萬億元,增長25.7%。其中,股票成交額114.00萬億元,增長35.7%;債券成交額16.91萬億元,增長47.7%。全年通過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8335.93億元,比上年下降8.9%;發行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共50239.17億元,增長4.2%。至年末,上海證券市場上市證券26989只,比上年末增加4067只。其中,股票2079只,增加236只。
全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214.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0.4%。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18.17萬億元,增長2.4%。銀行間市場總成交金額1706.93萬億元,增長5.4%。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0.26萬億元,下降52.6%。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970.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32.41億元,增長7.1%;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338.49億元,增長11.9%。全年原保險賠付支出737.95億元,增長18.5%。
七、對外經濟
全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75742.70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進口32059.73億元,增長18.6%;出口43682.96億元,增長16.3%。
全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40610.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進口24891.68億元,增長17.7%;出口15718.67億元,增長14.6%(見圖3、表1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為38.5%。按市場分,對歐盟進口5463.64億元,增長11.8%;出口2605.66億元,增長25.2%;對美國進口1993.27億元,增長8.5%;出口3087.89億元,增長3.6%;對東盟進口3484.21億元,增長10.3%;出口1896.55億元,增長12.2%;對日本進口2807.71億元,增長9.9%;出口1307.91億元,增長4.2%(見表12)。
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708戶,比上年增長16.6%;合同金額603.91億美元,增長16.9%;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25.51億美元,增長11.5%。全年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9.30億美元,下降15.3%,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比重為4.1%;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15.30億美元,增長12.7%,占比為95.5%。至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90個,上海市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31家,外資研發中心506家。年內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
全年備案對外直接投資項目958個,比上年增長29.8%;對外直接投資中方投資額196.2億美元,增長29.8%。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79.24億美元,下降14.9%;完成營業額103.78億美元,增長7.3%;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0573人次,增長24.1%。
全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及活動542個,下降1.5%;展覽面積1086.0萬平方米,下降2%。其中,舉辦國際展142個,下降21.6%,展覽面積932.8萬平方米,下降6.8%;舉辦國內展341個,增長32.2%,展覽面積122.6萬平方米,下降26.5%;舉辦活動59個,下降46.9%,舉辦面積30.6萬平方米,下降54.6%。
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線上線下共有來自55個國家的640家展商、766家采購商參會。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07.2億美元。
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2021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改革集成,進一步強化核心功能、提升服務能級,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不斷增強國際開放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上海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發揮更大作用。
法治保障取得突破性進展。浦東新區首批 “6+2+1”法治保障成果全面落地。包括“一業一證”、“市場主體退出”等6部浦東新區法規,《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上海市數據條例》等2部地方性法規中設置的 “浦東專章”,以及浦東新區首部管理措施,均由市人大通過并開始在自貿區實施。
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全面落實“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建立“一證準營”的行業綜合許可制度,配套建立各負其責、協同高效的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持續提升審批服務水平,大幅降低行業準入成本。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試點正式啟動。海關對集成電路稅收優惠政策項下進口生產原材料等試點減免稅快速審核確認模式,從3-4天壓縮至當天完成。推動生物醫藥部分原料藥和原輔料實現進口零關稅和降稅,助推 CAR-T細胞免疫療法新藥研發上市。
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截止2021年末,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81230.0億元,比上年增長49.6%,占全市比重為45.2%;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總額42.4億元,比上年增長5.3倍。包括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全國前三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等重要外資金融企業均落戶自貿區。截止2021年末,監管類金融機構達982個。
九、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
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增長5.8%。其中,電力建設投資增長39.5%;交通運輸投資增長14.2%;公用事業投資下降19.8%;郵電通信投資增長4.5%;市政建設投資下降2.4%(見表14)。
至年末,全市公交專用道路長度484.7公里(不含有軌電車長度)。完成架空線入地207公里。完成燃氣老舊立管改造6.24萬戶,完成IC卡表置換42萬臺。
全市自來水供水能力為1229萬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長0.7%。全年供水總量為30.0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2%;售水總量為24.7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0%。其中,工業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分別為4.05億立方米、11.57億立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4.0%和1.7%。全年全市用電量1749.62億千瓦時,增長11.0%(見表15)。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氣用戶223.2萬戶,增長0.4%;家庭天然氣用戶770.5萬戶,增長2.3%。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比上年增長7.2%。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5%;辦公樓投資下降7.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8.6%。商品房施工面積16627.90萬平方米,增長5.6%;竣工面積2739.55萬平方米,下降4.8%。商品房銷售面積1880.45萬平方米,增長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89.95萬平方米,增長3.9%。全年商品房銷售額6788.73億元,增長12.3%。其中,住宅銷售額6104.95億元,增長15.9%。全年二手存量房買賣登記面積2880.07萬平方米,增長13.1%。
大力推進舊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90.1萬平方米、受益居民4.5萬戶;開工實施舊住房更新改造121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21萬戶;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簽約6073臺,完工1579臺;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6.7萬套(間)。
十、城市信息化
