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6日在市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王誠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2019年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蚌埠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的一年。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經受了中美貿易爭端帶來的重大挑戰,經歷了50年一遇特大干旱嚴峻考驗。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盯“兩個中心”目標,迎難而上、負重前行,保持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基本完成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左右,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財政收入增長7.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9.5%;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4.22%、投入強度2.6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PM2.5平均濃度50.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71.2%。
這一年,創新成果世界矚目。全國首片完全自主知識產權8.5代TFT-LCD玻璃基板成功下線。彭壽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省政府質量獎。全面打通聚乳酸生產全產業鏈。430毫米類石墨烯高導熱膜刷新世界紀錄。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EMCCD微光探測器、PLA紡織品榮獲世界制造業大會創新產品金獎。浮法玻璃退火窯、電熔氧化鋯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固鎮“農糧驛站”入選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案例、全國電商精準扶貧典型案例。蚌埠的創新能力持續躍升,產業生態不斷優化。
這一年,城市開放全國聚焦。建成啟用淮河流域安徽段首個二類水運口岸,開辟淮河干流首條外貿航線。開通“蚌西歐”班列,貨運貫穿德國漢堡、意大利米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7個城市。整體納入長江三角洲一體化、合肥都市圈規劃范圍,躋身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發起設立淮河生態經濟帶水利專業委員會,加入衛生健康、文化旅游聯盟。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交流中心揭牌。蚌埠的“朋友圈”越拉越大,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這一年,重大改革領先安徽。全國率先實現稅務系統與市級政務審批平臺數據直連互通。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和行政審批容缺承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公共服務事項一日辦結率、“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均居全省第1。市高新區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農業產業化“12345”工程成效獲省委、省政府肯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獲國務院激勵支持。落實雙創政策措施連續3年獲省政府表揚激勵。“四最”一張網平臺入選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躋身“2019年度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十大標桿城市”。改革使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活力不斷迸發。
這一年,中外英才薈聚蚌埠。圓滿舉辦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外文化交流高級別會議、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雙墩陶塑人頭像與史前雕塑學術研討會,“小陶人”被認定為世界已發現最早人物雕塑美術作品。連續6屆承辦安徽工業設計大賽。中國國際化纖會議、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大會、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區域中心城市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研討會、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交流活動、淮河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論壇、創新創業與產教融合高峰論壇暨皖北(蚌埠)人才合作對接會等盛大開幕,前世界政要、駐外大使及國內外權威專家、文化大咖、企業精英云集,聚焦了世界目光、展示了蚌埠形象。
一年來主要工作成效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經濟發展質效持續向好
發展理念更加務實。深入踐行“三嚴三實”,以統計執法為契機,深入開展統計大檢查,對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行為深度自查自糾、刮骨療毒,統計數據更真更實。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落實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堅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創新建立“五個不漏”“四個簽字負責”制度,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寧聽罵聲、不聽哭聲。
實體幫扶全面深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四送一服”“三比一增”等活動。積極參與大富科技、德豪潤達等制造業上市公司紓困,取得初步成效。新增減免企業稅費32億元。開展涉企收費集中整治,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省級5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引導基金落戶。貸款余額2087億元、增長15%。新型政銀擔在保余額67億元,發放過橋續貸資金16億元,稅融通貸款余額7億元,融資擔保在保余額110億元。禹會區創新金融供應鏈服務。高投集團發行全省首單1億美元境外債券。
項目攻堅掀起熱潮。569個省“大新專”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50億元,投資完成率、竣工率、開工率均居全省前列。舉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6批次,車輛電子系統集成產業化、綠色建筑產業園等164個省“大新專”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電子級玻璃纖維、卷煙廠易地技改等75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謀劃儲備項目1萬億元。爭取各類項目補助資金9億元。
