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即時新聞 > 正文

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03月04日 15:39   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廣東改革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廣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扎實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順利完成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66.0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63%,比上年末提高0.4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18.31萬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萬人,死亡率4.83‰;自然增長人口57.19萬人,自然增長率4.52‰。

 

  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21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24369.6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03.66億元,增長7.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2%;第二產業增加值50219.19億元,增長8.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3.0%;第三產業增加值69146.82億元,增長7.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2.8%。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0:40.4:55.6,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828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34美元),增長7.1%。

  分區域看,珠三角核心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80.9%,東翼、西翼、北部生態發展區分別占6.2%、7.0%、5.9%。

  全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03.43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稅收收入10784.32億元,增長9.1%。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222.73億元,增長4.2%。其中,教育支出3798.44億元,增長8.0%;衛生健康支出1839.33億元,增長3.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41.50億元,增長18.1%。民生類支出12805.5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0.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0.3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5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45%,比上年回落0.08個百分點。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4.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8%。分類別看,交通通信類上漲4.4%,教育文化娛樂類上漲1.8%,居住類上漲1.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6%,衣著類上漲0.3%,醫療保健類上漲0.2%;食品煙酒類下降0.6%,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5%。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4%,其中高技術類與上年持平,能源類上漲9.3%;輕工業上漲1.7%,重工業上漲4.2%;生產資料上漲5.0%,生活資料上漲0.4%;初級產品上漲16.3%,中間產品上漲4.3%,最終產品上漲2.1%;采礦業上漲18.5%,制造業上漲3.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上漲0.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8.0%,其中初級產品上漲14.7%,中間產品上漲7.3%。九大類原材料購進價格七升一平一降,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18.4%,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19.5%,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上漲26.4%,化工原料類上漲9.8%,木材及紙漿類上漲4.7%,建筑材料及非金屬類上漲2.1%,其它工業原材料及半成品類上漲2.8%,農副產品類下降0.5%,紡織原料類與上年持平。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1.2%,其中農業產品上漲0.8%,林業產品上漲9.3%,牧業產品下降11.8%,漁業產品上漲5.0%。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19.55萬畝,比上年增長0.4%;糖蔗種植面積192.58萬畝,下降6.1%;油料種植面積536.26萬畝,增長0.6%;蔬菜種植面積2088.37萬畝,增長2.1%;中草藥種植面積88.78萬畝,增長11.5%。

 

  全年糧食產量1279.87萬噸,比上年增長1.0%;糖蔗產量1118.08萬噸,下降4.9%;油料產量117.32萬噸,增長3.3%;蔬菜產量3855.73萬噸,增長4.0%;水果產量1826.73萬噸,增長4.0%;茶葉產量13.95萬噸,增長8.8%。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51.75萬噸,比上年增長14.7%。其中,豬肉產量263.23萬噸,增長36.8%;禽肉產量182.19萬噸,下降6.7%。年末生豬存欄2075.48萬頭,增長17.4%;生豬出欄3336.63萬頭,增長31.5%。

  全年水產品產量921.67萬噸,比上年增長5.2%。其中,海水產品469.96萬噸,增長4.3%;淡水產品451.71萬噸,增長6.2%。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527.5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9.2%,股份制企業增長9.1%,集體企業增長4.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9.5%,重工業增長8.8%。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4.9%,中型企業增長13.2%,小微型企業增長12.3%。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9.9%。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8.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4.7%,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23.5%,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2.6%,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0.1%。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4.2%。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1.3%,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15.3%,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11.1%,先進輕紡制造業增長7.8%,新材料制造業增長8.5%,石油化工業增長8.0%。

  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4.6%。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5.0%,汽車制造業增長9.4%。

  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其中,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7.5%,建筑材料增長9.9%,金屬制品業增長12.1%,食品飲料業增長8.5%,家具制造業增長13.1%,紡織服裝業增長1.3%。