作為全國首批“千兆城市”,至年末,千兆光網接入能力已覆蓋961萬戶家庭。家庭寬帶用戶平均接入帶寬達386.95Mbps,比上年末增加117.04Mbps;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31900Gbps,比上年末增加3037Gbps;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8902.32Gbps,比上年末增加1960.39Gbps。IPTV用戶數559.53萬戶,比上年末減少5.31萬戶。至年末,累計建設超5.4萬個5G室外基站、14萬個室內小站,實現全市域5G網絡基本覆蓋。在智能制造、健康醫療、智慧教育等十大領域累計推進700余項5G應用項目。5G用戶數達1028.4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15.68萬戶。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至年末,“一網通辦”總門戶已接入3458項服務事項,其中87%的事項可實現全程網辦。日均辦事28萬件,實際網辦率達77%,實際全程網辦率達69.3%,分別比上年提升19個和17.4個百分點。“一網通辦”個人實名用戶數達6195萬,同比增長40.3%;法人用戶超249萬。總客服解決率和滿意率分別達到98.7%和84.9%。推出“隨申碼”支持疫情防控,用碼人數超6137萬人,累計使用超57億次。推進長三角三省一市30類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實現126項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拓展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開通567個線下專窗辦理點,全程網辦辦件537萬余件。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1學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867所,普通小學680所,特殊教育學校31所。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55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9.1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84萬人(見表16)。
2021學年,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2.89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0所,在校學生9.33萬人;民辦小學68所,在校學生10.38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1所,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548所,老年教育機構289所。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1%左右(見圖4)。
全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和“小巨人”培育企業153家,累計近2500家。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015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2萬家。全年共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上年度減免稅額458.25億元,享受企業數28631家;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額201.26億元,享受企業數3127家; 新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5家,累計認定250家。落實技術先進型企業減免所得稅額7.6億元,享受企業數135家。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56項,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項目占84.53%。至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4341項。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投入運行,大科學設施和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集聚效應顯現、運行能效不斷提升。
全年專利授權量為17.93萬件,比上年增長28.3%。其中,發明專利3.29萬件,增長35.7%;實用新型專利12.09萬件,增長31.0%;外觀設計專利2.56萬件,增長9.8%。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4830件,比上年增長35.8%。至年末,全市有效專利達67.67萬件,比上年增長24.7%。其中,發明專利17.20萬件,增長18.1%;實用新型專利41.18萬件,增長28.6%;外觀設計專利9.29萬件,增長21.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4.2件,增長15.7%。
全年商標申請量為55.94萬件,比上年增長10.7%;商標注冊量為42.10萬件,增長37.0%。至年末,商標有效注冊量達211.71萬件,比上年末增長21.9%;商標活躍度(每新增1戶市場主體同時新增注冊商標)達到0.80件,增長25.0%;商標集聚度(每萬戶市場主體的平均有效注冊商標擁有量)為6634件,增長11.9%。全年新增1件地理標志商標,至年末,全市共有地理標志商標18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件。全年經認定登記的各類技術交易合同36998件,比上年增長38.0%;合同金額2761.25億元,增長52.1%。
深入推進科創板注冊制試點,至年末累計上市企業377家,共募集資金5280億元。科創板上海上市企業59家,居全國第2位;融資額1603.40億元、總市值1.4萬億元,均居全國首位。
十二、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內成功舉辦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二十七屆上海電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建成100家“演藝新空間”和100個“家門口好去處”文旅民心工程。?
舉辦第三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審批文物拍賣會1004場,成交額突破60億元,同比增長25%。
至年末,全市共有市、區級公共圖書館23個,總流通人次1293萬人次;備案博物館158個,參觀人次1646萬人次。全年共出版報紙6.39億份、各類期刊0.53億冊、圖書4.79億冊。
全年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150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舉辦“建筑可閱讀、城市微旅行”為主題的上海旅游節,實現開放歷史建筑1056處,完成二維碼設置2957處。評選“非遺在社區”示范項目19個、示范點14個。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177家,旅行社1865家,A級旅游景區(點)134個,紅色旅游基地34個(見表17)。
全年接待國際旅游入境者103.29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9.7%。其中,入境外國人56.67萬人次,減少31.7%;港、澳同胞19.16萬人次,增長25.0%;臺灣同胞27.46萬人次,減少9.3%。在國際旅游入境者中,過夜旅游者102.69萬人次,減少1.4%。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29382.21萬人次,增長24.5%,其中外省市來滬旅游者14228.28萬人次,增長20.2%。全年入境旅游外匯收入35.85億美元,減少5.0%;國內旅游收入3536.53億元,增長25.9%。
至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317所,衛生技術人員23.96萬人(見表18)。全年全市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72億人次;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2.30‰;上海地區孕產婦死亡率1.60/10萬。
壓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推進127個發熱門診和222個社區發熱哨點規范建設。全市164家核酸檢測機構日檢測能力增至95.1萬人份(單人單管)。累計采樣6863萬人次,支撐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任務23次。全市累計接種疫苗超5117.43萬劑次,完成基礎免疫全程接種人數達2209.69萬人。
進一步深化家庭醫生制度,全市家庭醫生“1+1+1”累計簽約超864萬人,簽約率超過34%。其中,重點人群簽約超439萬人,簽約率達到77%。
加強院前急救能力建設,在遠郊布局急救分站136個,負壓救護車140輛,全市急救平均反應時間達12分鐘以內。新建6個醫療急救分站,設置后備定點醫院22家,儲備救治床位8000張以上;規劃布局23處具備快速轉化為臨時性醫療設施的區域大型公共設施,可轉換床位1.6萬張。全市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分別達99.5%和92.6%。
年內共舉辦46項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成功舉辦上海賽艇公開賽、2021—2022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回賽上海楊浦站、首屆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等品牌賽事。組織以“一起上賽場,人人享健康”為主題的城市業余聯賽,共舉辦6121余場賽事活動,870萬人次參與。在東京奧運會上,46名上海運動員參加了17個大項、22個分項、50個小項的比賽,獲得5枚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取得了歷史最佳成績。在第14屆全運會上,上海體育健兒獲得36枚金牌、27枚銀牌、28枚銅牌、91枚獎牌,獎牌、金牌和總分均超上屆。重大體育設施項目順利推進,浦東足球場項目順利竣工。全年新建107條市民健身步道、743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98片市民多功能運動場。至年末,全市體育場地面積6072萬平方米,人均面積2.44平方米。