招商引資扎實推進。建立“首席服務官”制度。舉辦蚌埠(深圳)產業合作、蚌埠(北京)總部經濟懇談會,參加進博會、中博會、世界制造業大會。新引進綠色能源5G基站裝備等10億元產業類項目22個、50億元項目5個。實際到位資金1100億元,增長8.9%。出臺總部經濟政策,快成物流等21家總部經濟企業落戶。
(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工業主引擎持續發力。啟動首批29戶企業三年倍增計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8戶。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439%、全省第1。懷遠、禹會獲評省制造業“十強縣”和“十強區”“十快區”。蚌埠玻璃院、中糧科技、豐原集團蟬聯省制造業50強,12家企業分別入圍省民營企業營收、制造業、服務業百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5%、13.3%。新型顯示器件、5G移動通信器件列入省重大工程,光通信設備列入省重大專項。手機觸摸屏顯示模組等十大工業項目基本建成。退市進園累計完成投資60億元。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7個、國家綠色工廠(產品)5個,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129臺。國顯科技獲評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技改投資增長27.6%。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8戶,雪郎生物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省級工業精品8個、首臺套產品12個。市高新區、經開區獲批省級專用電子器件產業基地。固鎮生物基產業獲批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農業產業化成果豐碩。農業產業化基金投放1.3億元。農產品網上交易額50億元。懷遠獲批省級農村電商鞏固提升示范縣。“五河螃蟹”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懷遠石榴”“五河螃蟹”入選國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固鎮肉羊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懷遠、固鎮、禹會入圍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培育縣區,懷遠白蓮坡、固鎮食品產業園入圍重點培育園區。百萬只肉羊等十大六次產業項目建成。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2家。牛奶產量穩居全省首位。多措并舉穩定豬肉市場供應。糧食生產十六連豐,實現大旱之年無大災。
現代服務業升級提速。獲批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義烏商貿城晉升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園區。新增工商注冊登記電商企業270戶,網上零售額70億元。吾悅廣場建成營業,合一冷鮮城二期主體竣工,淮上萬達廣場開工建設。華運超市獲批國家級綠色商場。禾泉農旅、智慧物流入選省級特色小鎮。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60戶、規上服務業企業35家。旅游總收入330億元,增長16%。
(三)改革創新活力競相涌現
創新成果越來越多。凈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增幅居全省第2。爭取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數、立項金額均居全省第2。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家、眾創空間2家,首批認定市級“一室一中心”5家。32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設立市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實施軍民科技協調創新“三重一制”行動。中電科41所聯合中國信通院、華為共同發布5G技術方案驗證試驗樣機測試國際標準。與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分別合作共建技術轉移中心。新增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首評20名專家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懷遠、固鎮獲評首批省級創新型縣。蚌埠玻璃院獲批全省唯一國家級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上理大科技園獲評國家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凱盛科技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分中心。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牽頭組建省級智能傳感器制造業創新中心。省生物基聚合材料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獲準籌建。
改革品牌越擦越亮。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四個一”和工業項目“六零九合”審批改革,總承諾時限分別壓縮60%、65.1%。新增市場主體1.3萬戶、增長17.3%。公共資源交易審批及辦理流程壓縮46.5%。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三變”改革村居895個,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91%。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城市醫聯體建設、醫保智能監控示范試點市。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保稅物流中心進口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建成投用,業務總量增長77%。鐵路無水港貨物吞吐量增長10%。蚌山跨境電商產業園日發包裹量突破5萬件,跨境電商孵化經驗在全省推廣。阿里巴巴本地化運營中心、笨鳥社交等跨境電商平臺落戶蚌埠。孟加拉浮法玻璃及余熱發電、美國地面太陽能光伏電站等“走出去”項目進展順利。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58家。進出口總額15.8億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億美元。
(四)三大攻堅推進有力有效
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實現3251戶9145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7%。控輟保學“雙線五包法”獲國務院肯定推廣。76905名貧困生獲教育資助8755.3萬元。17.94萬人次享受健康扶貧政策。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2726戶。新增農村自來水全覆蓋受益貧困人口7859人。開發貧困人口公益就業崗位3668個。新設扶貧“愛心超市”314個。建設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88個,稻漁種養等“五彩”特色扶貧產業不斷壯大。打造“一村一品”專業村20個。行蓄洪區脫貧攻堅和安全建設穩步推進。
污染防治敢于亮劍。堅持“整改、問責、處罰”同步,建立“發現、鎖定、交辦、查處”大氣網格化監管機制。鐵腕治理建筑施工、城市揚塵、車輛尾氣、“散亂污”企業等重點領域。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皖北第1。實現污水處理能力工業園區全覆蓋。建成“河道衛士”“智慧河長”系統。全面推進龍子湖周邊環境整治和水生態環境治理。7個國考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省率先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獲批省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城市。