  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1.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7.8%,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5.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7.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092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171.62億元,增長18.0%。虧損企業虧損面17.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541.83億元,增長21.3%;股份制企業6845.21億元,增長1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974.07億元,增長10.9%。分行業看,采礦業利潤419.90億元,增長65.2%;制造業10036.11億元,增長1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471.54億元,下降34.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10元,增加0.28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44%,提高0.15個百分點。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5170.10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9671個,增長16.0%;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345.58億元,增長15.8%;實現利潤總額525.00億元,下降3.1%;利稅總額1020.65億元,下降0.1%。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105.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957.31億元,增長11.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742.70億元,增長10.9%;金融業增加值11058.06億元,增長5.9%;房地產業增加值10804.67億元,增長3.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45443.90億元,增長6.8%。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2014.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利潤總額5220.45億元,增長3.1%。其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9.6%,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4.9%。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1.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3.3%,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22.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20.2%,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2.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25.5%。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98514萬噸,比上年增長11.9%。貨物運輸周轉量28388.03億噸公里,增長2.9%。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09600萬噸,增長3.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69170萬噸,增長10.5%;內貿貨物吞吐量140430萬噸,增長0.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7078.20萬標準箱,增長5.2%。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62126萬人,比上年下降29.2%。旅客運輸周轉量2352.19億人公里,下降10.1%。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22.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042公里,比上年末增長5.3%。年末鐵路運營里程5278公里,其中200km/h以上標準高快速鐵路運營里程2367公里。高鐵客運量占全部鐵路客運量比重84.7%。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702.55萬輛,增長8.1%,其中私人汽車2366.49萬輛,增長8.0%。民用轎車保有量1569.44萬輛,增長7.5%,其中私人轎車1464.24萬輛,增長7.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92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3021.10億元,增長25.9%;快遞業務量294.57億件,增長33.4%;快遞業務收入2454.34億元,增長12.5%;電信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1907.55億元,增長26.3%。年末電話總用戶18340萬戶,增長3.8%;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072萬戶,下降2.8%;移動電話用戶16268萬戶,增長4.7%。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4278萬戶,增長10.0%。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15070萬戶,增長5.7%。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3%。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6.1%,民間投資增長7.8%,港澳臺及外商投資增長15.2%。分地區看,珠三角核心區增長8.1%,東翼下降10.5%,西翼增長16.7%,北部生態發展區增長2.9%。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1.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2.9%。工業投資增長19.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4.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4%,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6.3%,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35.1%,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5.2%,航空運輸業投資增長46.6%,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投資增長104.0%。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4.8%,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4.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12.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465.85億元,比上年增長0.9%。分地區看,珠三角核心區14202.86億元,增長0.7%;東翼1117.62億元,增長1.3%;西翼929.34億元,增長8.8%;北部生態發展區1216.04億元,下降2.6%。分用途看,商品住宅開發投資12438.31億元,增長4.4%;辦公樓投資1268.27億元,下降16.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354.95億元,下降7.7%。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4011.2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1826.26萬平方米,下降8.5%。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87.71億元,比上年增長9.9%。分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923.93億元,增長8.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63.78億元,增長22.3%。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39427.05億元,增長9.3%;餐飲收入4760.66億元,增長15.4%。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比上年增長6.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2%,化妝品類下降1.5%,金銀珠寶類增長43.2%,日用品類增長8.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7.3%,書報雜志類增長3.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4%,中西藥品類增長15.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8.9%,家具類增長21.4%,通訊器材類增長26.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6.7%,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1.7%,汽車類增長6.7%。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增長22.5%,占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比重28.9%。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8268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出口50528.7億元,增長16.2%;進口32151.6億元,增長17.4%。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8377.1億元,比上年增加2267.8億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額20419.3億元,增長16.3%。

  全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6155個,比上年增長25.6%。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840.02億元,增長13.6%;其中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合計對廣東直接投資金額1551.50億元,增長17.1%。

  全年經核準境外新增中方實際投資額16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6.2億美元,下降0.3%;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勞務人員合同工資總額6.4億美元,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8.7億美元;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員7.03萬人。

  八、金融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93169.2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5%;各項貸款余額222234.29億元,增長13.6%。年末全省農村合作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5463.39億元,增長8.9%;各項貸款余額24137.68億元,增長15.5%。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年利潤(稅后)3028.21億元,下降5.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15%,回落0.04個百分點。

 

 