十三、人口和就業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89.43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7.4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1031.99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萬人,出生率為4.67‰;死亡13.9萬人,死亡率為5.59‰;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2‰;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7.76。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4.11歲。其中,男性81.76歲,女性86.56歲。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63.51萬個(見圖5),全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78231人,新消除零就業家庭164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2787人,其中,青年大學生9807人;幫助10092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全年共完成補貼性職業培訓118.85萬人次。其中,農民工補貼性職業培訓51.78萬人次。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5.34%。
至年末,累計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約33萬份,其中外國高端人才(A類)約6萬份,約占18%。共為1166位外國人才辦理了《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
至年末,全市戶籍城鄉登記失業人數1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3%。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27元,比上年增長8.0%(見圖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9元,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1元,增長10.3%。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8879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295元,增長1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205元,增長23.1%。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5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23元。
至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7.4平方米。
至年末,全市共有1654.36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74.4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至年末,全市共有1613.43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365.0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至年末,全市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享受人數為38.1萬人。
深化發展養老服務。年內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1家、老年助餐服務場所201個、養老床位5748張,改造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303張。至年末,全市建有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371家,老年助餐服務場所1433個。全市共有養老機構730家,床位15.86萬張。其中,由社會投資開辦的352家,床位6.67萬張。
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124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1330元,同步調整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等社會救助標準。全年各級政府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3.61億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1.18億元、支出型貧困生活救助資金0.07億元、臨時救助資金0.16億元、糧油幫困資金0.8億元。
全年全市共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約9.17億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81億元,累計惠及近9.35萬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約5.36億元,累計惠及近22.71萬殘疾人。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對申請年度社保補貼的585家企業經市、區兩級審核后發放3421.0萬元社保補貼,惠及殘疾職工11834人。
?至年末,全市共有110名社會散居孤兒、1207名困境兒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73名在學在讀孤兒享受“孤兒助學”補助資金。
十五、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約1120億元,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約為2.6%。
全年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91.8%,比上年上升3.8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年日均值6微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日均值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9%;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二氧化氮年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6毫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達標率94.5%,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857.25萬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2.1%。全市清運生活垃圾約931.57萬噸(干垃圾+濕垃圾),日均2.55萬噸,其中干垃圾548.44萬噸,合15025.72噸/日,同比增長5.9%;濕垃圾383.13萬噸,合10496.66噸/日,同比增長10.4%。生活垃圾焚燒處置量18223噸/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量5092噸/日,填埋2208噸/日。已建成焚燒廠14座,焚燒能力23000噸/日;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10座,處理能力6380噸/日,另有分散處理能力1691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共計8071噸/日。生活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能力3.10萬噸/日,另有應急填埋能力5000噸/日。可回收物收運量263.03萬噸,合7206.39噸/日,同比增長13.0%;有害垃圾處理量811.21噸,合2.22噸/日,同比下降13.6%。
全年完成新建綠地1031.8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517.25公頃;新增森林面積5.07萬畝;新建綠道212.57公里;新建立體綠化40.60萬平方米。全市森林面積達184.7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8平方米,城市公園數達438座。
十六、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30起、死亡457人(含4人失蹤),比上年分別下降5.9%、8.8%。其中,工礦商貿死亡事故216起、死亡221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93起、死亡204人;水上交通生產安全死亡事故12起、死亡(含失蹤)18人;生產經營性火災死亡事故3起、死亡8人;航空運輸死亡事故3起、死亡3人;鐵路運輸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農業機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1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654/10萬。
全年全市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為99.7%,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度評分為87.3分,提高1.9分;市民食品安全狀況總體滿意度評分為88.9分,提高2.4分。全年共報告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數73人(無死亡病例),食物中毒發生率為0.29例/10萬人口,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全年完成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抽檢共計1.5萬余批次,藥械化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7%、97.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