風險防控主動出擊。全省率先設立市級擔保基金、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探索運用國有和民營兩種所有制形式,推動蚌埠農商行增資擴股、健康運營。省代發地方政府新增債券73.7億元。3家企業完成上市輔導備案。新增省科創板掛牌企業200家、省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14家。東方證券、中航證券在蚌設立分支機構。直接融資規模115億元。新增貸款270億元。
(五)城鄉建設品質穩步提升
城市功能持續完善。啟動蚌埠南站東片中央創新區規劃建設。京臺高速東海大道出入口、蚌埠站提升改造工程竣工,中環線基本貫通,水蚌線外遷、蚌五高速等加快推進,蚌埠民用機場等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完成湯和路、華光大道等7條道路“白改黑”,打通興和路、學翰路南段等8條“斷頭路”。改造棚戶區、城中村60個,建設安置房1.6萬套,回遷安置2.1萬戶。完成老舊小區整治97個。新增、優化公交線路8條。新增機動車泊位2.78萬個。新增海綿城市8平方公里。蚌埠體育中心-體育場獲魯班獎。
城市內涵不斷提升。深入推進“十城同創”,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年度復查。出臺《養犬管理條例》。新建綠道54公里、街頭游園21個,新增、改造綠地585.7萬平方米。五河獲省森林城市稱號。新當選全國道德模范1人、中國好人4人、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1人、全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1人。被授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創產品研發”和“古代玉器研究”基地。啟動“后省運時代”場館市場化運營,引進中國羽毛球超級聯賽、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等知名賽事。建成開放共享書屋20座、閱讀點22個。獲評全國全民閱讀示范城市。
鄉村面貌日益更新。完成農村改廁8萬戶。建成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8個。新增農村安全飲水受益人口10萬人。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7.6萬噸。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45個、省級重點示范村11個。五河溝東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三縣整體納入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水系連通補水蓄水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擴面延伸1267公里。人工造林3.81萬畝,建設森林長廊示范段33.7公里。
(六)民計民生福祉深度增進
民生工程深入推進。投入資金76億元,完成33項民生工程。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發放就業補助資金1.39億元、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昊方機電獲評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社會保險參保人數315萬人。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供養、貧困大學生一次性救助全面提標,發放社會救助資金6.3億元。建成縣區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4個、智慧養老機構2個。降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市域內醫療機構住院起付線,提高慢性病門診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取消醫保異地就醫審批制度,開通長三角門診聯網結算。
社會事業齊頭并進。推行義務教育網上陽光招生。全省率先完成智慧教育建設規劃。新建、改建幼兒園31所。二中禹會實驗學校、新城翰林分校投用。支持蚌埠醫學院更名蚌埠醫科大學、安財商學院轉設獨立本科。蚌醫二附院新院區建成投用,市一、二、三、四院專科醫療項目開工建設。成功實施全省首例、全國第二例5G平臺跨省域遠程手術。涂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成投用。開展“放歌新時代唱響新蚌埠”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舞劇《大禹》全國巡演。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渦河一橋入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文學藝術中心建成。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后備力量建設、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扎實推進。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創建進展順利。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四經普圓滿完成。宗教、對臺、外事僑務等工作不斷加強,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等事業持續推進,消防救援、防空防震等防災減災體系更加健全,氣象、檔案、地方志等服務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打響全國掃黑除惡百日追逃行動“第一槍”。“雪亮工程”建設、網格化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淮河河道非法采砂全面禁絕。控股蚌埠淮河船閘有限公司,枯水期有序疏導滯留船只3萬艘次。深入開展“憲法進萬家”“送法進萬企”等普法活動。在龍子湖區試點推行“全科社工”管理服務模式。啟動食用農產品信息化追溯平臺試點,建立食品銷售追溯“一單一證”制度。完善訪調對接、信訪救助金等機制,信訪總量持續下降。
各位代表: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過去一年,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走過了一段爬坡過坎的歷程,交出了一份逆勢奮進的答卷,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埋頭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蚌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上級部門和駐蚌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蚌埠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創新引領尚未全面發力,新動能對經濟支撐作用還不穩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產業集中度不高,招大引強仍顯不足;服務實體經濟不夠精準,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集聚輻射能力不強;縣域經濟活力不足,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打贏三大攻堅戰任務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需攻城拔寨;民生工作還有短板,教育、醫療、養老等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尚有不少差距,等等。