  年末全省證券市場共有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759家,市價總值15.48萬億元。全年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累計籌資12819.31億元。北交所上市公司10家,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掛牌企業975家。證券公司28家,證券公司分支機構1665家,股票賬戶數19696.76萬戶,增長13.9%;代理股票交易額149.69萬億元,增長26.7%。基金公司36家,共管理3073只公募基金。基金規模77972.77億份,增長36.6%;基金凈值91590.23億元,增長35.6%。期貨公司22家,全年公司代理交易額228.04萬億元,增長38.2%。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127家,管理私募基金29307只,基金規模33686.93億元。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578.96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920.67億元,增長3.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395.91億元,增長2.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1262.37億元,增長6.4%。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881.04億元,增長20.1%。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404.48億元,增長5.9%;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810.02億元,減少2.6%;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666.54億元,增長89.0%。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比上年增長9.7%。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54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6元,增長10.7%。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589元,比上年增長10.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621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012元,增長16.8%。全省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2%,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1.7%,農村為39.3%。全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2.23平方米,其中城鎮為38.79平方米,農村為50.14平方米。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5079.48萬人,比上年增長4.2%。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680.40萬人,增長0.9%。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769.10萬人,增長4.9%。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517.48萬人,增長1.6%。參加工傷保險4068.57萬人,增長5.2%。參加失業保險3725.12萬人,增長3.4%。參加生育保險3977.62萬人,增長4.7%。

  全年全省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基金總收入(不含上下級往來)6468.55億元,比上年增長61.1%,年末累計結余15130.01億元,增長11.9%。全年全省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統籌基金收入1739.89億元,增長16.3%;年末累計結余2733.41億元,增長5.3%。年末城市低保人數15.0萬人,農村低保人數127.3萬人。全年城鎮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69.03萬人。

  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床位26.33萬張,收養救助人員10.1萬人。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5.3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31887個。全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161.8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0.2億元。年末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為5.7個。注冊志愿者人數1407萬人,注冊志愿者人均參與志愿服務時數累計27.87小時。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各級各類教育(不含非學歷培訓,不含技工學校)招生數748.76萬人,比上年下降2.7%;在校生2708.16萬人,增長1.8%;畢業生653.53萬人,增長2.1%。其中,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32萬人,在校生7.12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500.39萬人。

  全省專利授權總量87.22萬件,比上年增長22.9%,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0.29萬件,增長45.5%。全年《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61萬件,居全國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43.96萬件,居全國首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4.89件。全年有10.27萬家企業獲得專利授權65.07萬件,其中1.93萬家企業有發明專利授權8.49萬件。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42961項;技術合同成交額4292.73億元,增長23.9%。

  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預計6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0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714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8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34家。

  全省有建成或在建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83個、省級授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228個。全省有在建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7個,建成或在建的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90個,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專項授權計量技術機構18個,特種設備綜合檢驗機構4個;標準化技術機構13個,在建和建成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6個、國家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2個。

  截至2021年底,獲得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的檢驗檢測機構4645家,獲得質量、環境、職業健康三大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分別為106578家、44732家和31646家,獲得3C產品認證的企業17726家。

  全省有天氣雷達12部,衛星云圖接收站點2個。有地震監測臺站1488個,地震臺網10個。全省近岸海域各類海洋觀測、監測站點544個(含沿海各縣局)。測繪部門共出版地圖96種。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公有制)76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4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50個,博物館339個。全省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3座,廣播電視臺9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99.98%。年末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1209.33萬戶,比上年末減少0.1%;IPTV用戶數2034.51萬戶,增長5.9%;OTT用戶數2.36億戶;4K用戶數2527.28萬戶,增長7.6%。全年生產電視劇18部。全年出版報紙14.43億份,各類期刊0.96億冊,圖書(總印數)4.75億冊。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144個。2020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6210.6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6%。

 

  年末全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8萬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761個、衛生院117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736個,婦幼保健機構130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2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8個,衛生監督機構151個、村衛生室2.5萬個。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87.6萬人,比上年增長5.3%,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2.1萬人,注冊護士40.2萬人;擁有醫療床位58.9萬張,其中醫院47.9萬張。全省1173家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6萬人,床位6.7萬張;138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萬人;151家衛生監督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3萬人。甲、乙類傳染病34.34萬例,死亡1266人,發病率272.51/10萬,死亡率1.00/10萬。

  全省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104項次全國冠軍,9人次世界冠軍,破全國紀錄8項次,破世界紀錄3項次。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水資源總量1221億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4.9%。年平均降水量1358毫米,較常年偏少24.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9279.60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0.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長1.7%。全社會用電量7866.63億千瓦時,增長13.6%。其中,工業用電量4637.44億千瓦時,增長12.0%。 

  全省168個地表水省考監測斷面中,Ⅰ~Ⅱ類水質的斷面比例53.6%,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33.3%,Ⅳ類水質的斷面比例10.7%,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1.2%,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1.2%。全省近岸海域海水質量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78.4%,二類海水占11.8%,三類海水占3.0%,四類海水占1.4%,劣四類海水占5.4%。

  全省平均灰霾天氣日數15.0天,比上年多1.7天;全年日照時數2058.8小時,較常年偏多17.0%。全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均值第90百分位數)、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年平均濃度分別為8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144微克/立方米、0.9毫克/立方米。21個城市二氧化硫(SO2)年均值達到一級標準;21個城市二氧化氮(NO2)年均值達到二級標準;21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達到二級標準;21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達到二級標準;18個城市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均值第90百分位數)濃度達到二級標準;21個城市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濃度達到一級標準。全省21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4.3%。全省城市(縣城)新增建成污水處理設施40座,新增處理能力190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95%。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77.24千公頃,洪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31億元。全省近岸海域監測到赤潮14次,赤潮面積累計約194.3平方公里。發生各類地質災害3起,未造成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約12萬元。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33萬公頃,當年新封山育林6.72萬公頃,退化林修復2.34萬公頃,人工更新2.44萬公頃,中幼林撫育12.39萬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58.74%。全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3.66萬公頃;國家級地質公園11個,面積10.96萬公頃;省級以上地質遺跡類自然保護區6個,面積3.72萬公頃。

  全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124起,死亡2317人,受傷1843人,直接經濟損失41448.4萬元;其中,較大事故26起、死亡93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4人,未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8206起,比上年下降14.3%;死亡5371人,下降16.3%;受傷46652人,下降16.8%;直接經濟損失10534.48萬元,下降21.6%。道路交通萬車事故死亡人數為1.47人。

  注:

  1.本公報中2021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計算。

  3.珠三角核心區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東翼指汕頭、汕尾、潮州和揭陽;西翼指陽江、湛江和茂名;北部生態發展區指韶關、河源、梅州、清遠和云浮。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

  6.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統計標準為: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

  7.規模以上服務業范圍是:(1)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2)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三個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四個行業小類;(3)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兩個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8.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調查口徑對外發布城鄉一體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由于新老調查方案在調查范圍、調查對象、城鄉劃分標準、樣本抽選、計算和匯總方式、指標口徑等方面變化較大,改革后新口徑數據和舊口徑數據存在不可比的差異。

  9.2015年起,“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更名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各項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中,“單位存款”更名為“非金融企業存款”、“儲蓄存款”更名為“住戶存款”。

  10.先進制造業包括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先進輕紡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11.高技術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12.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13.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產業中的服務業相關行業。

  14.高技術服務業:按照國家統計局印發的《高技術產業(服務業)分類(2018)》,包括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與轉化服務、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其他高技術服務等9大類63個行業小類。

  1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包括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運行維護服務、信息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字內容服務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

  16.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包括互聯網接入及相關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安全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和其他互聯網服務等行業。

  17.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

  18.新增投產骨干電源裝機包含核電、煤電、氣電、風電和光伏發電。

  19.貨物貿易、吸收外資采用人民幣計價。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由于技術原因仍主要沿用美元計價。

  20.全省近岸海域海洋觀測站點的觀測要素包括波浪、表層海流、表層水溫、鹽度、潮位等海洋觀測要素。

  21.IPTV用戶數是指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開通用戶數;OTT(Over The Top)用戶數是指互聯網電視(OTT)服務的累計激活用戶數量,2021年統計口徑更改為全國有效用戶數。

  22.從2019年開始,已實現合并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納入“廣播電視臺”指標統計,“廣播電視臺”包括省、市、縣(市、區)廣播電視臺。

  23.部分衛生行業數據尚未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核確認。

  24.發電量數據為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

  25.2016-2017年糧食生產數據已根據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修訂。

  26.根據教育部要求,廣東開放大學開放教育學生往年計入成人本專科學生,自2021年起計入網絡本專科學生。

(責任編輯:魏敏)

精彩圖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